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8-23肖宇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1期
关键词:残端肠系膜结肠癌

肖宇

400800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医院

结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1]。按病变发生部位的不同,临床以脾区为界,将结肠癌划分为右半结肠癌和左半结肠癌,其中,右半结肠癌不仅会引发患者出现大便改变、消瘦、腹痛不适、恶液质等症状,还会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控制患者病情持续进展和改善其临床症状,需尽早采取有效的方案对其进行治疗[2]。以往,临床采用传统根治术对患者治疗,虽具有一定效果,但是其手术创口较大,术后易引发患者机体出现较多并发症,且淋巴结清除不彻底,易增大患者术后复发概率[3]。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现代临床在传统根治术基础上进行了革新,于2009年首次提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理论。我院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右半结肠癌患者治疗,获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12月收治右半结肠癌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60~83岁,平均(71.4±2.5)岁;病程0.1~4.9年,平均(2.6±0.3)年;TNM分期:Ⅱ期26例,Ⅲ期17例。研究组男27例,女16例;患者61~82岁,平均(71.2±2.7)岁;病程0.2~4.7年,平均(2.5±0.5)年;TNM分期:Ⅱ期24例,Ⅲ期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淋巴结清除数比较(±s)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淋巴结清除数比较(±s)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淋巴结清除数(个)Ⅱ期 Ⅲ期对照组 43 143.5±2.6 15.9±2.6 38.6±5.0 22.5±3.6研究组 43 92.1±1.3 12.1±1.7 47.3±5.4 30.6±4.2 t 7.148 7.639 8.928 7.151 P<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残端肿瘤残余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行病理学及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符合右半结肠癌诊断标准。②患者年龄均≥60岁。③患者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且自愿加入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存在严重心、肝、肾器质性病变者。②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者。该项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常规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全麻,常规消毒铺巾后,采用医学影像技术对其病灶进行确定,在距直肠远端超过2 cm处作切口,再将病灶组织、淋巴结、肠系膜切除,切除时需注意保护肠大网膜,最后对创口进行清理、缝合。②研究组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全麻,常规消毒铺巾后,采用医学影像技术对其病灶具体位置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确定,如有,需对可疑组织行冰冻病理检查,再分离左右两侧的结肠系膜,以充分显露肠系膜下血管,并清除血管旁脂肪组织和对肠系膜血管根部的淋巴结进行清扫,然后对肠下动静脉用血管夹夹闭。为确保癌灶彻底清除,还需根据患者病灶具体位置对其行结肠切除术、淋巴结清除术治疗,确定病灶完全清理干净后,多次采用生理盐水对创口进行清洗再缝合。两组患者术后均需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淋巴结清除数、残端肿瘤残余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含切口感染、淋巴漏、吻合口漏)。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结 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淋巴结清除数比较: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Ⅱ期、Ⅲ期淋巴结清除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残端肿瘤残余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残端肿瘤残余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右半结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引发其发生的致病因素有多种,如长期低纤维素和高脂肪饮食、生活方式不良、结肠慢性炎症长期反复发作、遗传因素(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病变者癌变的概率较高)、社会环境因素等。右半结肠癌不仅发病率高,且其病情险峻、进展迅速、致死率高,尽早采取有效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是控制其病情进展和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的关键。

目前,临床对右半结肠癌的治疗多以手术切除病灶肿块,术后再辅以放化疗为主。临床常用的手术方案有传统根治术、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等,其中,传统根治术是在右结肠旁沟切开腹膜,并由外向内对其进行分离,手术创口较大,易增大患者术后切口出血、感染的风险和延长患者术后恢复周期。且临床研究表明,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易对医生手术视野产生一定的限制,不仅会导致医生在手术过程无法对患者淋巴结进行彻底清扫,还易对肿瘤产生接触或挤压,从而易导致癌细胞经静脉淋巴回流转移,进而易引发癌细胞扩散和导致患者整体预后效果不佳。本研究中,对两组右半结肠癌患者分别应用常规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及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残端肿瘤残余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Ⅱ期淋巴结清除数、Ⅲ期淋巴结清除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对右半结肠癌患者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不仅具有微创、淋巴结清除率高等优势,还能降低患者残端肿瘤残余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残端肠系膜结肠癌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新生儿的脐带怎么护理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延迟断脐法对新生儿脐部感染、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渗血情况的影响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全胃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漏的诊治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肠癌7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