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效果观察

2019-08-23李后广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1期
关键词:气囊肠管小肠

李后广

221600沛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 徐州

小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常因小肠腔中出现扭转、套叠等现象,造成肠管不通,伴随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临床表现为腹胀、呕吐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1]。小肠梗阻病情发展速度极快,尽早诊断主要病因、发病部位等情况,才可提前做好准备,以为后期治疗工作的实施提供理想条件[2]。本次研究选取小肠梗阻病例,应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技术予以诊断,取得了理想成效,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2月院收治小肠梗阻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7例。观察组男17例,女10例;年龄21~72岁,平均(46±22.3)岁。对照组男13例,女14例;年龄25~68岁,平均(47±20.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选用单气囊小肠镜检查,将外套管与内镜连接好,为外套管充气、放气,固定好肠腔再进行全面检查。②观察组:应用GE16排螺旋CT机实施检查,设置为螺旋扫描模式完成全腹检查。应用探测器采集相关信息,厚度设置为0.5 mm,管内电流为200~280 mAs,管内电压为120 kV,扫描矩阵512×512,扫描范围包括膈顶到耻骨。肠胃减压管暂时关闭,口服1 500 mL浓度为2.5%等渗甘露醇溶液对比剂,分3次服用,间隔20 min。经肘前静脉高压注射100 mL非离子型造影剂,速度5~6 mL/s。采用对比剂团注跟踪技术扫描动、静脉期横断位,静脉期延迟50~60 s,动脉期延迟20~30 s。

诊断标准:①完全性小肠梗阻:空虚肠管与扩张肠管间直径差,>50%,无明显液体、气体影出现在远端肠管中。②不完全性小肠梗阻:空虚肠管与扩张肠管间直径差别<50%。

病因诊断:①麻痹性梗阻:结肠与小肠成比例扩张。②机械性梗阻:肠腔外出现周围结构粘连情况;肠壁出现炎症性病变或产生肿瘤,肠壁增厚;肠腔中存在软组织肿块。③血管性梗阻:肠系膜密度增加[3]。

将病理检查结果与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诊断符合率、诊断敏感性、诊断特异性。①真阳性:单气囊小肠镜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所得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阳性。②假阳性:单气囊小肠镜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所得结果为阳性,而病理检查未显阳性。③真阴性:单气囊小肠镜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所得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均呈阴性显示。④假阴性:单气囊小肠镜实施检查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结果均呈阴性显示,病理检查未出现阴性表现[4]。

表1 两组患者病因诊断对比较[n(%)]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比较: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为96.3%,对照组为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病因诊断比较:观察组诊断结果较对照组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敏感性、特异性比较:观察组诊断敏感性为88.9%,高对照组为14.8%;观察组特异性为55.6%,对照组为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本次研究详细探讨小肠梗阻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疗效与价值。小肠梗阻发病率与致死率均比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5]。应尽早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才能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目前临床多采用影像学检查对小肠梗阻进行诊断,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是在CT检查的基础上进行检查诊断的新型方式,可进行多期增强扫描,可全面的显示肠壁、血管等部位情况。此外,可以根据身体情况小幅调整口服对比剂剂量,预防出现病情恶化的情况。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于小肠梗阻诊断的疗效很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气囊肠管小肠
灌肉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用好小肠经,可整肠除湿热
高田气囊案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Observation on Activities of Air Sac in Opened Body Cavity of Chicken
气囊助浮大型导管架下水可行性研究
肉鸡气囊炎的治疗
猪直肠脱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