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研究

2019-08-19蒋雅娟

课外语文·上 2019年7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高中语文

蒋雅娟

【摘要】基于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研究。首先分析出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的意义,以及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的作用。其次分析出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的有效策略。最后分析出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个人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语文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语文与我国的中华传统文化比较接近,在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为学生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的意义

在高中语文的教育中,由于语文的知识面较广,其中的古诗词、文言文都与传统文化有密切的联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将传统文化与教材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去感受、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而且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二、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的作用

(一)保护传统文化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文化交流方式。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育中,让学生通过语文课堂来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寓意,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自觉传播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有效地保护了传统文化,真正意义上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精神。

(二)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是让学生用心感受传统文化的过程。由于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风霜雨雪,这种文化精神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不断地沉淀自己,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和综合素质,学会感恩,懂得奉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制订教学方案

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实际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方面,为学生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语文教师要将教材与传统文化有效的相结合,可以利用古诗词、文言文教材向学生传授中华传统美德,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对教学方案与教材进行设计,让学生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和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在方案制订时,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语文教师先对学生进行题目的讲解,《念奴娇》是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伎,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念奴娇》又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湘月》《壶中天》等。上、下阕100字,有平韵、仄韵两体。《赤壁怀古》是标题。赤壁,即黄州,今湖北黄冈。赤壁、赤鼻矶,并非真正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件。从而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宋词”,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是古典文学继唐诗之后的又一文学高峰,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秦观等。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他们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直到今天,宋词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巧妙地利用古诗词,弘扬传统文化,从古代人们身上让学生体会到震撼、熏陶,使学生自觉视为榜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为了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营造出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充分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教学,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例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节《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中。《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对同学们来说非常陌生,首先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查找资料,从而培养学生的收集筛选材料的能力和自读能力。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会了解到《左传》,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介绍《左传》,使学生了解到《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其次,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探讨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体会烛之武深明大义、知难而上的精神。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不会善待自己民族文化遗产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史书典籍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读史书就是去了解继承我们民族的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拓展课外阅读

由于高中语文教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体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拓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首先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文学经典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感悟,体会文学经典的精华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长期的阅读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积累传统文化知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延伸。例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时,由于本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课外的借古讽今的古诗词,比如林升的《题临安邸》。两首词都表现出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通过大量的传统文化积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个人素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通过自主学习领悟传统文化

学生除教师所教授的传统文化之外,可选择自学来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关传统文化的经典书籍非常多,除教师外,还有很多东西是可以通过自学而得到的,例如《老子》《史记》等等,虽然阅读起来比较难懂,但只要肯花费一点时间,一定会有所收获的。教师可利用上课的时间,对学生在阅读中所得出的难点进行提点,帮助学生更好理解。除了可以增长见識之外,还可以提升自学能力。学习这些书籍,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学习这些内容也有利于学生提升自我文学的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语文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不断地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格素质,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自觉地发扬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何毅.关于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课外语文,2017(3).

[2]胡永慧.浅析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文教资料,2017(8).

[3]陈海燕.关于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名师在线,2018(29).

[4]王广峰.基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语文教学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