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流媒体:做好舆论引导 传播中国声音

2019-08-16程明媚

新媒体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主流媒体舆论引导

程明媚

摘  要  主流媒体作为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技术不断进步,自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主流媒体在重大事件报道中的地位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在众媒时代的环境下,做好舆论引导,传播中国声音,是主流媒体的重要责任。

关键词  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中国声音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1-0104-02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社会越来越期待听到更多的中国声音。主流媒体作为一个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大型新闻机构,具有舆论引导,传播主流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占领舆论制高点,把握舆论走向,传播主流价值观,是主流媒体将中国声音传向世界的重要前提。

1  始终坚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舆论

主流媒体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它不管是对内传播还是对外宣传,都是大众了解党和政府的重要窗口。现在,“万物皆媒”造成信息泛滥,加上“把关人”的缺失,使得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这就使得受众在接收信息时容易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一些错误或者激进的言论。因此主流媒体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舆论,为传播好中国声音奠定好思想基础。

1.1  强化责任意识,传播正能量

主流媒体强化责任意识,首先要对自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定位。虽然新闻报道讲求客观性,但是主流媒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有责任对群众的舆论进行积极的引导,在进行新闻报道时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全局出发引导舆论。其次,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应积极传播正能量。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传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传播平台门槛降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内容生产质量下降,不利于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培育。主流媒体强化责任意识,能有效防止由于全媒时代传播内容的浅薄化、煽情化、刺激化而引起的社会道德和文化的堕落[1]。因此,主流媒体应时刻发挥“把关人”的作用,生产高质量的新闻内容,报道积极向上的内容,树立典型,进行榜样学习,从传播源头进行思想建设,从而引导舆论。

1.2  进行议程设置,发挥意见领袖积极作用

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程”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1]。媒介融合造成了传播环境的变化,受众已经不再是过去简单的信息接收者,而是变成了传播活动的参与者。因此,主流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应改变传统的传播模式,充分利用新媒體的互动特点,将受众的意见纳入到议程设置之中,确保受众的导向需求,从而实现主流媒体对新闻框架的议程设置,把握受众的舆论态度,从而能够更好的引导舆论。

同时,主流媒体在进行议程设置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有影响力的人,发挥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社交平台的开放性,造就了许多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人,他们通常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影响到粉丝的思考方式和行为习惯。因此,主流媒体应多与这些意见领袖进行沟通、联系,利用他们的力量来影响粉丝,传播积极正确的价值观。

2  增强主流媒体新闻舆论话语权

新闻舆论话语权是媒体地位的重要体现。但是在众媒时代,主流媒体的新闻舆论话语权却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要做好舆论引导,传播好中国声音,就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树立网络强国意识,运用互联网思维不断增强主流媒体在国内国际中的新闻舆论话语权。

2.1  借助新媒体技术,增强主流媒体传播力

AR、VR、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使得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形式上不断突破。新闻生产与传播从传统模式到现在的运用全景直播、移动短视频等方式实现受众的沉浸式体验,让受众“参与”到新闻现场,这不仅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受众对新闻事件“参与度”的满足,也拉近了受众与主流媒体之间的距离。近年来,主流媒体在运用新媒体形式上不断突破,从全媒体多角度报道全国两会,以及从微博、微信、客户端到入驻短视频平台逐步形成了“三微一端”的微传播模式,实现了传播内容可视化,传播渠道多元化的特点,逐渐建立起来了新型主流媒体传播模式。新型主流媒体传播模式的建立,增强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利于将被自媒体分化的受众注意力聚焦到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中,还有利于更好的对外阐释中国特色。对于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提升主流媒体的新闻舆论话语权具有积极作用。

2.2  净化网络空间,增强主流媒体权威声音

根据《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的网民规模达到8.2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9.6%[2];从统计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网民用户占总人口的2/3。庞大的用户基数加上网络传播的速度和效果,不仅对国内的舆论环境和政治生态产生了影响,公共外交空间的边界也在延伸[3]。主流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代表了党和国家的权威声音。面对国内国际传播环境,要树立网络强国意识,运用网络进行我国话语权的建构。因此,除了利用新媒体技术,还要加强网络空间中的网络安全、网络文化等的建设。对于危及网络安全的虚假信息和反动言论等,主流媒体要联合网络监管部门及时进行纠正和清理,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控制和引导好舆论走向。同时,主流媒体应在网络空间中建设和传播大众喜闻乐见的主流文化品牌,净化网络空间,为受众营造一个清明的网络空间,提升主流媒体在网络空间中的新闻舆论话语权。

3  注重人才培养,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是一个组织或团体发展的重要保证。媒介融合环境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融合,造成了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加上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要求更加全面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是全媒体人才。加强全媒体人才的培养,成为主流媒体能否做好舆论引导,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

3.1  校媒聯合,培育媒体后备人才

全媒体人才的需求,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在掌握扎实专业基础之上,还要有广博的学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对于人才的培养,除了从课堂上进行基础的学习之外,还要在实践中进行磨练。但是,现在很多学校在培养新闻人才的过程中,仍然是过于注重理论的学习,对于新媒体技术的操作还只是停留在认识的基础上,缺乏实际的操作能力。这与学校的设备缺乏也有很大关系。因此,实现学校和媒体的相互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操作之中,同时通过对新技术的实际操作和运用,可以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育媒体后备人才。

3.2  媒体联动,共同讲好中国故事

主流媒体作为媒体行业的领头者,相对于草根新闻的夸张性和虚假性,大众对于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具有高度的信任性。但是主流媒体的传播范围和传播力度是有限的,因此对于新闻舆论的引导,除了以主流媒体为主,还要依靠其他媒体的传播。“媒体联动”与“媒体融合”或“媒介融合”相似却不相同。笔者认为“媒体联动”主要是传播渠道上的合作。主流媒体对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进行报道后,其他媒体平台纷纷进行转载,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大众,这对于增强主流媒体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都有很大帮助。媒体联动可以实现全媒体共同发声,将中国优秀文化、中国精神传向世界,塑造我国的大国形象,从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4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4]。主流媒体在做好舆论引导,传播中国声音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我国主流媒体正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在国际传播中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43,194.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ac.gov.cn/wxb_pdf/0228043.pdf.

[3]黄楚新.新媒体:微传播与融媒发展[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16.

[4]唐震.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N].陕西日报,2018-08-17(04).

猜你喜欢

主流媒体舆论引导
主流媒体回应网络谣言引导舆论策略思考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探讨主流媒体的改革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大数据时代社会群体心理行为和舆论引导范式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