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效β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分析

2019-08-23谢文峰郑东升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1期
关键词:单用卡松吸入性

谢文峰 郑东升

835600新疆昭苏县中医医院内科

哮喘指的是多种细胞及其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性病变,也叫作支气管哮喘。本病首选抗炎药物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而最主要的支气管扩张剂为受体激动剂[1]。对于轻度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有不错的效果,但中重度哮喘则疗效欠佳。为了探讨这种联合方案治疗重度哮喘的价值,我院就收治的48例患者实施分组研究,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重症哮喘患者48例,进行分组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4例。①纳入标准:确诊满足《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指南》有关于哮喘诊断标准[2],且病情评估为重度;有完整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排除标准:依从性较差;本研究药物过敏体质;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病变;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妊娠期或哺乳期。单用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23~69岁,平均(46.5±10.6)岁;病程1~18年,平均(5.9±2.3)年。联合组男12例,女12例;年龄25~67岁,平均(46.8±10.1)岁;病程1~19年,平均(5.7±2.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单用组单用糖皮质激素吸入剂治疗,选择氟替卡松吸入剂,2次/d,125μg/次,连续治疗2个月为1疗程。②联合组在单用组基础上加用长效β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替卡松(50μg沙美特罗和250μg丙酸氟替卡松)治疗,2次/d,1吸/次,连续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

表1 两组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n FEV 1(%) PEFR(%)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 24 72.39±3.42 86.59±2.32 21.10±1.24 10.20±0.09单用组 24 72.19±3.55 79.34±3.27 21.15±1.33 15.94±1.23 t 0.0943 4.302 0.0352 3.7843 P>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观察指标:评价两组效果,记录不良反应,测定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并比较。

疗效判定标准:重症哮喘疗效标准[3]:①显效:治疗后体征如呼吸音、哮鸣音等明显或基本消失,而症状如胸闷、喘息、咳嗽等消失或改善不低于90%。②有效:治疗后体征明显改善,症状改善40%~90%。③无效:治疗后未能达到前述标准。总有效率按照有效率与显效率之和计。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效果比较: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前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或呼气高峰流量(PE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均优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均有不良反应,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哮喘主要是气道高反应性下,经致敏原刺激下诱发功能性小气管痉挛,属于呼吸内科常见的疾病。本病发病不分年龄,不论婴幼儿还是老年人都可能发病,多数患者病情轻微可缓解,少数会有致命性呼吸困难,一部分甚至会出现变异性症状。此外,本病患者会有气管平滑肌痉挛、呼吸困难等,治疗应以舒张气管为主,并辅之以抗炎。本病治疗目标在于急性期及时舒张气管痉挛,确保肺通气充足,减少窒息;缓解期则应避免再次接触致敏原,同时采取规律吸入性药物改善气道耐受力。本病治疗常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氨茶碱、β受体激动剂等,对于轻度哮喘患者单一用药有不错的效果,但重度哮喘,单一用药效果并不理想。按照全球哮喘防治思路,根据肺功能与特征分成的中重度哮喘建议首选吸入长效β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一些学者提出在糖皮质激素基础上联合长效β受体激动剂治疗可以改善预后,成为研究热点。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单一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联合用药总有效率更高,而且治疗后FEV1、PEFR改善更显著,与单一用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有不良反应,但安全性较高。沙美特罗替卡松属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替卡松和吸入长效β激动剂融于同个装置的新型复合型抗哮喘药物,两者联合吸入可相互补充,达到协同合作的效果。不过,有学者提出该药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半胱酰胺白三烯缺乏抑制作用,为此提出需在局部抗炎与支气管扩张基础上,加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肺部可产生糖皮质激素抗炎效果,且能控制与减轻哮喘症状,却无糖皮质激素类全身不良反应,提高了安全性。

综上所述,重症哮喘应用长效β受体激动剂联合糖皮质激素吸入剂治疗,相比单一糖皮质激素吸入剂治疗,不仅可提高疗效,而且可更好地改善肺功能指标,且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单用卡松吸入性
丙酸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地氯雷他定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养肺定喘膏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观察
莫西沙星单用与联合用药治疗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比较
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抗血小板药单用或双联治疗短期并发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莫沙必利单用与联合黛力新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研究
小儿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护理干预对 ICU 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影响
加用格列美脲对单用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