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理中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2019-08-15汪雪琦植冠光黄小乔

光明中医 2019年14期
关键词:消化性脾胃溃疡

汪雪琦 植冠光 黄小乔

消化性溃疡是内科常见多发疾病,由于胃酸、胃蛋白酶等对黏膜自身消化所致,以节律性、周期性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反酸等临床症状为特征,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同时也给家庭及社会造成较大的负担[1,2]。现阶段,临床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致的消化性溃疡暂无特效药物,多采用四联药物治疗,虽在短时间内可缓解患者病情,但长时间的使用抗菌药物,易使得病原菌耐药性大大提高,从而影响治疗效果[3]。中医典籍中并未有消化性溃疡病名的记载,多以临床症状命名,归结于“胃脘痛”“呕吐”“痞满”“嘈杂”等范畴,且以脾胃虚寒证多见,是指脾胃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多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所致,治疗以温中健脾,补益脾胃为主[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给予加味理中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以为进一步临床干预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2组患者性别比较(P=0.795>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6.52±3.21)岁;病程12~38个月,平均病程(20.32±2.64)个月。对照组患者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6.83±3.37)岁;病程12~40个月,平均病程(21.02±2.11)个月。2组患者年龄、平均病程、中医症状评分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诊断标准 西医:符合《内科学》[5]中关于消化性溃疡相关诊断标准;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关于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相关诊断标准,患者表现为胃脘胀痛,喜温喜按,喜热食,劳累或食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倦怠乏力,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细等。

表1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中医证侯评分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经电子胃镜检查可见溃疡处于活动期,且直径为6~15 mm;均遵循本次用药规则;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消化道特殊类型溃疡,如食管溃疡、吻合口溃疡等;肝、肾、心、肺功能异常;对本次药物敏感;无法遵循本次服药规则者。

1.4 方法 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服药方法如下。于餐前30 min口服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379),20 mg/片,1片/次,每日2次;餐前1 h口服胶体果胶铋胶囊(江西药都仁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987),50 mg/粒,3粒/次,每日3次;于餐后1 h服用四环素片及阿莫西林胶囊,四环素片(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690):0.25 g/片,3片/次,每日2次;阿莫西林胶囊(香港新界元朗工业村宏富街8号澳美制药中心,国药准字HC20160036):0.5 g/粒,2粒/次,每日2次,连续服用14 d。观察组上述基础上联合加味理中汤治疗,组方如下:炙甘草、党参、干姜、白术各15 g。若偏于气滞疼痛,可在组方中加醋延胡索、醋香附、木香;若虚寒严重,可加肉桂、附片;若下利严重者,可加茯苓、白扁豆。将上述组方用水煎熬至400 ml取汁,于早晚分服。在服药期间需严格戒烟、戒酒,饮食清淡,以易消化食物为主,停止服用与抗溃疡相关药物,2组均连续服药14 d。

1.5 观察指标 1)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关于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疗效判定标准,痊愈:内镜检查可见消化性溃疡全部消失,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有效:内镜检查可见消化性溃疡面积缩小比例>50%,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得到有效缓解;无效:内镜检查可见消化性溃疡面积缩小比例<50%,临床症状未改善。2)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中医症状评分标准对2组治疗开始前1周内、治疗结束后第28天主要症状展开评分,包括胃脘隐痛、泛吐酸水、畏寒肢冷、舌质胖大,每项评分为0~3分,中医症状越严重,总评分越高。3)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2组复发率。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χ2检验,2组患者临床疗效有差别(P=0.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后胃脘隐痛、舌质胖大、泛吐酸水、畏寒肢冷中医证候评分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51、24.500、16.865、11.763,P=0.000、0.000、0.000、0.000<0.05),观察组患者证候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见表4~表7。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脘隐痛评分比较 (例,

表5 2组患者治疗前后舌质胖大评分比较 (例,

表6 2组患者治疗前后泛吐酸水评分比较 (例,

表7 2组患者治疗前后畏寒肢冷评分比较 (例,

2.3 复发率 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肝肾功能和血脂异常,观察组患者中治疗后出现2例复发,复发率为6.67%(2/30);对照组共出现8例复发,复发率为26.67%(8/30)。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3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与胃肠黏膜损伤因素和保护因素之间的失衡关系密切相关[8]。损伤胃肠黏膜的主要因素包括胃酸分泌过多、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该病病因较为复杂,造成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极易反复发作,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易引发胃穿孔,甚至癌变,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选择有效的药物治疗和其他必要的干预,消除症状,促进消化性溃疡的愈合,控制疾病复发。

《济生方·脾胃虚寒论治》曰:“夫脾者,足太阴之经,位居中央,属乎戊己土,主于中州……若饮食不节,或伤生冷,或思虑过度,冲和失布,因其虚实,由是寒热见焉……寒则四肢不举,食欲不化,喜噫吞酸,或食即呕吐,或食不下,腹痛肠鸣,时自溏泄,四肢沉重,举多思虑,不欲闻人声,梦见饮食不足,脉来沉细软弱者,皆虚寒之候也。”阐述了该病的病因多于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寒凉之物,内伤七情等。相关学者曾提出基于岭南地区特殊的气候地理环境,气候炎热,汗出较多,阳气易于受损,日久心阳受损,火不生土,导致脾胃阳虚,加之岭南地区人民喜饮凉茶等寒凉之品,日久脾胃阳气伤于寒湿,则脾胃阳虚,寒湿内停乃成胃脘部疾患[9]。治以《伤寒论》中焦虚寒的主方理中汤,随证加减以生温中散寒之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较高,治疗后各中医证候评分、复发率均较低,表明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联合中药治疗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疾病复发,治疗效果显著。分析其原因可知四联疗法中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减少胃酸分泌量,促进已受损的消化道黏膜修复,抗生素可延缓病情进展,胶体果胶铋胶囊可有效保护损伤消化道黏膜功能,并可避免耐药菌株的形成,但患者一旦停止服用上述药物,复发风险极高。加味理中汤将干姜作为君药,具有大辛大热、温脾阳、祛寒邪、扶阳抑阴的功效;党参为臣药,可补气健脾,君臣相配,可达温补并用的目的。研究证实[10],党参中的有效成分党参甲醇在无水乙醇诱导的小鼠急性溃疡中可减轻乙醇对胃黏膜损伤,且与对照组相比,党参提取物预处理的实验组小鼠胃溃疡面积相较于对照组明显缩小,党参甲醇提取物有保护胃黏膜作用。此外,脾为湿土,虚则易生湿浊,将白术作为甘温苦燥的佐药,利于健脾燥湿。诸药合用,可奏补气健脾、温脾祛寒、理气和胃之功。现代药理学表明[11],白术还具备保护胃黏膜、促进肠道菌群中有益菌乳杆菌及双歧杆菌的繁殖,从而改善胃肠道内菌群状况的功能。

综上所述,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给予加味理中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的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消化性脾胃溃疡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脾胃不和的人,夏季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你了解消化性溃疡吗?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都是“溃疡”惹的祸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
敛疮散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