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外延续强化教育降低肠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发生率分析

2019-08-23江梦梅邱赛男黄艳鲜曾媚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1期
关键词:粪水肠造口性皮炎

江梦梅 邱赛男 黄艳鲜 曾媚

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湖南长沙

在我国,每年新增加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人数达到10万左右,累及达到100万以上,近年来更是不断增加[1]。同时,暂时性造口患者在肠外伤、梗阻等作用下也大量出现。暂时性、永久性肠造口所需居家康复时间均较长,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缺乏专业医疗支持,极易出现各方面适应困难,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下一阶段的造口关闭及生活质量[2]。因此,临床很有必要实施院外延续护理,促进患者适应水平的有效提升。本研究分析了院外延续强化教育降低肠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6-12月收治肠造口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强化教育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8~88岁,平均(52.2±9.5)岁;原发病:直肠癌22例,结肠癌7例,术后复发4例,家族性息肉痛2例,术后吻合口漏2例,外伤2例,梗阻及其他1例;造口部位:结肠4例,回肠36例;造口类型:永久性38例,暂时性2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9例,初中15例,高中8例,专科6例,本科及以上2例。普通教育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19~88岁,平均(53.6±9.1)岁;原发病:直肠癌20例,结肠癌5例,术后复发5例,家族性息肉痛3例,术后吻合口漏3例,外伤2例,梗阻及其他2例;造口部位:结肠5例,回肠35例;造口类型:永久性37例,暂时性3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8例,初中14例,高中8例,专科7例,本科及以上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n(%)]

项目 分类 强化教育组(n=40) 普通教育组(n=40) t/χ2 P性别 男 26(65.0) 25(62.5) 1.32 >0.05女14(35.0) 15(37.5)年龄(岁) 52.2±9.5 53.6±9.1 1.886 >0.05原发病 直肠癌 22(55.0) 20(50.0) 0.86 >0.05结肠癌 7(17.5) 5(12.5)术后复发 4(10.0) 5(12.5)家族性息肉痛 2(5.0) 3(7.5)术后吻合口漏 2(5.0) 3(7.5)外伤 2(5.0) 2(5.0)梗阻及其他 1(2.5) 2(5.0)造口部位 结肠 4(10.0) 5(12.5) 0.76 >0.05回肠 36(90.0) 35(87.5)造口类型 永久性 38(95.0) 37(92.5) 0.45 >0.05暂时性 2(5.0) 3(7.5)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 9(22.5) 8(20.0) 0.21 >0.05初中 15(37.5) 14(35.0)高中 8(20.0) 8(20.0)大专 6(15.0) 7(17.5)本科及以上 2(5.0) 3(7.5)

纳入标准:①均接受肠造口术治疗;②术后均携带造口至少3个月;③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出院时有造口或周围皮肤问题存在;②有精神疾病史;③伴严重器官功能衰竭。

方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对造口知识进行熟练掌握。①普通教育组接受院外延续普通教育:常规随访,对患者疑问进行及时解答。②强化教育组接受普通教育基础上院外延续强化教育:患者出院后将强化教育内容与流程制定出来,定期进行健康教育,第1个月前2周、后2周的频率分别为每周2次、每周1次,第2~9个月频率为每2周1次,内容主要包括对造口袋进行更换的步骤,洗澡、运动、睡眠等生理需求方面,长途旅行、外出等社会交往方面,正确选择造口用品,观察与预防并发症,对造口进行预防性扩张,对患者问题进行回答。完成后将下次访谈时间提醒给患者,20 min/次左右。

观察指标:采用知识教育问卷对两组肠造口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延续复诊、造口袋更换技巧、并发症处理、合理饮食。统计两组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发生情况,并对损伤程度进行评定,在此过程中严格依据国际伤口创面评价标准[3],无变化、轻度红斑、显著红斑、融合型皮炎、溃疡出血分别评定为0度、Ⅰ度、Ⅱ度、Ⅲ度、Ⅳ度。同时,教育前后分别对两组适应水平进行评定,采用中文本造口患者适应量表(QAS-20),内容包括持续担忧、接受、生活态度积极,运用Likert 5级计分法,4分、3分、2分、1分、0分分别表示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总分为0~80分,0分、80分分别表示适应水平低、高[4]。此外,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包括4个维度20个因子,即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总分为0~100分,0分、100分分别表示生活质量低、高[5]。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造口部位、造口类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肠造口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强化教育组延续复诊、造口袋更换技巧、并发症处理、合理饮食掌握率均高于普通教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发生情况比较:强化教育组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发生率低于普通教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两组患者教育前后的适应水平变化情况比较:和教育前相比,两组教育后担忧、接受、生活态度积极评分及QAS-20总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和普通教育组相比,强化教育组担忧、接受、生活态度积极评分及QAS-20总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教育前两组患者担忧、接受、生活态度积极评分及QAS-20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肠造口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发生情况比较[n(%)]

表4 两组患者教育前后适应水平变化情况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教育前后适应水平变化情况比较(±s,分)

组别 n 时间 担忧 接受 生活态度积极 总分强化教育组 40 教育前 17.8±4.4 13.6±2.4 12.3±2.2 46.9±7.7教育后 30.1±2.9 18.2±2.5 20.4±4.8 72.7±8.5普通教育组 40 教育前 17.3±5.1 11.8±2.4 10.2±3.0 45.3±4.1教育后 23.0±6.4 15.8±3.5 16.6±5.8 60.9±9.2

表5 两组患者教育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比较(±s,分)

表5 两组患者教育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比较(±s,分)

组别 n 时间 物质生活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强化教育组 40 教育前 56.9±7.9 67.3±10.4 62.5±10.9 62.3±12.9教育后 93.6±10.5 90.2±10.4 96.2±10.4 89.4±10.3普通教育组 40 教育前 56.1±9.3 65.2±9.1 62.4±9.4 61.1±9.2教育后 72.3±10.5 78.2±10.3 80.1±10.3 79.1±10.3

两组患者教育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比较:和教育前相比,两组教育后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和普通教育组相比,强化教育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教育前两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讨 论

如何对自己身体的改变进行适应是造口术后患者面临的首个问题,造口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排便、排气,有渗漏、噪声等,患者需要自己对造口袋进行更换,所有这些均将极多的不良刺激带给了患者[6]。同时,疾病本身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饮食、活动等,造成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交等方面很难适应[7]。实施院外延续强化教育,专科护士通过定期指导并评估肠造口患者,对适应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将专业性的社会支持提供给患者,促进造口后不利因素影响患者程度的有效减轻,使其对造口进行积极应对,从而为造口术后早期恢复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8]。从总体上来说,肠造口患者这一群体较为特殊,临床护理人员一方面应该进行有效的院内护理,另一方面还应该进行有效的院外延续护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患者适应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在肠造口患者护理中,院外延续强化教育的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降低造口周围粉碎性皮炎发生率。相关医学研究也表明,从整体上来看,肠造口患者具有中等偏下的适应水平,而院外延续强化教育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其适应水平,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其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表明,强化教育组延续复诊、造口袋更换技巧、并发症处理、合理饮食掌握率均显著高于普通教育组,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教育组,担忧、接受、生活态度积极评分及QAS-20总分均显著高于普通教育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普通教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上述相关医学研究结果一致。

总之,院外延续强化教育较普通教育更能有效降低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粪水肠造口性皮炎
普外科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不同酸化剂对畜禽养殖粪水无机氮形态转化的影响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多功能肠造口栓的设计及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粪水酸化储存还田应用效果
推进粪水还田 实现种养结合—畜禽养殖粪水还田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粪水堆肥技术在畜禽养殖粪水处理与资源化中的利用
痒,痒,痒——说说异位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