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纵卷叶螟不同监测方式的效果比较试验初报

2019-08-21李志鹏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植保植检站2131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卷叶螟高峰期测报

李志鹏 周 丹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植保植检站 213100)

凃荣文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江苏省常州市 213100)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重要的水稻“两迁”害虫,近年来在田间暴发频率有升高的趋势。该虫主要以幼虫在2龄后开始吐丝卷叶形成“束叶”,幼虫在“束叶”中取食为害,高龄时转叶为害,虫量多时,会造成大量白叶[1]。目前常用的稻纵卷叶螟监测方法有稻田赶蛾、性诱监测和灯诱监测3种。在此背景下,武进区植保站于2018年采用上述3种监测方式开展稻纵卷叶螟成虫种群动态监测,并将其结果进行比较,旨在总结经验,提高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采用性诱监测、灯诱监测和稻田赶蛾3种方式对稻纵卷叶螟成虫种群动态进行监测。监测地位于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农场内,监测田块种植的水稻品种为“武运粳6622”,播期集中在6月中旬,种植方式为机栽,田间肥力、水稻长势较为一致。3种监测方法的应用田块间距大于100 m。

1.1 性诱监测

采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测报用标准性诱剂诱芯和诱捕器进行监测。在监测田块按正三角形放置3 个诱捕器,并在每个诱捕器中放置诱芯1 枚,诱捕器间隔30 m。根据水稻长势,调整诱捕器高度,在成株期,诱捕器底面要低于水稻顶部20 cm。性诱监测于6 月20 日至9 月20 日进行。每日清晨6:00—8:00 时计数诱捕器中的雄蛾量,然后将诱捕器中的雄蛾全部清除[2]。

1.2 灯诱监测

测报灯为昆虫自动诱测仪(南京华佳辰公司生产,型号为HJC-5),光源为200 W 白炽灯。于6 月20 日至9 月20 日开灯,逐日计数并记录诱集蛾量。

1.3 稻田赶蛾监测

选择长势茂盛的田块作监测田,沿田埂固定田块面积66.67 m2,田块宽度为1 m[3]。于6 月20 日至9 月20 日进行,每日8:00—9:00,手持长2 m的竹竿沿田埂逆风缓慢拨动稻丛中上部,计数起飞蛾的数量,并换算成每667 m2蛾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3种监测方式的稻纵卷叶螟世代划分

研究资料表明,6 月 20 日至 9 月 20 日有 3 个世代的稻纵卷叶螟可对武进区水稻造成危害,即四(2)代、五(3)代、六(4)代,且按代次划分标准,6月—9月的每月20日为世代的交界日期[4]。由图1可知,在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8 月下旬至9 月上旬,3 种监测方式均可清楚观测到五(3)、六(4)代稻纵卷叶螟的两个成虫高峰期,世代清晰。但3种监测方式对四(2)代稻纵卷叶螟的观测结果存在差异,赶蛾观测到的虫量较少,高峰期不明显,性诱监测在6月下旬观测到1个持续时间较短的高峰期,而灯诱监测到的高峰期在7 月上旬。

2.2 3种监测方式的稻纵卷叶螟累计蛾量

结合同期田间虫卵量调查结果,2018年武进区稻纵卷叶螟四(2)代为中等偏轻发生、五(3)代为大发生、六(4)代为中等偏重发生,3 个代次田间发生程度呈现轻-重-轻的变化趋势。由表1 可知,3种监测方式的各代次累计诱蛾量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其中,赶蛾监测方式的各代次累计蛾量与田间发生程度的变化趋势一致;性诱监测方式的累计诱蛾量五(3)、六(4)代相差不大,分别为1 249、1 145 头;灯诱监测方式的各代次累计诱蛾量逐渐增加,与田间发生程度变化趋势不一致,六(4)代累计诱蛾量为1 325 头,高于五(3)代的诱蛾量(1 036 头)。

图1 3种监测方式的稻纵卷叶螟世代划分

表1 3种监测方式的稻纵卷叶螟累计蛾量(单位:头)

2.3 3种监测方式的稻纵卷叶螟高峰期及高峰日

由表2 可知,6 月中下旬,因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农场的水稻刚移栽,田间苗小,无稻纵卷叶螟为害,四(2)代赶蛾监测方式未见虫,同期性诱、灯诱监测方式可见虫,说明这两种监测方式表现出更高的灵敏性,但这两种方式监测到的高峰期和高峰日差距较大,均相差10 d 左右。五(3)代,性诱方式监测到2个持续时间较短的高峰期,赶蛾、灯诱方式各监测到1个持续时间较长的高峰期。六(4)代,3种监测方式的监测结果较为接近,高峰期、高峰日判定基本一致,高峰期起始日期和高峰日的差距均在2 d 以内。

表2 3种监测方式的稻纵卷叶螟发生高峰期及高峰日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 论

3.1.1 3种监测方式对稻纵卷叶螟世代划分、高峰期、高峰日的判定基本一致

2018年监测结果表明,性诱监测、灯诱监测、稻田赶蛾3 种监测方式对稻纵卷叶螟五(3)、六(4)代的世代划分、成虫高峰期、高峰日的判定基本一致,3 种方式的监测结果可在测报中互相印证。

3.1.2 性诱监测效果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

由图1可知,性诱监测的曲线突出部分明显,逐日诱虫量忽高忽低、变化较多。如6 月28 日、8 月20日左右的曲线,形成了1个时间跨度极短的陡峰,而灯诱、赶蛾两种监测方式则在同期内虫量变化幅度不大。查阅陡峰期高峰日的气象情况,6 月28 日(平均气温28.2 ℃,降雨量4.1 mm)、8 月20 日(平均气温30℃,降雨量3.7 mm)均有强度不大的降雨,可能是弱降雨带来的温度降低和湿度增加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求偶活动;另外,7 月29 日为暴雨天气(平均气温28.5 ℃,降雨量79.3 mm),夜间暴风雨可能对稻纵卷叶螟成虫活动造成影响,导致性诱方式诱集虫量急剧减少。这与姚士桐[5]等认为性诱剂诱集数量会受夜间风向、风速的影响的结论一致。此外,性诱剂只诱集雄蛾,而陈庆华[6]等研究发现,性诱剂的诱集效果与雄蛾日龄有关。

3.2 评 价

3 种监测方式均可反映出五(3)、六(4)代稻纵卷叶螟成虫种群田间动态,且高峰期、高峰日基本一致。稻田赶蛾最为直观,但较费人工;灯诱监测受设备运行的影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电器件容易出现故障而不能工作,且由于售后服务维修不及时,往往会造成连续几天的数据空白,对测报工作影响较大;性诱监测专一性强、省工省时,但监测曲线常出现短期内忽高忽低的变化,可能会给峰期判定带来一定干扰。同时,在测报实践中,稻田赶蛾可直接反映田间成虫种群动态,但在田间苗小、蛾量较少的四(2)代发生期,不如性诱、赶蛾监测灵敏。这最终导致3 种监测方式的稻纵卷叶螟各代次累计观测到的蛾量变化趋势不一致,仅赶蛾观测蛾量变化趋势与田间发生程度变化一致。因此,在稻纵卷叶螟测报实践中,应综合3 种监测方式的结果进行测报。

猜你喜欢

卷叶螟高峰期测报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蛋鸡产蛋高峰期短的原因
孝义市草地贪夜蛾高空测报灯投入使用
夸夸咱们的测报员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梨树进入生长高峰期 管理技术看这里
天祝县地面测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防患于未“燃”,温暖过冬So Easy
中国学生变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