APP下载

椎旁入路经单侧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分析

2019-08-26陈定法姜峰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9期
关键词:伤椎压缩比单侧

陈定法 郭 晋 张 威 刘 菲 姜峰玉*

(1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吉林 吉林 132012;2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为临床骨科常见创伤类型,近年随着公众活动的日趋多元,加之老龄化人口规模的扩大,其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手术是此类骨折治疗的最有效方案之一,但就选择何种术式可达到对脊柱稳定性恢复和维持的效果,临床尚无确切定论[1-2]。本次研究针对所选病例,应用椎旁入路单侧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取得了理想成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76例,均经磁共振、CT、X线等检查对胸腰段骨折证实。男44例,女32例,年龄21~72岁,平均(35.9±4.7)岁。受伤原因:重物压伤3例,高处坠落伤33例,交通事故伤35例,其他5例。Denis骨折分类:爆裂性骨折19例,单纯压缩性骨折57例。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经伦理学组织委员会批准。排除陈旧性胸腰椎骨折、≥2个节段胸腰椎骨折。

1.2 方法:全麻,协助病例于U型垫仰卧,悬空腹部。在手术开展前,于C臂机透视下,对伤椎及其上下邻近正常椎体准确定位,常规消毒铺巾,于脊柱后正中区域,以伤椎为中心,取一纵形、长约10 cm的手术切口。将皮肤、皮下组织依次切开,于腰背肌筋膜表面,作分离牵开至两侧操作,于正中旁开1.5~2 cm,至关节突可被触膜,将腰背肌筋膜纵形切开,沿最长肌与多裂肌间的肌间隙精准进入,将横窦基底部和关节突充分显露。采用Roy-Camile法于伤椎进钉,采用“人字嵴”顶点法于腰椎进钉,各取1枚椎弓根螺钉于伤椎上下邻近正常椎体两侧置入,后行伤椎置钉操作,步骤与正常椎体方法相同。若对伤椎两侧椎弓根进行观察,呈完整显示,可对任一侧进行选择;若单侧椎弓根完整,对完整侧进行选择,均取万向螺钉作伤椎椎弓根螺钉,长度在30~35 mm。置钉方向为:若为上终板发生的损伤,与下终板成5°~10°角,若为下终板发生的损伤,与上终板呈5°~10°角,对纵向连接棒进行选取,共两根,提前行预弯操作,于两侧螺钉钉尾安装,适度撑开,在实施复位时,先以伤椎完整侧螺钉作操作基点,上、下撑开后,再撑开对侧并予以复位,将椎弓根螺钉拧紧并固定。经C臂机检查,对病椎检体高度进行掌握,在椎间隙高度恢复后,将螺帽旋紧,对切口行冲洗操作,取引流管放置,并缝合,严格在无菌条件下包扎,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防范感染。

1.3 观察指标:①腰背部疼痛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予以评估,总分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分值越高,疼痛情况越严重。②功能障碍改善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予以评估,分值越低,功能状态越佳。③行影像学检查,对比术前、术后侧位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比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涉及数据均输入SPSS13.0,组间计量资料疼痛评分、功能障碍评分、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比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疼痛评分对比:术前VAS评分为(8.6±1.1)分,术后为(1.3±0.2)分,术后明显低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ODI指数:术前ODI指数为(90.6±5.9)分,术后为(18.2±5.2)分,术前明显低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影像学检查结果:相较术前,侧位Cobb角明显缩小,伤椎前缘压缩比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结果

表1 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结果

注:*P<0.05

时间 侧位Cobb角(°) 伤椎前缘压缩比(%)手术前 15.7±1.4 66.7±6.1手术后 3.2±0.6* 92.1±3.6*

3 讨 论

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应用传统后正中入路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案治疗,术中广泛对椎旁肌群剥离,出血量较大,且易损伤脊神经后支,诱导顽固性腰背痛发生;另外,仅跨伤椎双平面固定的方式,无法对伤椎后凸直接产生压力,获取的复位效果有限,易引发骨折后凸畸型。而采用椎旁入路经单侧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可有效规避上述术式的不足,其优势包括:多裂肌在椎旁肌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以对脊柱功能予以保护、使腰椎的稳定性得以维持的核心肌群[3-4]。多项报道均显示,当椎体旋转时,由多裂肌活动提供的脊柱刚度占2/3以上[5]。故在对手术效果予以保证的同时,对椎旁肌解剖结构成呈现出的完整性予以保护,尽量将医源性损伤椎旁肌的概率降至最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椎旁肌浅层中间部分布的最长肌几乎在多裂肌的外侧平行走行,二者间形成有“天然间隙”,而在实际操作中,椎旁入路即自此间隙入路,间隙内无神经、血管穿行,手术操作过程中,无需对腰动脉后支、肋间后动脉后支作广泛切断处理,不会对骨膜和肌膜血管构成损伤,可最大程度保障临床安全,改善治疗预后[6]。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相较手术前,术后VAS评分明显降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术前,术后ODI指数明显下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术前,侧位Cobb角明显缩小,伤椎前缘压缩比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针对临床收治的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椎旁入路经单侧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可显著缓解腰背部疼痛,改善功能障碍状况,促进愈合康复,具较重要的开展价值。

猜你喜欢

伤椎压缩比单侧
更正声明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单侧咀嚼有损听力
质量比改变压缩比的辛烷值测定机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低温废气再循环及低压缩比对降低欧6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
高几何压缩比活塞的燃烧室形状探讨
采用两级可变压缩比系统提高车用汽油机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