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美少儿钢琴教学法(四)

2019-08-24孙鹏杰

钢琴艺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连音指法冥想

文 /孙鹏杰

校译 /汤菲菲

WESTERN PIANO PEDAGOGY

高效练琴

在之前的连载文章中,我们已经讨论了如何自然、舒适并扎实地掌握钢琴技巧,以及如何因材施教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读谱和音乐理解能力。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就可以学习新曲子和实现乐谱中的要求了。但是如果要成为独立的小演奏者,仅仅做到以上两点还不够,还需要一个重要因素使我们能事半功倍地完成任务—这就是高效练琴。如果你曾经遇到过这样的疑惑:拿到一首新作品该怎么做?为什么苦练了一天的成果,第二天全部都消失了,又要重新再练?为什么在课堂上或舞台上的表演总是比在琴房里弹奏的差很多?当手上有很多曲目时应该从何练起?练琴时要如何保持专注?请接着往下看,或许能将你心中的“问号”转变成对你有所帮助的“感叹号”!

一、学习新曲子的流程

高效练琴往往与“先思考、后执行”分不开。在学习新曲子的时候,立刻着急地“埋头苦干”,犹如打仗时还没分析军情就盲目作战,最后子弹都耗尽了,敌人还埋伏得好好的。因此,拿到新乐谱的第一步,我们应该先以自己能接受的速度视奏一次,并在弹的过程中留意难点部分,对“全局”有了概念以后,我们需要将曲子分段、编指法。分段时,我们除了根据曲式划分以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出更多的小乐段,将“攻克目标”缩小往往能更有效地强化练习。而编指法,这是一定不能忽略的重要环节,科学和正确的指法是成功演奏必不可少的一环。编好指法以后第三步是粗略地分手、合手弹奏,这个过程是为了调整前面标注的指法及协调两只手的弹奏。在练习的过程中,换指法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当然随着水平的提升,换指法的机率会越来越少。同时,如果你已经练习了某乐句一段时间然而一直没有突破,那么只有三个可能性:1.你的指法有问题;2.你的基本功有问题;3.曲子存在极其困难的技术要求。接下来的第四步是“精雕细刻”的过程,先分段、分手练习,再分段合手练习,将乐谱中的音符、节奏、力度、速度等基本要素一一攻克。学好一段再学下一段,最终将全曲连起来。但是这并不是最后一步,当弹奏全曲的时候往往有些难点依然存在,或者会出现新的难点,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在“卡壳”的地方重新拆分,分手分析、解决问题,练好后再合手演奏。另外练习的顺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先抽出难点段落进行选择性练习,也可以从后往前倒着练,让每一段都始终保持新鲜感。打破固定顺序的练琴方式除了在学习新曲子时有用,同时也适用于日后的背谱,这个话题我们留着以后再展开讨论。

二、科学练琴

读到这里,可能有些读者会想:“我就是按照这个顺序练习的,可是为什么连起来演奏的时候还是有问题?明明今天练好的东西,怎么在第二天又一下被打回‘原形’了呢?”而且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练的时候都弹得挺好,可是一到紧张的场合,比如在教室弹给老师听,或者上台演出时,水平就大打折扣了呢?

这就告诉我们,除了按顺序将新乐曲的元素“组装”起来,我们还需要科学练琴,使得我们每个步骤都练得扎实、精确,练到手上功夫不会因为任何因素改变的时候就不怕了。而要做到这点,我们需要一位核心的指挥,它可以帮手指度过新曲子的“磨合期”,从而顺利地“跑起来”,而且还可以在跑动中不断变速,在任何速度下都能“跑”清楚。这个核心的指挥便是—节拍器。那么要如何用好这位“指挥”呢?听节拍器的原则是“慢—中—快”,中速和慢速占比最多。在定好的速度上反复练习,直到已经掌握以后再调至下一个颇有刺激感的速度。节拍器的速度是根据练琴状况不断调节的,其最终目的是在演奏速度中将每个细节弹精确。

当然节拍器只是核心要素,但它并不是万能的。还有一些针对技巧的练琴小窍门可以帮助我们攻克难点。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三、四、六”节奏变化的方式,将有大量三连音、四连音或六连音的部分拆分,在第一音稍停顿,或者在第二音、第三音等处停顿,将长组合分隔成小组合。

此外,还可以用“五、七”重音组合,比如,在乐段中有很多四连音或六连音的组合,手指容易“滚”或“打架”的时候,可以在每五个音或每七个音的音头上加重音,让“打结”的手指通过分组练习理顺。打破原有组合方式的练琴方法,核心理念都是把问题均衡地挖出来,并加以强化。这就好比在生产线上的产品,如果每道工序都能严格把控,精确测量,那么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优良率能不高吗?

三、分段管理

我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附中,常常听见学生因为曲目太多、太长,练琴时间不够而向老师求饶的声音。对于我的学生,我表示非常不同情。但是对于感同身受的你,我还是同情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网状世界,练琴不是我们的唯一,因此分段管理式的练琴方法无论对于琴童还是职业演奏家来说,都是受用终身的方法。

首先面对需要练习多部音乐作品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的实力有清晰的认识,了解自己的识谱速度、技巧水平、加速能力,从而预估出每一首曲子大概需要花多长时间可以达到演奏的水平。预估出每首曲子的学习时长以后,便可以开始铺排学乐曲的顺序,而这个顺序可是暗藏玄机啊!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推理。假设现在需要学习三首曲子,学习耗时为一首一周,一首两周,一首三周。那么你会如何安排这三首新曲子的学习顺序呢?是按顺序从易到难一首一首进行吗?别着急给答案,让我们来看以下示例图。假设红色代表预计一周能学好的乐曲,蓝色代表两周,绿色代表三周。那么如果按顺序学习我们需要1+2+3,花六周时间学完三首曲子。但是,如果我们能同时学习红、蓝乐曲,最后学绿色,则能节省一周时间。而如果同步学习红色和蓝色曲子,学完红色继续学绿色需用四周时间。当然一目了然的明智的第四方案往往是学生避免的方案,因为人们一般喜欢从最简单的任务下手。

除了横向的合理排序之外,我们还可以纵向拓展到同时练三首甚至四首曲子,而这种技能一旦熟练掌握,就可以通过合理分配组合,最后学习两首“绿”+一首“蓝”+四首“红”,共七首乐曲!这就是复合式的练琴方法彰显出的“神奇功效”。

假设我们将练习时间再拉长一倍,共六周的时间,结果又会如何呢?—可以同时学四首“绿”+两首“蓝”+八首“红”,共十四首乐曲!而如果还在用最原始一首一首学习的方法,此时你才刚刚学完前面那三首呢!

我想关于这个话题的答案应该非常清晰了。但是此时可能你又会问:“我知道如果按照规划完美执行可以练更多曲子,可是规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有些曲子真正练起来比我预估的时间要长,这个效率问题还是无法真正解决呀!” 如果有这样的疑问,请你准备好纸和笔,接下来的“锦囊妙招”需要你科学地做下记录。我用A、B、C表示三首不同的曲子,用数字表示三首曲子的不同段落。如果我们按照顺序每天一段一段地按顺序练习,每段花十分钟,那么三首练下来需要花一百分钟,我称这种最原始的方法为“1.0版本”。

但是弹琴的人都知道,任何一首曲子都有相对难易的段落,我们要先抽出难点段落练习。下图中我用加粗的大写字母表示难点段落,那么结果将是先练A2、B3、B5、C2再练其他的。这样的练琴效果是得到了提升,可是练琴时长依然不变,我称这种方法为“2.0版本”。

接下来,我们通过仔细分析,再将段落按难易分开,用小写字母表示相对简单的段落。有些简单段落,一旦练好了是不需要每天练习的,可能只需要三天练一次;而有些中等难度的则需要两天练一次。并且,我们的练琴顺序并不一定要按照A、B、C的固定模式,还可以将其打乱,难易结合,或者主攻难点段落,甚至通过一段时间练习进行几次复评和调整。于是就会出现最后一列的练琴计划,我称它为“3.0版本”。我衷心希望,读到这里的你可以尝试着按照这样的计划练琴,并且,通过你的实践告诉我“3.0版本”比起你以前的练琴方法节省了多少时间。

四、冥 想

正如前文所述,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状世界里,总是需要同时处理很多事情,而这种技能却往往让我们无法专心。越想静下心来练琴却越无法专注。不用担心,我也有过同样的苦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咨询了各种专家,最后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解药”,那就是需要定期“刷新”自己的大脑,让它稍微放空才可以继续工作。而这个刷新、放空的过程就是—冥想。冥想实际上是教大脑如何专注于做一件事,然后耐心地把你的注意力从飘在外面的思绪中拉回来。你可以循序渐进地训练自己,从很短的5分钟开始,然后再慢慢延长至20到30分钟,甚至进阶到几个小时。冥想的过程中要专注的事情是你的一呼一吸。从我个人的层面来说,我已经练习冥想有好几年了,虽然我不需要每天去做,但是在我忙碌的时候,尤其当我被多重任务包围的时候,我会每天冥想10至20分钟,而且现在还有很多软件有录音可以辅助练习。坚持几周,你会发现自己会变得更容易专注,而这个方法会对高效练琴起到“神助攻”的作用。

我想以上的锦囊妙计应该至少可以抹去一点儿你心中的问号了。当然,世上从来没有一种练琴方法是唯一并且适用于所有人的。不同的人会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实践得出不同的经验。真正的高效在于不断思辨、分析、调整,最终才能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犹如琳琅满目的鞋子,只有你自己知道哪双最合脚,哪双才能让你健步如飞,奔跑在音乐的康庄大道上。(待续)

猜你喜欢

连音指法冥想
bB 调大号指法研究
爵士鼓演奏技巧六连音的应用
圆号演奏中连音的吹奏技巧研究
蓝的冥想
单簧管演奏中指法的合理运用
浅析影响圆号大跨度连音演奏的主要因素
《冥想》
冥想
连音社济南最火的乐队
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