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提高科学素养策略探究

2019-08-19徐双双

速读·下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新课程

徐双双

◆摘 要:新课程改革,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要求教师完成角色转换,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的含义、现状,以及提高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的影响及意义,再从提高科技教育意识,完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以科学精神提升情操等四个方面对提高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中小学教师;科学素養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提高教师科学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中小学教师应该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终身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探求科学,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持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一、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的含义

什么是科学素养?一般认为,公众的科学素养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科学术语与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二是对科学研究过程及其方法的理解及应用;三是对科学技术广泛影响社会有全面正确的了解。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人,相对普通公众而言,还应具备其它方面的科学素养。

(1)教师要具备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师应具备三方面的知识:一是要有渊博的本体性知识,即教师特定的学科知识;二要有丰富的实践知识;三是教师要掌握足够的条件性知识,即与教育有关联的理论知识。

(2)教师要有现代的教育理念: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变是永恒的不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和实践,做一个反思的实践者。

(3)教师要有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与精神: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勇于创新和实践,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自觉培养科研能力。

(4)教师要有良好的人格特征:教师的人格特质是影响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是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基本条件。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担任的主要社会角色,这种人格倾向应充分体现社会的价值取向,充满道德的、伦理的、和审美的色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进步性。

二、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的现状

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普遍较低,很难适应新课程的具体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知识贫乏,对现代科技发展情况了解甚少。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科技知识结构还停留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上,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无论是对科技史的知识,还是自然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及新发现的情况,都表现出不了解或不理解。

(2)科学方法了解度不够,缺乏运用。科学方法的实质是科学性质的具体反映,不少教师对科学究竟是什么还没有真正理解,大多数教师只是对教材中的科学信息进行应试的解读,并没有把科学和知识、社会、人真正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存在非科学行为还相当普遍。

(3)科学兴趣不浓,不愿深入了解现代科技发展变化。虽然多数教师能够意识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广泛影响,但对于现代科技发展的情况并不关心,参与科技活动的行为兴趣也不高,女教师尤为突出,更无意对自身科技素质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缺乏科学兴趣,许多教师在工作之余除了阅读本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之外,几乎很少阅读科技书籍和期刊,对科技类广播与电视兴趣也不高。这种情况使得教师对现代科技发展的新理论、新情况了解甚少,从而导致科技素质发展的恶性循环。

(4)科技技能掌握度低,缺乏践行。掌握科学技术,形成正确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基本方法在于科学实践中,从而改造世界,是一个人科学素质的重要表现。通过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对人类在科技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先进科学技能和科研方法缺乏应有的掌握。由于教师对科学方法的掌握度低,在教学中,如内容涉及科学应用于实践的问题,往往口述带过。

(5)科技意识淡薄,教育态度消极。具体表现在多数中小学教师对于在小学开展科技教育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学生只要打好文化知识学习的基础就够了,没有必要接受科技教育。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这种错误认识和消极态度,这是阻碍科技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

三、提高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的影响及意义

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角度看,科学素养是起推动作用的。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不少教师在涉及自身专业知识的教学时,他们侃侃而谈,运用自如,成功地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然而一旦学生提出有关科技方面的问题,哪怕是最基本的问题,他们都会显出力不从心,难以回答。这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科技素质不高,根本就不可能对其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传授和科技意识、科学精神的培养。这种情况严重阻碍着科技教育在学校的正常发展,直接危及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进与深入开展。而科学素养所包含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不仅能为教学提供知识基础,也为教学提供了方法论支持,更有助于提升教师的道德情操。

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基础。我国公众整体的科学素养并不乐观,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学校教育,把科学教育扎根于小学课堂之中,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民族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青少年时期的教育能成为成人的科学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人在早期确立起来的对科学的态度及价值观念,对其成年后的科学素养所能达到的水平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必须加强对中小学学生的科学教育,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因此,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的提高要走在公众科学素养的前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形势的变化,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需要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其次,社会的科技化和科技的社会化,也需要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再次,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加快,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科技素质。培养学生的科技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科技素养,而现阶段,中小学教师的科技素养状况不容乐观。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又给我们教师下了新的课题,如果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仍停滞不前,会严重阻碍新课程的实施,因此,中小学教师提高科学素养已刻不容缓。

四、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的策略

(1)不断提高科技教育意识,形成科学的教育态度。当前,中小学教师科技教育意识淡薄,是造成科技素质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有唤起他们的危机意识与责任感,强化其科技素质自我教育,发挥其内在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强化中小学教师的科技教育意识,包括兩层含义:一是教师要强化自身科技素质的培养意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仅重视人文专业知识的充实,更新业务技能的提高,更要重视科技素质的培养,以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适应时代的要求。为此,中小学教师必须注意汲取科学知识,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信息,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能力和科学品质。二是指教师要强化培养学生科技素质的意识,处理好知识教育与科技教育的关系,利用课堂教育、课堂活动、社会实践、科技讲座等形式,全方位地开展包括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技能、科学精神和态度的科学素质教育。

(2)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注重认知结构的形成,增强日常科学知识的积累。科学教育首先是知识的传授。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过程中的支持者、引导者,丰富的科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提高新型的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首先要从科学的知识结构着手。增强日常科学知识、技能的积累,要把握科技时代的前沿,应该理解科学知识的暂时性,科学知识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改变和加深。同时现代信息特别是科技情报、资料,对教师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主动获得新信息来拓宽知识视野,使自身的知识水平处于领先地位。而新课程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求,一是专业知识;二是科学知识;三是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包括作好教育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新课程对教师通识的知识要求越来越广博。专业知识要向相关的专业知识延伸,教育专业知识将不断拓展。同时,以科学方法训练培养教师的科学思维,能运用科学知识与思维方法处理问题。一个受过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训练,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教师,无论在认识上还是行动上都能时时处处体现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注重把科学探究的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不断提高自身教学实践的能力。新课程的实施,传统的教学基本能力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作为明日的教师,面对这场改革,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各方面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学习中不断反思,与时俱进,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一是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反思是进步的开端。教师要提高教学能力,就必须经常反思,查找问题,改正问题。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化的广泛使用,学生思维的日益活跃,都要求教师必须经常反思课堂教学的得与失,看其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二是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教师要善于对信息技术进行优化、整合,把它作为有效的科学手段,在教学中加以运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实现教学目的。应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辅助教学,制作课件,实现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结合。三是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积极倡导教师的科研工作,科研活动是培养教师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四是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现代教育仅靠书本知识的传授已远远不够,大量的知识更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来获取。因此,收集信息的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科学素养,这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工作者为适应社会化学习要求,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需要。同时,在获得大量信息的基础上,教育工作者还必须学会选择和利用信息。五是提高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提高驾驭教材,钻研教材的能力及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4)以科学精神提升教师的情操,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科学精神的教育价值表现在:首先,科学精神教育能培养教师坚定的科学信仰,热爱科学,相信科学,排除迷信和愚昧,健康文明的生活。而教师的科学认识和态度无疑会影响到学生。其次,教师在言行举止中若能养成对不同观点,不同态度和不同价值观的尊重态度,同样对其课堂上或活动中学生的各种奇思妙想都能有所尊重,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等。最后,科学探究活动即要求个人有独立思考的习惯,有要求与他人协同工作的能力,教师独立地、开创性的开展工作,又能组织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对学生的个性也有极大的帮助。

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对人类生活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由于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起着奠基作用,作为教师,其作用尤为突出。而现在正处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潮中,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观作为思维框架存在于头脑内部,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因此,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首当其冲。只有全面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使教师自觉增强教学改革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和综合能力,使师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得以全面提高,使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红英.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J].甘肃科技纵横,2005(3).

[2]王淑英.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调查与评价[J].湖州师范学院院报,2005(2).

[3]王延玲,王巍巍.浅析科学素养与新课程的关系[J].大连教育学院院报,2004(03).

[4]张奇,滕国鹏,郑琳娜,王彦静.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J].心里发展与教育,2003(04).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师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中小学教师职前培训面临的现状与解决对策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沧州市中小学独生子女教师师德状况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