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一体化护理方式对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2019-08-23罗婷孙娟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1期
关键词:医护肺结核肺癌

罗婷 孙娟

430030武汉市肺科医院结核科

肺癌作为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疾病。肺结核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对患者本身以及他人身体健康都会造成较大影响,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不仅临床治疗难度较大,而且对于临床护理要求较高。本文根据患者资料,就医护一体化护理方式对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3月-2016年8月收治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60例,所有患者参照《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确诊为肺结核,同时经病理确诊为肺癌,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3~71岁,平均(49.1±4.2)岁;腺癌9例,鳞癌8例,腺鳞癌13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5~65岁,平均(48.6±4.1)岁;腺癌10例,鳞癌9例,腺鳞癌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实施护理。

观察组采用的是医护一体化护理方式:①根据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合理安排岗位,不同患者均有对应的责任护理人员,同时强化繁忙时间段、安全隐患薄弱时间段的人员投入,通过这样的安排帮助患者完成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健康教育等[1]。②强化医生和护理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并合理的划分医生和护士小组,互相配合做好临床治疗护理工作,护士可直接参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讨论,并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提高临床护理的个体化要求,同时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为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建议,提高临床护理的针对性,促进医生和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共同关注。③建立肺癌合并肺结核临床诊疗路径,临床护理路径属于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的规范诊断、治疗,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在原有临床护理路径基础上强化医护一体化护理流程,极大地促进医生在患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对护理缺陷的早期发现,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④做好临床诊治护理期间的信息共享,医生、护理人员以及患者之间应保证信息资源共享,也就是在原有医生和护理人员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强化患者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比如医生可告知患者的主要护理人员,和患者有良好护患关系的护理人员可与医生共同完成对患者的治疗护理,进一步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同时还能够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尤其是在出院后可对患者开展延续护理,进一步指导患者出院后的护理工作,保证患者健康生活。

观察指标:本次研究中的观察指标主要有痰检转阴率、肿瘤缓解率、护理患者的生活质量。

评价指标:记录痰菌转阴率,于患者治疗护理结束后,每个月选择≥3个标本,每个月进行≥1次的痰涂片检查,连续3个月痰检结果为阴性。肿瘤缓解率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新标准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以及疾病进展4种,其中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肿瘤缓解率[2]。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采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实施评价,满分60分,51~60分为良好,41~50分为较好,31~40分表示一般、21~30分表示差,<20分表示极差[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痰检转阴率比较:观察组治疗完成后,痰检转阴26例(86.7%),对照组治疗后痰检转阴19例(63.3%),观察组痰检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肿瘤缓解率:观察组治疗后完全缓解4例(13.3%),部分缓解23例(76.7%),疾病稳定2例(6.7%),疾病进展1例(3.3%),肿瘤缓解率为90.0%。对照组治疗后完全缓解1例(3.3%),部分缓解18例(60.0%),疾病稳定8例(26.7%),疾病进展3例(10.0%),肿瘤缓解率为63.3%;在肿瘤缓解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在治疗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伴随着临床护理服务模式的不断调整,医护一体化护理方式在临床护理中得到了应用。尤其是在一些对护理要求较高的疾病中。

肺癌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难度较大,而且对患者本身危害较大,相应的对于临床护理要求较高,对此,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采用了医护一体化护理方式,通过明确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提高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同时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得护理人员可完成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的护理工作。强化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有效沟通,能够让医生和护理人员同时掌握患者的最新情况,既能在患者出现问题后及时抢救治疗,同时还能提高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针对性;临床诊疗路径的建立可帮助患者实现连续性的、针对性强的护理服务,这些对于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表1 两组治疗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治疗护理前 治疗护理后 t P观察组 30 21.2±3.5 48.0±1.5 38.549 <0.05对照组 30 21.5±3.3 29.5±1.2 4.693 <0.05 t 0.342 52.75 P>0.05 <0.01

猜你喜欢

医护肺结核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