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地铁环境中感温电缆探测器误报问题的整改措施

2019-08-15史铿圳

智能城市 2019年14期
关键词:误报感温整改措施

史铿圳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感温电缆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简称FAS系统,下同)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对电缆夹层里的高压电缆进行温度探测,当被探测电缆异常升温至感温电缆设定的报警阈值时,感温电缆进行报警,并将火警信号通过监视模块传回FAS系统。以广州地铁十三号线为例,感温电缆在FAS系统中的组成架构如图1所示,新线开通初期感温电缆误报问题频繁,对FAS系统的正常监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关于感温电缆误报问题尚无效果显著的整改措施,郭建波[1]等提出感温电缆浸泡水淹是其误报的根本原因;张杰等[2]提出了通过增加磁环等抗干扰设备抑制干扰。针对感温电缆误报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较多,但无法较全面的解决误报问题。本文从感温电缆的施工规范、材料特性、程序逻辑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多层面降低误报率。

图1 感温电缆组成架构图

1 感温电缆误报问题概述

广州地铁十三号线主要使用JTW-LD-9697A型模拟量感温电缆,传感电缆由两根热敏材料包裹着金属丝的芯线组成,芯线之间的阻抗随着周围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并经过信号采集处理单元转变为电流信号进行运算,当电流值达到报警阈值时,控制盒发出报警信号。

十三号线在2017年12月底开通后的半年内,有7个站点共8条感温电缆发生了66次误报警,其中双岗站K9与南岗站K3感温电缆报警次数共计达47次。在报警地点分布上,呈现全线分散式,在报警时间分布上,集中发生在凌晨时间段。

2 感温电缆误报警原因分析

对发生误报警的感温电缆进行长时间跟踪分析,发现导致误报警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主要为线缆施工质量不达标、线缆材质存在缺陷,以及程序报警逻辑缺陷。

2.1 线缆施工质量不达标

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感温电缆的敷设要求为“采用接触式敷设方式,敷设于被保护电缆 (表层电缆) 外护套上面”,即按正弦波波形在线缆上表面敷设,波长1.8 m,振幅0.5~1.2 m。实际上感温电缆在新线施工阶段并未完全按照规范要求开展,敷设过程中可能出现螺旋缠绕动力电缆等显现,导致感温电缆在高压电缆外层形成线圈,感温电缆所处的环境存在电磁干扰,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形成线圈的感温电缆容易产生感应电流,叠加在感温电缆上,让微机头误判断温度已达到报警阈值而产生误报。

2.2 线缆材质存在缺陷

感温电缆的传感线缆的热敏材料由一层保护层包裹,但线缆的保护层较为柔软,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剐蹭、磨损、拉扯均容易造成保护层破损,进而使热敏材料裸露于空气中,降低了线缆的绝缘属性,容易受外界潮湿环境等产生误报。另外,线缆内部由两芯金属丝以及包裹在金属丝外层的热敏材料组成,线缆总体未覆盖完整的金属屏蔽层,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无法形成有效的电磁屏蔽,设备容易受到环境中的电磁干扰而误报警。

2.3 程序报警逻辑缺陷

感温电缆控制器原程序采用的报警逻辑为每隔1秒采集1次电流数据,当数据达到报警阈值时即发出报警信号。地铁环境中1500VDC等动力电缆时常需要在运营结束后进行停电与送电作业,在停送电瞬间产生电磁干扰,原报警逻辑容易使微机头检测到停送电瞬间的干扰电流而产生报警。而且从已发生的报警事件记录上看,报警时间均发生在动力电缆开关切换的瞬间,如表1所示。

表1 感温电缆报警记录表

3 整改措施研究

3.1 整改线缆敷设方式

根据设计规范中线型感温电缆的敷设要求,需按正弦波波形在线缆上表面敷设,波长不超过1.8 m,振幅0.5~1.2 m。因此,需排查现场感温电缆的敷设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诸如折叠、螺旋绕圈等问题进行整改。

3.2 增加金属屏蔽层

达到电磁屏蔽效果需要有两大要素:一是整个屏蔽体表面必须是连续导电的;二是不能有直接穿透屏蔽体的导体。因此,可使用金属材料 (如铝箔胶纸) 对传感电缆进行连续包裹,形成完整的金属屏蔽层,再对感温电缆进行全功能测试,当报警功能正常、运行稳定后,再上线试运行。

3.3 修改程序报警逻辑

一方面,可增加基准电流校验。由于不同位置的感温电缆敷设长度不尽相同,一般在200 m内浮动,而不同长度的线缆电阻值不一致,正常状态下的基准电流也不一致。故可根据现场线缆实际情况自动检测并生成初始基准电流,当检测电流超过基准电流一定幅值时达到报警条件。另一方面,可增加报警电流持续时间检测。当初次检测电流达到报警阈值后,不立即报警,而是继续检测读数,当5秒 (时间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 钟后控制器仍然检测到电流达到报警阈值时,再确认火警并报出。优化后的报警逻辑可以在软件层级上滤除干扰信息,降低误报率。

4 结语

广州地铁十三号线感温电缆误报警问题,经上述一系列整改后,在2018年6月后设备基本运行稳定,误报率下降100%。导致感温电缆误报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施工不规范、设备材料缺陷以及程序报警逻辑缺陷均可能导致设备误报警,实际运用中需根据现场设备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多举措综合治理,方可有效降低误报率,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

猜你喜欢

误报感温整改措施
浅析莱州市石材产业发展现状及整改措施
高速公路隧道感温光栅监测技术探析
家蚕越年种感温的注意事项
感温电缆温度-电阻特性评估方法研究
家用燃气报警器误报原因及降低误报率的方法
船舶消防传感器的应用初探
某水电站励磁系统误报导致机组事故停机原因分析
安全监控系统误报警故障的排除思路与方法
220kV断路器因防跳回路配合缺陷引起拒合故障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研究
国企党员领导干部应当进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