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2019-08-14韩美丽

读天下 2019年2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生

摘 要: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有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这一观点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生

在中小学中,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差:跟同学争执时没有占到上风,某学生一拳击碎教室的窗户玻璃;某班干部维持纪律,同学们不理睬,她打开窗户,纵身跳下;同事的孩子,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下降,从此拒绝上学……这些发生在周边的真实事件显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迫切需要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它反映了学校教育、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诸多矛盾。中小学教师要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并在教育教学中加以防范和避免。

一、 家庭影响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的心理建设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家长因素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简单粗暴,动辄训斥,使孩子对父母望而生畏,缺乏思想和感情交流;有的学生父母关系紧张,陷入离婚大战,疏于管教孩子,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一些家长道德败坏、作风不正,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也就可想而知。所以说,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学校教育不当

种种原因,使得我们的学校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弊端:一味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乏味,导致一些学生对学习或厌倦、或恐慌,缺少自信,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受苦;有些后进生,教师、同学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以上现象均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三、 社会影响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现象对学生冲击很大,使得一些学生缺少上进心、责任心;某些网站充斥着不健康内容,容易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青少年缺少辨别能力,一味模仿,往往导致非正常心理。

此外,青春期是学生从幼年到成年的“过渡期”,有的学者把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中这一阶段称为“危险年龄”。在这一时期,学生们的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也开始啦。生理上的迅速变化,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这一时期,学生们在思维上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同时又有片面性、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丰富,容易冲动,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对于这些变化,学生没有思想准备,一些家长、老师往往也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没有主动地、及时地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帮助他们安然度过“过渡期”和“危险年龄”,这一时期,也就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期。有专家分析指出:半数以上成年人的心理疾病产生于中小学时期;小学生心理疾病多与家长有关,中学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多在于教师。这应当引起家长、老师的足够重视。

四、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

(一) 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繁忙,给人们的心理带来许多冲击。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一些教师心理上产生失落感、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往往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学校要重视和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要用科学方法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理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二) 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很多学生家长不知道如何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知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让家长们知道:青少年时期,孩子情绪不稳,行为多变,家长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孩子。教育孩子时,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教育方法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学校和老师更要特别关心爱护,帮助他们避免家庭因素引发心理问题。

(三) 开足、开好心理健康课程,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目前,中小学已按规定开设了健康教育课。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課要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做到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让学生们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良好的心理健康标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提高学生思想修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是一个同步实施的过程。它对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健全的人格和道德情操的形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智力发展,这有利于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最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

韩美丽,山东省胶州市,山东省胶州市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学生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