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加快云南科技对外开放对策研究

2019-08-23李利罗靖尤功胜马艳丽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云南省云南科技

李利 罗靖 尤功胜 马艳丽

摘要:云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区位优势独特,构建云南科技对外开放新格局,既是云南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课题,又是我国构建沿边开发开放战略布局的重大历史使命。在深入分析云南科技对外开放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背景下加快云南科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对外开放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合作建设面向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联盟和科技创新基地,为各国共同发展创造机遇和平台”。云南地处南亚东南亚、印度洋经济圈中心,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周边的关键枢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区位优势独特。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及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多重国家级战略在云南汇集,政策叠加效应显著,使得云南在新时期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进一步扩大和促进云南科技对外开放,主动布局和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有利于提高我国科技外交总体水平,改善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多边关系,对巩固国家周边外交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云南科技对外开放现状分析

(一)云南科技对外开放取得的成效

1海内外科技合作项目独具特色。面向南亚东南亚及发达国家为主的援外科技合作成效显著。开展以GMS区域为主的援外科技合作项目,面向东南亚、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组织实施现代农业、新能源、生物资源开发、畜禽和水产养殖科技示范及技术转移、产品输出等科技合作项目,包括云南省两系杂交稻、麦新品种和主要粮经作物技术,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光伏扬水系统等技术的推广示范。面向欧、美等发达国家组织实施了一批科技合作项目。云南省企业、研究所等引进德国FEV发动机技术有限公司先进的柴油机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发出达到并超过欧4和欧5排放标准的乘用车先进柴油机产品;引进消化吸收了英国逻根公司行李分拣系统的多项技术,成功运用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与美国合作开展Sabin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核心技术研究,为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和使用提供了技术标准。

以地区发展为导向的科技入滇进一步深化。2012年,云南省启动了首届“中国·云南桥头堡建设科技入滇对接洽谈会”,通过科技入滇把全国的优势科技资源向云南省聚集。2012—2016年三届对接会共有约1800项科技入滇重大项目实现项目签约,实现落地科研平台181个、科技型企业21家、科技成果495项、人才和团队194个,“科技入滇”影响力日益增强,已成为云南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品牌。

2海外科技人员交流日益频繁。积极推动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通过组织实施“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海外培养计划”“云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等,定期选派技术创新人才赴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行短期访学和合作研究,吸引国(境)外专家学者,特别是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中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来云南省访问讲学、短期研究,或采取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形式与云南省开展合作;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滇创新创业,解决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不足的难题。通过滇台科技交流与合作长效机制,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现代农业、机械制造、科技服务等领域及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组织科技管理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与我国台湾相关单位开展交流与合作,200余人次赴台湾进行科技交流与合作,促成了一批产业技术合作与技术转移意向。建立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援外培训机制,举办发展中国家技术援外培训班15期,培训外方科技人员300余名,涉及沼气技术、太阳能技术、花卉产业技术、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技术等领域,有力促进了云南省先进实用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输出。

通过云南省国际科技特派员项目,开展对周边国家技术援助和培训。2013年,云南省正式启动云南省国际科技特派员项目。面向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开展包括技术合作研究、技术转移、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各类科技服务活动等技术援外工作。“十二五”以来,承办援外技术培训班24期,培训外方科技人员500余名,涉及沼气技术、太阳能应用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杂交玉米良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技术等领域,2家培训机构获外交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认定。

3对外科技合作机制与平台快速发展。国际科技合作特色平台建设实现新的突破。“十二五”以来,云南围绕八大重点产业和世界一流“三张牌”等领域培育和打造了一批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特色平台。构建国家级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际技术转移中心2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际创新园1个,国家创新驿站及区域站点各1家,先后认定42个云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4—2017年科技部先后支持云南建立了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创新中心和中国—南太平洋岛屿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启动共建中国—斯里兰卡特色植物资源研发实验室、中老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联合实验室等一批联合創新平台,成功举办2017南亚东南亚技术转移对接洽谈会。云南省积极落实《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专项规划》,3年投入财政科技经费6000万元,将建立区域科技信息中心、区域现代农业研发辐射中心、区域国际创新创业中心和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基础服务基地、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基地、科技人员交流与教育培训基地。3个中心和3大基地成为支撑中国和南亚东南亚各国开展科技创新的新平台。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及滇老、滇泰、滇越等合作机制下,积极参加“泰国国家科技展”、“越中技术设备商品交易会”等一系列国际展会,促进了对东盟的科技合作与交流。

4对外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成效显著。近十年来,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在现代农业、交通基础设施、新能源、远程医疗、生物医药等领域已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合作。在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建设了多个科技示范园,一批新技术和新产品得到实验示范和推广应用。

以现代生物医药、新能源、特色农业为代表的对外科技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围绕八大重点产业和世界一流“三张牌”等领域,批准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2个,其中,国家级11个、省级32个,通过加强基地建设,不断深化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并组织实施了特色农业、新能源、生物资源开发、畜禽和水产养殖科技示范及技术转移、产品输出等项目26项。“十二五”期间,云南省企业输出技术5145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500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942%和4437%。

对外科技合作交流全面启动。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国际科技合作交流项目,支持企业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协同创新,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云南省企业从南非、德国等国引进直流电弧炉生产高钛渣先进技术,推动了钛资源采选冶深加工产业链的形成;引进国外物联网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开发出智能化自动抄表系统及相关产品;与比利时合作,开发锗硫系光学材料及锗产品;引进德国大型机场高速行李分拣关键技术,开发大型枢纽机场高速行李分拣系统和关键技术。

(二)云南科技对外开放存在的问题

1科技对外开放的思想观念与认识滞后。当前,对外科技合作主要集中于政府机构、国有大中型企业等,科技中小企业对外科技合作的观念和意识薄弱。其中,大多数科技中小企业基本没有对外科技合作意识,很少开展对外科技合作活动,局限于狭窄的省内市场,不注重“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部分先进的科技中小企业对对外科技合作有一定认识,但在开展对外科技合作活动中缺乏企业对外科技合作的规划,相关合作开展无序化,仅重视经济利益的获取。对外科技合作的领域、规模、层次和水平有待提升,对通过科技合作实现重大技术创新和支撑特色产业发展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對国际科技合作投入体系及高层次人才队伍培引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完善。对外科技合作项目与市场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科技服务机构服务能力、水平有待加强。

2科技对外开放顶层设计不足。各国政府及科技相关部门间虽为务实合作及实施大型项目配套出台了系列相关扶持政策,但由于各国部门与部门、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缺乏互动与深度的沟通交流,对彼此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等缺乏深入的认识,科技合作合力难以形成,所提供的政策难以落实。此外,科技合作交流机制与平台建设滞后、深度不够,缺乏稳定性,科技合作交流的引导力、辐射力不足;具有权威性的民间合作机制与平台尚未形成,现有机制与平台规模小、缺乏稳定的经费支持和政策保障,民间对外科技合作机制与平台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3科技对外开放的互联互通层次和水平有待提升。省内企业、院校及科研机构获取对外科技合作信息的渠道不畅,多依靠科技管理部门提供的文件及召开的会议,对最新国际动态把握不足。对外科技合作主要集中于周边的发展中国家,科技发展水平与欧美、日韩等国际科技强国相比存在较大不足,与发达国家对外科技合作的渠道需加大力度进行开拓。对外科技合作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发展缓慢,对外科技合作服务机构,但良莠不齐,具有高水平、高素质、专业性强的中介机构屈指可数,众多企业缺乏对外科技合作的专项经费支持,亦没有设立与政府科技部门对口的部门。

二、新时代背景下云南科技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

(一)技术贸易

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技术贸易,构建合理的技术贸易机制;加快“请进来”步伐,根据产业和民生科技创新重大需求,引进先进技术和成果,提升消化吸收再创新水平;坚持“走出去”战略,发挥云南在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技术梯度转移优势,进一步扩大适用技术和科技产品的输出,提升成果转移转化能力。

(二)科技援助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在科技战略、科技需求方面的深度对接,积极申报国家科技援助项目,组织实施云南省科技援外项目,使云南科技成果更多、更广地惠及友好国家和地区;强化科技创新的智力支持和援助,选派国际科技特派员和优秀科技工作者赴周边国家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创新创业等各类科技服务,为服务对象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创造条件。

(三)科技示范

以沿边、藏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带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科技示范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围绕八大重点产业和世界一流“三张牌”等领域,大力开展科技示范;通过参办科技成果展、科技试点示范工程,不断提升云南科技创新(技术、产品、品牌)在周边国家及地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科技培训

依托科教培训资源,加快完善国际区域性的科技培训体系,针对国外有需求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管理部门等科技创新主体,围绕科研管理、技术合作、产业创新以及先进实用技术举办科技培训班,借助培训之机,加强信息沟通、知识共享、经验交流,培养科技管理创新与合作人才,推动相关产业和技术领域的科技开放合作。

(五)科技创新与联通

整合利用国内国际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区域协同创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共同开展重大科技攻关,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围绕科技创新规划、科技创新智库、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构建创新共同体。致力于科技信息、科技人才、科技基础设施的互利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的科技伙伴关系;积极构建科技政策和信息沟通机制,实现科技信息、数据资源互通有无。完善科技高层人员交流互访机制,搭建科技界学者、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等考察交流、互访互学的平台和渠道;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平台)共建共享合作,提高国际科技创新互联互通水平。

三、新时代背景下云南科技对外开放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组织协调和合作交流机制

对科技对外开放进行战略定位和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针对全省对外科技合作需求、对外科技合作领域和国别、政策需求等进行系统研究,制定系统推进方案,为全省对外科技合作提供决策;抓紧研究制定《科技对外开放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科技对外合作管理协调运行机制,构建跨部门的科技对外开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联系和指导全省科技对外开放工作;加强与国家部委、央企建立会商合作、协同创新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各类项目、资金和政策等资源向云南倾斜,加强对外科技合作战略及相关政策研究,

(二)完善科技对外开放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科技对外开放氛围

加强与中央部委、国家级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的沟通协调与衔接,争取国家层面的更多重视与支持;完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与省内其它专项科技计划的对接和配合,设立国际科技人才引进、项目援助、国合基地、滇台合作等专项计划;落实国家推进对外科技合作的相关政策,积极支持省内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围绕云南省对外科技合作政策、规划、计划管理和重大课题进行综合性知识产权战略分析,确定云南省在科技合作中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中的保密意识和保密机制建设,探索建立云南省知识产权预警机制,进一步推进专利的创造、利用和保护。

(三)强化多元化科技投入,提升科技对外开放资金保障能力

创新科技和金融结合体制机制,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科技对外开放投融资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引导力度,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经费投入,逐步形成完善以“政府投入引导+企业及科研机构投入”的多元化投入体系;设立省市两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和国际科技人才交流基金,筹建公益性国际科技合作基金,用于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国外资金及参与境外资助的科技合作计划和项目研究,财政给予配套资金支持。

(四)加强科技对外开放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对外开放提供智力支撑

围绕八大重点产业领域需求,实施科技人才海外访学培养计划,资助技术创新人才及培养对象短期出国访问、交流和进修;充分利用科技部“亚非国家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促进云南省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科技人员交流;以八大重点产业及世界一流“三张牌”等领域为合作重点,结合南亚、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需求,继续选派国际科技特派员赴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技术服务,邀请亚非国家青年科学家来滇工作。

(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不断提升多层次产业技术引进输出效益

针对周边国家需求,以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为抓手,推动云南省高原特色产业的先进适用技术和成果“走出去”。有序开放省科技计划,鼓励引导外资研发机构参与承担科技项目;组织实施一批特色鲜明的科技合作研发项目,强化集成与协同,深入开展基础前沿及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着力打造辐射源。采用评定授牌等方式,共同培育和扶强一批国际科技合作示范企业,打造一批引进海外智力和人才进行合作开发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型企业;共同培育和扶强一批面向东南亚南亚以产品技术合作有较强创汇能力的科技兴贸示范企业;针对不同国家和区域需求促进高新技术、科技项目及资本的输出;鼓励全省企业和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全球研发服务外包,在境外开展联合研发和设立研发机构,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共同形成国际标准,支持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云南省设立研发机构;引导科技设施开放共享,大力推进国家、国家地方联合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向企业开放,提供公共技术服务支撑。

(六)加强平台和基地建设,建立科技对外开放长效机制

整合云南的优势资源,与发达国家知名大学、研究院所及知名企业合作建设国际联合研发中心,形成一批重点产业领域的创新成果;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合作,在南亚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搭建联合研究开发、技术转移示范、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决策咨询服务、公共信息服务和技术交易等特色服务平台;围绕“云南科技创新园”、“两中心”建设,利用国际资源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促进创新要素向云南集聚,加快云南省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以国家开发开放试验区和边(跨)境经济合作区为核心区,推进沿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带建設;支持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的有关机构共建农业种业创新基地、海外科技合作示范园等。

参考文献:

[1]云南: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N].科技日报,2018-2-5

[2]龙江,许健,刘侠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把云南建成面向南亚东南的科技创新中心[J].云南科技管理,2015,(6):5-10

[3]李群,何旭刚,崔毅云南桥头堡建设科技支撑现状及战略思考[C].//第八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云南省科学院,2011:116-121

[4]李平,董漪,王泽华等“中国-东盟科技论坛”持续发展运作机制实施方案研究[Z].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2013

[5]孔晓莎,秦穆,姜宪章等云南省与东盟国家经济技术合作战略研究[Z].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2007

[6]李义敢,唐新文,杨继康等云南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2003-2015年规划研究[Z].云南省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合作开发前期研究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省科学学研究所2005

〔李利,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罗靖(通讯作者),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尤功胜,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艳丽,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

产业发展中国经贸导刊

猜你喜欢

云南省云南科技
童眼看兵器
云南青年齐相聚 点亮青春大盛会
科技助我来看云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云南山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