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传播时代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制播策略

2019-08-13杨学明赵华健

出版广角 2019年11期
关键词:城市形象峰会青岛

杨学明 赵华健

【摘要】 微传播时代背景下,城市公共形象的传播思维、传播手段和传播生态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上合峰会”青岛城市形象宣传片无论影像语言、文本内容还是传播渠道等都顺应了新媒体传播语境的特点,对青岛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品牌化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  键  词】微传播;上合峰会;城市宣传片;制播策略

【作者单位】杨学明,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赵华健,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中图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11.020

近年来,承办大型国际会议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继G20杭州峰会、金砖国家厦门峰会之后,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以下称“上合峰会”)于2018年6月成功召开,央视、人民日报、青岛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报道,这是对中国经济发展面貌和城市形象的又一次多维度展示。其中,青岛城市形象宣传片在城市形象的对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然成为这座城市发展面貌和多元文化的最佳视觉载体。本文通过对“上合峰会”青岛城市形象宣传片进行影像文本解读,探究峰会城市形象宣传片在微传播语境下新的创作特点与传播策略。

一、影像语言之变:适应微传播语境的新特点

在移动化、碎片化、场景化的新媒体环境下,对受众、用户的叙事策略由传统的宏大叙事转为微叙事,即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故事描述或意义表达 [1]。微传播语境下青岛城市形象宣传片的拍摄方式和影像语言呈现出微叙事、快节奏等特点,构成了集文字、声画、影像等多元素于一体的影像符号系统。

1.微时长与快节奏的呈现

在微传播时代背景下,受众在移动场景中已经难以保持一个封闭和静态的阅读过程,其对传播的诉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为了增加点击率和播放量,攫取受众注意力资源,凸显“上合峰会”相关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微时长和快节奏成为青岛城市形象宣传片创作的侧重点。受众可以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点击播放央视等媒体推出的青岛城市形象宣传微视频,只需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一览青岛的城市面貌与发展成就。微传播是以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其具有针对性强、受众明确和传播内容碎片化等特点[2]。短视频的生产传播要适应受众在零碎时间里的视频消费场景,短是制播的首要策略。因此,为了适应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制作方将青岛宣传片的时长控制在5分钟以内,并以短视频的形式发布。如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推出的微视频《青岛一分钟》以“一分钟”为标准,通过具体的数字和画面塑造青岛的城市形象。伴随着快节奏的音乐和镜头剪辑,一幅幅城市发展画面依次出现,制作方用结构化的手法完成了一分钟的碎片化视觉“拼图”,通过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多方位、多层次地展示城市的面貌,给受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与情感共鸣。

2. 航拍视角与延时摄影的组合

第一,航拍视角。航拍是近年来城市宣传片和纪录片经常使用的一种拍摄手法,具体操作是摄影师利用飞行装置在空中摄影,垂直拍摄出城市建筑景观、地形地貌等大远景画面。因此,航拍视角被称为“上帝视角”,可以呈现一种宏大的远景画面与镜头语言。随着无人机等航拍设备的普及,对拍摄主体的低空航拍融入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叙事策略中,为城市形象宣传片增添了更多丰富的细节表现,成为贯穿全片的镜头语言。《青岛一分钟》开篇从“海”“城”的角度来俯瞰青岛的风景,围绕“一分钟”的主题,将崂山奇观、碧海蓝天、奥帆竞技、高楼大厦等航拍镜头组接成一套完整的叙事序列,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可以感受青岛的城市景观、地形地貌等大远景画面,以宏大视角给观众带来了画面新奇感。

第二,延时摄影。延时摄影通过镜头创意、空间运动等表现方式,提升了受众对青岛城市形象的视觉体验。在城市形象宣传片中,延时摄影对时间的压缩处理解构了线性的时间观,流动的画面因此具有时间省略功能。宣传片通过对青岛老街建筑的延时摄影,彰显了這座城市在岁月变迁中形成的历史沧桑感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尤其对近代修建的迎宾馆、公主楼、博物馆等古建筑的延时摄影,不仅增强了镜头画面的质感,凸显了青岛的百年历史,还拓展了青岛这座城市的影像空间和视觉魅力。

二、文本内容创意:城市特色元素与峰会主题的结合

央视、人民日报社等主流媒体对此次峰会的报道充分利用了OGC(职业内容生产)的信息生产优势,以用户信息需求为导向生产集图文、音像于一体的优质内容,青岛城市形象宣传片就是其中的重点产品。在内容生产层面,央视等主流媒体以移动互联网思维为导向,通过陌生化的表达手法将青岛特色元素与峰会主题巧妙组合,构成了一幅幅内涵丰富的创意图景。

1. “青岛一分钟”的陌生化表达

陌生化叙事是通过艺术的手段让影片中的人物、事物、空间场景等变得新奇,将平常的事物进行陌生化的叙事处理[3]。《青岛一分钟》宣传片以“一分钟在青岛发生什么?”为核心事件,对时空结构关系进行重新组合,在时间的选择上采用重复化的叙事策略,即不定次数叙述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发生的事件。该宣传片将同一时间(一分钟内)青岛发生的具体事件铺陈开来,涵盖青岛在经济、社会、民生等各个领域的社会成就和真实数据。如“一分钟,15.5千升啤酒激活‘青岛美味”“一分钟,156台海尔家电销往海内外”“一分钟,970吨的货物在港口吞吐”“一分钟,创造GDP210万元”等是对青岛各行各业发展情况的全景式陌生化表达。《青岛一分钟》摒弃传统城市形象宣传片采用的宏大叙事策略,从“一分钟”的小角度切入,反映青岛召开峰会的大主题,将青岛各行各业的宏观发展数据拆解,以一分钟的微观数据呈现出来,效果颇佳。伴随每一个镜头画面、每一行字幕以及每一首背景音乐的出现,每一分钟里,青岛的城市面貌和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情况依次呈现,一分钟之微与经济体量之大形成强烈反差,彰显了青岛这座城市的活力与发展前景。

2. 青岛特色元素与峰会主题的融合

《中国青岛·倾倒世界》对青岛历史文化资源和经济发展成就进行了整合与提炼,将涉及青岛的特色元素浓缩于6分钟的短视频中,聚焦“一次盛会改变一个城市”这一主题,体现上合精神与儒家文化相容共生的文化理念,即“和合之美,和合共生”。该片共分成三个叙事段落,开篇第一节主要展现了青岛的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彰显了青岛东西方文化交融、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特征,这也是青岛兼容并包、和合之美的生动写照。第二节主要对青岛的经济发展成就进行全方位展示,比如海尔、海信和青岛啤酒等知名企业生产画面的展示,国家海洋基因库、智能计算中心、蛟龙号等一批前沿科研平台的重点展示等,可以说,这些企业和科研机构是代表青岛经济发展实力的名片。第三节人文生活篇反映了人们在青岛安居乐业、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不同人物笑脸的组合表现了喜乐祥和的生活氛围和人们迎接“上合峰会”的热情,流动的镜头画面以一种动感、开放的视觉语言姿态呈现了青岛活力、时尚和创新的精神内涵。城市宣传片以城市发展面貌和人的生活状态来反映青岛的城市精神,这与峰会的“和合”理念相统一。

三、微传播路径:台网联动到“两微一端”的新媒体矩阵

城市形象宣传片以往主要通过电视媒体进行传播,其制作和播出环节都由各大电视台完成,遵循采、编、播一体化的生产模式,这一方面形成了成熟的制作播出模式,另一方面导致城市形象宣传片制播的单一化走向。融媒体时代,随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以及受众信息接收方式的變化,城市公共形象的传播思维、传播手段和传播生态等发生了深刻变革[4]。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制作和播出不再局限于传统电视媒体,新媒体平台开始成为城市形象宣传片新的制作中心和传播渠道,这极大拓展了城市公共形象对外传播的覆盖力和影响力。此次“上合峰会”青岛城市形象宣传片佳作频出,无论制作环节还是播出环节,城市形象宣传片都实现了从中央到地方新旧媒体平台的互联互通和深度融合,以及台网联动多屏互动式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中央主流媒体的引导力和影响力。

青岛城市形象宣传片的传播在传统电视媒体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两微一端”为中心的新媒体矩阵式传播体系,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社会化媒体平台成为新旧媒体融合传播的主阵地。央视等主流媒体通过整合不同终端的优势,实现了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手机屏幕之间的多屏互动,提升了青岛城市形象宣传片的传播覆盖力和影响力。比如青岛电视台推出的《倾倒世界》在电视和新媒体平台同时发布,实现台网联动及多个平台同步传播,尤其在蓝睛新闻客户端发布后,两个小时内点击量突破200万。《青岛一分钟》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发布,在网络上迅速引发刷屏效应,被百余家新闻网站和客户端广泛转载,网络播放量更是破千万。此外,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的“扫码播放”这一创新播放形式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社会化媒体的多样性功能。比如由央视新闻中心制作的《当上合遇上青岛》在峰会召开之前就登陆央视新闻的“两微一端”,为“上合峰会”的直播报道提前预热。这一短视频吸引了受众的广泛关注,实现了电视、手机、网络等全方位和覆盖式的传播,受众可以利用移动端接收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多样化的信息和内容,从而对青岛城市形象和上合峰会的相关信息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也在此次峰会报道传播过程中实现了优势互补,在延续传统媒体权威性和引导力的同时,满足了公众对具有时效性和便捷性信息的需求,从而获得公众对城市形象的认可。

“上合峰会”青岛城市形象宣传片无论影像语言、文本内容还是传播渠道都顺应了新媒体时代传播语境的特点,突破了传统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制播一体化和主题先行的局限。传统媒体、两微一端在深度、角度、时效性和互动方面实现了优势互补,极大地推动了青岛城市公共形象的宣传和品牌化传播。目前,中国越来越多地举办国际会议,这是展现我国经济发展面貌和文化软实力的全球性媒介事件。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城市形象宣传片在创作时要对本区域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与创新,提炼出更具特色的文化元素,以新颖的叙事方式开展差异化形象宣传推广;另一方面,新旧媒体应充分利用以“两微一端”为中心的社会化媒体立体化和多样化的传播优势,构建先进的互动传播体系,发挥台网联动效应,从而实现城市形象宣传片的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1]张贻苒. 影视短片与民族地区形象的跨文化传播:转策略、扩议题、微叙事[J]. 出版广角,2018(9).

[2]唐绪君,黄楚新,刘瑞生. 微传播:正在新奇的主流传播——微传播的现状、特征及意义[J]. 新闻与写作,2014(9).

[3][美]阿瑟·伯格. 媒介分析技巧(第三版)[M]. 李德刚,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彭兰. 社会化媒体:理论与实践解析[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城市形象峰会青岛
外媒聚焦上合峰会:风劲帆满待启航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镜中武汉:城市形象的传播与认同
历届峰会回顾
刍议沈阳城市形象与效益
青岛明月申牌?
2015年《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栏目的城市形象呈现
城市形象研究路径综述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