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对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

2019-08-19吴英

人民论坛 2019年21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马克思

吴英

【摘要】马克思没有专门论述文明的著述,但他创建的唯物史观为我们研究文明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他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其实就是文明发展的规律。本文将从唯物史观提供的科学方法论、个体文明的发展规律与不同文明之间交往的发展规律三个方面概述马克思的文明观。

【关键词】马克思 唯物史观 文明观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没有专门论述文明的著述,但他创建的唯物史观为我们研究文明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他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其实就涵盖着文明发展的规律。

唯物史观为研究文明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这就使得唯物史观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上具有了远高于唯心主义与机械唯物主义的优势。就文明问题而言,唯心主义者在分析文明进步的原因时,往往着眼于精神层面的原因,像精英的意志、大众的心态等。但马克思却追根溯源,追问精神层面的特征是怎么产生的和由什么决定的;由此,他强调,“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机械唯物主义者在分析为什么有些文明获得发展、有些文明处于停滯时,往往会从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等人之外的因素做出解释,这就无法回答为什么历史上地理和社会环境大体相同的文明却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发展结果。费尔巴哈这种无视历史的缺陷遭到马克思的批判,“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马克思则是从人自身、从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和在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物质生产能力上去探寻文明发展的终极原因的。

概括起来,唯物史观主要从四个方面为我们研究文明问题提供着方法论上的指导。一是终极原因追溯法,即在因果链条上不断向前追溯以揭示文明发展的终极原因。马克思从人们要生存就必须吃喝住穿、由此必须从事物质生产这一简单事实出发,确定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和在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二是层次分析法,即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三个层次来分析文明内部的结构关系。马克思从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出发,认为人们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必然会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而人们在生产中的作用决定了他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阶级或集团会建立国家、制定法律与构建意识形态来维护他们的主导地位;这样就形成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层次关系。当然,居于被决定地位的层次并不是被动的、而是能够发挥反作用,像被统治阶级可以通过斗争来改变上层建筑,由此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三是阶段划分法,即从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划分出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因为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基础,所以他就从这个基础上来划分社会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四是文明交往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分析法,即决定文明之间交往状况的是各个文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仅决定文明的发展水平,而且决定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的文明在交往中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反之,则处于被动受制的地位。

个体文明的发展规律

文明发展的终极原因:文明是由一个个的人组成的,而人要生存就必须进行劳动,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正是在劳动中,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造着人自身,正如马克思所描述的,“在再生产的行为本身中,不但客观条件改变着,例如乡村变为城市,荒野变为开垦地等等,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他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也正是在劳动中,人们的生产能力在不断提高,其表现就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产业部门不断升级的前提条件,像从以农业生产为主向以工业生产为主转变的前提条件正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正是因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才能够使农业部门产生剩余劳动力、并转移到工业部门从事生产活动,才能够使剩余农产品作为原料供工业部门生产工业品,才能够使农民提高收入去购买工业品。这应该是马克思做出下述论断的原因所在:“重农学派的正确之点在于,剩余价值的全部生产,从而资本的全部发展,按自然基础来说,实际上都是建立在农业劳动生产率基础上的。……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全部社会的基础,并且首先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

同理,从以工业生产为主向以服务业生产为主的转变的前提条件就是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此外,正像我国古代思想家管仲所精辟概括的“仓廪实而知礼节”,随着劳动生产能力的提高,人们满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在满足了自身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人们会更多地遵从礼节、更多地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由此不断地提升社会的文明和理性程度。

可见,正是从“劳动”这个不言而喻的事实出发,唯物史观抽丝剥茧地揭示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所以恩格斯才会将唯物史观概括为“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新派别”。

文明的内部结构:文明内部存在着不同的层次,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构成文明的内部结构。唯物史观将文明划分为三个层次,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而居于较深层的因素决定着较上层因素的特征与发展,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首先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生产能力,它可以由劳动生产率来加以衡量;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诸种关系。就生产关系而言,马克思将它细分为劳动关系和社会关系,其中劳动关系主要是指劳动分工,社会关系主要是指分配关系,这是我们过去在阐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中经常会忽略的,但没有了这种细分,我们往往就无法完整地建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因果链条。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引发劳动分工的变化。这既可以表现为产业部门分工的变化,像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农业和非农部门分工的发展;也可以表现为脑体分工的变化,像体力劳动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脑力劳动者数量的增加。而劳动分工的变化往往会导致分配关系的变化,这既可以表现为以农业部门为主的分配关系转变为以工业部门为主的分配关系,也可以表现为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分配关系转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分配关系。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马克思
“分配正义”概念的历史追溯与唯物主义重构
最有思想的句子
马克思妙计催书
唯物史观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的思考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
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解析历史虚无主义
毛泽东青年思想的唯物史观底蕴
论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的唯物史观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