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老年性便秘的应用及症状转归情况分析

2019-08-23卢宏飞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1期
关键词:老年性大肠胃肠

卢宏飞

100192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便秘主要的证候群包括排便不适、大便排出困难及排便时间延长[1]。随着城市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性便秘非常普遍,在对北京市区和近郊60岁以上的老年人调查结果表明,便秘患病率为20.39%,且随年龄增长患病率明显增加[2]。便秘可诱发老年人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严重事件。所以,确保大便通畅对于老年人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对于老年人便秘,以往多采用通便药物干预,其有利于改善症状,但缺乏持久性,且长期使用会造成患者对药物的依赖,甚至加重便秘,导致恶性循环。中医治疗老年性便秘有较显著的效果,易于操作,且方法多样,无不良反应,本文主要探讨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老年性便秘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老年性便秘患者80例,均符合老年性便秘临床相关诊断标准。①重者大便艰难,干燥如栗,可伴少许身倦乏力、腹胀急、胃纳减退等症状。②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③排便时间延长,3 d以上排便1次,粪便干燥坚硬。排除标准:年龄<60周岁,肠道器质性病变者,严重原发性疾病者,近期(7 d内)服用胃肠动力药及不配合研究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60~78岁,平均(68.7±2.7)岁。治疗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62~77岁,平均(69.7±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选用通便灵胶囊治疗,5粒/次,1次/d,口服。

治疗组方法:①针灸主穴:选择支沟、天枢、关元、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太溪。②配穴:伴有腹部胀痛者加大横、太冲、中脘,口干、口苦者加阳陵泉、合谷、内庭,乏力明显者加气海。对施针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为0.30 mm、长度为40~50 mm毫针直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置20 min,留针期间每隔5 min行针1次。每天上午治疗1次。②推拿:通常在午后进行,患者先取仰卧位,医生居于患者右侧,在中脘、天枢、关元、大横用轻快的一指禅推法或摩法进行操作,使热量深透至腹部,增强肠胃的蠕动;然后患者改取俯卧位,在背部脾俞、胃俞、肝俞、大肠俞用一指禅推法进行操作,接着用指按法、揉法作用于肾俞、长强,然后指按足三里,搓、抹腹部结束。治疗20 min/次。每周治疗5 d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连续进行4个疗程后,比较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疗效评定标准评定。①临床治愈:2 d以内排便1次,解时通畅,便质转润,短期内(1个月)无复发。②好转:3 d内排便1次,排便欠畅,便质转润。③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好转率。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本量表可反映过去2周便秘对日常生活形成的影响。分值0~100分,共25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患者生活质量与量表得分存在反比例关系。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疗效比较:经20 d干预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治疗前后PAC-QOL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患者PAC-QOL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PAC-QOL评分均下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中医理论认为便秘是由于大肠传导失常,与肝、肾、胃、脾等脏腑组织功能失调等相关。而老年性便秘多从虚而论[3],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血虚则津枯肠道失润,“无水行舟”,传导困难,终致便秘发生,治疗以益气滋阴润肠为主。针刺治疗可以改善机体运行状态,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故选取的穴位中,足三里是胃经合穴、胃下合穴,可以健运脾胃,鼓舞中气,以养后天之本,待中焦健旺,自能生化气血,润养大肠;三阴交能调节肝、脾、肾三经气血,太溪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和荥穴,为足少阴经气血流注之处,两穴合用,可滋液补阴,达到增液行舟的目的;关元穴能培补下焦元气,使气滞得以推动,进而达到通便目的;支沟可以宣通三焦气机,三焦之气通畅,则肠腑通调,大便得畅。天枢是大肠募穴,上巨虚是大肠下合穴,可以疏调肠腑、理气行滞,调理肠胃气机。推拿疗法可实现对胃肠蠕动过程的有效调节,提升胃动力。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在结肠运动过程中,胃肠蠕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而推拿手法直接作用于胃肠,可对胃肠蠕动过程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减少结肠传输时间,增加肠道运动频率,增强粪便对水分的吸收能力,改善腹肌血液循环,以进一步改善便秘症状,并减少因便秘产生的疼痛及不适感。同时,通过手法的持续性刺激可促进肠道血液循环,转化机械能为热能,使机体对各种信息刺激的接受敏感性增高,从而提高针灸时的针感,以提高治疗效果[4]。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AC-QOL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AC-QOL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0 78.1±6.7 32.4±4.3对照组 40 76.7±5.5 53.0±4.6 2.320 7.560 P 0.097 0.000

本次研究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例如纳入样本量少、未能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长期疗效等,这是后续研究中应加强的地方。

猜你喜欢

老年性大肠胃肠
得了老年性骨质疏松怎么办?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穴位贴敷治老年性尿失禁
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分析与探讨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性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