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归四逆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2019-08-15

光明中医 2019年14期
关键词:血瘀疗程神经

张 磊

糖尿病患者机体糖、蛋白质、脂肪等物质代谢可发生异常改变,微小血管基底膜增厚致微小血管生理结构发生改变,眼、肾、心脏等脏器微小血管改变可促使相关器官发生糖尿病并发症,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有20%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2]。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33例未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与33例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TCSS评分、神经传导相关检测数值以及病情控制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组33例患者中男(18例)女(15例)比例为6∶5;年龄56~75岁,中位年龄为(63.12±1.12)岁;糖尿病病程7~12年,平均病程(9.24±0.12)年。对照组33例患者中男(17例)女(16例)比例为17∶16;年龄55~78岁,中位年龄为(63.15±1.14)岁;糖尿病病程在7~12年,平均病程(9.25±0.14)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各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具有可对比性,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入院后,医师结合患者主诉、体征以及相关辅助检查,确认均符合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参考WHO制定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疗指南:1)已诊断糖尿病病人,血糖检测结果超过正常水平。2)四肢感觉异常、振动感降低,神经传导速度低于正常水平。中医临床诊断参考我国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指南中寒凝血瘀型临床症状:患者四肢麻木、畏寒肢冷,下肢尤甚,小便清长,大便溏稀溏,舌质暗淡且舌下有瘀斑,舌苔白腻,脉沉细。医护人员向患者、患者家属阐述本次研究目的、内容,在征得患者以及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实施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肺、肾等脏器功能异常者;2)参与本次研究前服用其他治疗性药物或对本次研究用药过敏者;3)合并精神系统异常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给予甲钴胺(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26)治疗,1片/次。甲钴胺患者每日给药3次,每次口服0.5 mg,连续给药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2 实验组 患者在甲钴胺治疗基础上联合当归四逆汤治疗,当归四逆汤基本组方如下:当归12 g,桂枝9 g,芍药9 g,细辛3 g, 通草6 g,大枣8枚,炙甘草6 g(选自《伤寒论》)。上述药材在清水煎煮前应先浸泡10 min,而后将其与400 ml清水共同煎煮40 min,早晚各温服100 ml,连续给药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本次研究参考TCSS评分判断患者临床症状,TCSS评分为症状评分(总分为0~6分)、感觉评分(总分在0~5分)以及反射评分(总分在0~8分),TCSS评分总分在0~19分,得分越低表示患者临床症状越轻。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神经功能传导速度。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疾病控制情况,显效: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肢体麻木、疼痛等异常感觉明显改善,TCSS评分减少率超过70%;有效: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肢体麻木、疼痛等异常感觉有一定程度的改善,TCSS评分减少率在30%~69%;无效:未达有效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TCSS评分减少率=(入院时TCSS评分-治疗3个月后TCSS评分)/入院时TCSS评分。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改善情况 试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T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神经功能传导速度变化情况 试验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腓总神经、胫神经MCV以及SCV等相关数值均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神经功能传导速度变化情况比较 (例,

2.3 2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疾病控制情况 试验组治疗3个疗程后共有31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对照组共有25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试验组病情得到控制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2组患者病情控制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近些年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生率逐渐攀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也随着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3,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有关,糖尿患者机体在代谢障碍基础上,神经生长因子合成与分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神经微小血管组织发病病理性改变,患者四肢出现麻木、疼痛等异常感觉,若未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患者四肢肌群可出现萎缩,从而影响四肢肌腱反射能力,降低患者四肢活动能力[5~7]。中医将糖尿病命名为“消渴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肢体感觉障碍属于“痹证”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消渴病”疾病迁延日久,耗伤人体正气,正气对维持机体各脏腑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正气虚弱,则影响脾胃化生能力、肾脏温煦能力,致使气血生化无源,气血亏虚,经脉气血失于温煦从而出现寒凝血滞改变。当归四逆汤方为张仲景《伤寒论》中少阴病脉证选方,主要用于治疗血虚有寒,气血阻滞,四肢厥冷症状,该方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去生姜,加当归、细辛、通草而成。当归四逆汤中以当归、桂枝为君,当归为补血、养血之佳品,桂枝性温可温通经络,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当归与桂枝均可扩张血管的作用[8~10]。白芍具有滋阴养血的功效,可助当归补益营血,改善患者四肢末端血液微循环。细辛性温,可温经散寒,现代临床研究显示细辛具有抗菌、镇静的功效,通草为佐药,具有行血经络的功效,当归四逆汤方中诸药共奏温经通脉、散寒补虚的作用[11]。柯学忠[12]临床研究显示联合当归四逆汤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腓总神经MCV以及SCV等相关数值分别为(51.16±3.14)m/s、(51.38±3.45)m/s,胫神经MCV以及SCV等相关数值分别为(46.51±3.17)m/s、(49.68±3.37)m/s,相关神经传递数值均优于对照组。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神经功能传递相关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本次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论证了当归四逆汤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本次研究在既往研究基础上比较2组患者单位时间预后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症状改善明显且同期疾病控制个体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于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当归四逆汤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与单纯西医西药治疗相比,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血瘀疗程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话说血瘀证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血瘀体质知多少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神经”病友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46例
无花果煎汤熏洗治疗痔疮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