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电图左室肥厚对体检人群高血压的效果观察及检出率影响评价

2019-08-23杨晓玲

人人健康 2019年13期
关键词:标准差左室心电图

杨晓玲

(山西省介休市汾西矿业集团职工总医院体检中心 山西 介休 032000)

原发性高血压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高发人群,但是目前存在高血压控制率、治疗率和检查率均较低的问题,因此提高高血压的检出率尤为重要[1]。ABPM(动态血压监测)是一种动脉监测血压的方式,其可以有效提高隐匿性高血压和夜间高血压的检出率,但是其具有费用高和使用不方便的缺点,因此难以在普通人群中开展。而心电图具有价格低廉和操作简单方便的优点,因此其可以在普通人群体检中开展[2]。本次研究以我院于2016年1月到2018年8月收治我院体检诊治血压正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心电图左室肥厚对体检人群高血压的效果观察及检出率影响为目的开展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到2018年8月收治我院体检诊治血压正常的患者,共200例,根据心电图将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健康对照组)以及实验组(100例,左室肥厚组)。实验组中男44例,女56例;年龄为33~81岁,平均年龄为(57.46±12.43)岁。对照组中男45例,女55例;年龄为32~82岁,平均年龄为(57.64±12.64)岁。本次研究在已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后进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可进行比较。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已签署相关知情声明;(2)不患有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

排除标准:(1)患有风湿性疾病的患者;(2)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3)患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在体检时,由体检中心的专业人员搜集其身高、体质量、饮酒情况和吸烟情况等基本情况。(1)采用全自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动态监测患者血压时,由医护人员将袖带缚于患者的非优势臂上臂,在6:00~22:00每隔30min 自动充气测试血液一次,在22:01~5:59每隔60min 测血压一次,患者入睡时间为22:00~23:00,24h 有效监测次数大于获得次数的80%,否则隔日重测。在监测期间应该避免患者剧烈运动,并保持情绪平和。在监测结束后,进行数据统计,主要包括dDBP(白昼平均舒张压)、DSBP(白昼平均收缩压)、24hDBP(24h 平均舒张压)、24hSBP(24h平均收缩压)、nDBP(夜间平均舒张压)和nSBP(夜间平均收缩压)。用ABPM 监测所得nDSD(夜间舒张标准差)、nSSD(夜间收缩标准差)、DDSD(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SSD(白昼收缩压标准差)、24hDSD(24h 舒张压标准差)和24hSSD(24h 收缩压标准差)。动态血压正常值:夜间平均值<120/70mmHg,白昼平均值<135/85mmHg,24h 平均值<130/80mmHg,超过上述标准即可定义为高血压。(2)心电图 由心电图室专业操作人员操作ST 心电图仪(GE Medical Systems MAC 1200),在检查前,患者应该静卧休息几分钟,取平卧体位,进行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结合患者心电图特点判定是否为左室肥厚。

1.4 数据处理

将两组患者的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和高血压检出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nDBP、nSBP、24hDBP、24hSBP、nDSD、nSSD 和24hSSD、24hDSD 显 著 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dDBP 和dSBP 稍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的高血压检出率显著为4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00%),差异显著(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对比(2)(士s)

表1 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对比(2)(士s)

组别 nDSD nSSD dDSD dSSD 24hSSD 24hDSD实验组(100例)13.5±3.9对照组(100例)10.9±2.9 14.3±1.4 8.1±2.7 13.1±3.6 13.5±4.0 9.9±3.6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7.3±2.2 10.9±2.1 9.7±2.8 11.5±3.7 10.1±3.7

表2 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对比(2)(士s)

表2 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对比(2)(士s)

组别 nDBP nSBP dDBP dSBP 24hDBP 24hSBP实验组(100例) 73±11 125±16 82±12 135±15 78±11 132±16对照组(100例) 61±7 111±9 79±8 129±11 70±10 117±12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的因素之一,其会损伤患者的肾、脑以及外周血管等器官,提高高血压的检出率有助于提高其治疗率和控制率[3]。心电图具有价格便宜和操作简单的优点,其可以在普通人群体检中广泛开展,而左室肥厚可以在心电图上加以判断,导致左室肥厚发生的常见因素之一为高血压心脏靶器官受到损伤,但是其检出率较低。ABPM 的检出率较高,且其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可以有效检出隐匿性高血压和夜间高血压的发生,从而提高高血压的检出率,但是其具有费用高昂和使用不便的缺点,因此难以在普通人群中开展。因此如果可以试下筛选高危人群,随后进行ABPM,可以有效防止高血压的发生[4]。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高血压检出率和nDBP、nSBP、24hDBP、24hSBP、nDSD、nSSD 和24hSSD、24hDSD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综上所述,心电图左室肥厚对高血压的检出有高危预警作用,对体检中诊室血压正常而显示左室肥厚的人群,动态监测其血压变化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猜你喜欢

标准差左室心电图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思考心电图之176》
用Pro-Kin Line平衡反馈训练仪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对其动态平衡功能的影响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对于平均差与标准差的数学关系和应用价值比较研究
医学科技论文中有效数字的确定
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与左室功能及心肌缺血关系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