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2019-08-13肖凤林刘晓琴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输液家属小儿

李 丹 肖凤林 刘晓琴

广东省乐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乐昌 512229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及急救重要手段之一,小儿静脉穿刺则是儿科护理人员基本技能之一,其中穿刺成功与否与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后续护患关系密切相关[1]。小儿静脉穿刺部分患儿会出现穿刺失败,需反复穿刺才能达到治疗效果,而静脉穿刺失败会增加患儿痛苦减少其治疗配合度,同时增加患儿家属焦虑情绪,降低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对小儿后续治疗效果及急救成功率均有一定影响,严重则出现医患纠纷事件,故有效的提高穿刺成功率显得尤为重要[2]。基于此,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静脉穿刺5000 例患儿进行研究,分析穿刺失败影响因素,并根据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一系列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式,选取我院2012 年5月~2017 年5 月收治的静脉输液患儿(<9 岁)5000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4845 例)和失败组(155 例),穿刺成功标准:一次性穿刺成功,并维持输液畅通。两组患儿年龄均在9 岁以下,由家属陪同输液,且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成功组男2457 例,女2388 例;年龄3 个月~9 岁,平均(3.6±0.8)岁;就诊原因:上呼吸道感染1778 例,支气管炎1370 例,腹泻1112 例,支气管肺炎585 例。失败组男86 例,女69 例;年龄3 个月~9 岁,平均(3.5±0.5)岁;就诊原因:上呼吸道感染56 例,支气管炎43 例,腹泻36 例,支气管肺炎20 例。两组静脉输液小儿性别、年龄及就诊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纳入标准:(1)患儿年龄均<9 岁;(2)均由家属或监护人陪同进行静脉穿刺及输液;(3)患儿无认知理解障碍,思维、意识清楚,可正常配合静脉穿刺工作;(4)患儿家属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项调查研究;(5)经我院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该项研究。

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造血及凝血系统障碍;(2)合并有恶性肿瘤、感染、全身衰竭等疾病;(3)病历资料不全,无法正常活动研究所需资料。

1.2 方法

1.2.1 穿刺方法 护士根据医嘱要求患儿家属配合静脉穿刺,根据患儿年龄、血管粗细程度选择合适体位及穿刺针,根据患儿病情及严重程度选择穿刺血管,较肥胖或需反复穿刺患儿应选择合适的进针及固定方式,其中血管选择为直径粗、弹性好、便于固定。穿刺成功叮嘱患儿及家属尽可能减少穿刺部位活动,若出现药液外渗、滴速过快或过慢等情况应立即告知护士。一次穿刺失败应立即向患儿及家属表示歉意,调整心态重新穿刺,或换人重新穿刺。

穿刺失败标准[3]:(1)穿刺针未进入小儿血管内;(2)穿刺针部分穿透血管,回血断续,药物注射时溢出至皮下或皮肤隆起,患儿穿刺部位出现局部疼痛;(3)穿刺较深,穿刺针斜面将对侧血管穿破,有回血但推药不畅,不跟药溢出或进入深层组织;(4)穿刺过深,穿刺针将对侧血管穿透,无回血,药物进入深层组织,有明显痛感。

1.2.2 调查方法 成立静脉穿刺调查小组,组长为护士长,由高年资护士作为组员,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拟定“小儿静脉穿刺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患儿肤色、患儿体型(根据患儿年龄及升高参照标准BMI 判定)、家属文化程度、护士姓名、护士从业时间、疾病类型,并对穿刺失败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 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小儿静脉穿刺失败影响因素使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将P <0.05 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所有数据检验均为双侧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穿刺失败情况

5000 例静脉穿刺小儿,静脉穿刺失败小儿155例,占3.10%。

2.2 穿刺失败影响因素分析

2.2.1 小儿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单因素分析 影响小儿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单因素有:年龄、肤色、家属文化程度、护士从业时间(P <0.05),见表1。

表1 155例患儿穿刺失败原因进行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例)

2.2.2 小儿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多因素分析 影响小儿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多因素有:年龄、家属文化程度、护士从业时间年龄(P <0.05),其中患儿年龄偏小、家属文化程度偏低、护士从业时间较短均为导致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见表2。(赋值说明:年龄为0 ~3 岁=0,4 ~6 岁=1,7 ~9岁=2;肤色为红、黄、白=0,黑、青紫色=1;家属文化程度为专科及以下=0,本科=1,研究生及以上=2;护士从业时间为半年及以下=0,半年~1 年=1,1 年~2 年=2)。

表2 155例患儿穿刺失败原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之一,与成年人相比小儿静脉穿刺难度更大,小儿输液时因疼痛、疾病等因素使其治疗配合度较低,且小儿静脉较细小,表浅部位较难看清,静脉注射部位主要有头皮静脉、手足浅静脉,但穿刺方式需根据患儿年龄、治疗目的及具体情况进行选择[4]。儿科患者由于年龄特殊性及家属陪护较多时,小儿易出现恐惧心理,进而拒绝接受治疗;家属则因焦虑病情、心疼患儿等心态,当出现穿刺失败时易出现一系列的护患纠纷[5]。本文对我院5000 例患儿静脉穿刺失败率进行统计,穿刺失败患儿有155 例,占总例数的3.10%,这与闫亚敏等[6]研究结果一致,面对穿刺失败时护士需在调整状态的同时对患儿及家属实施安抚,再实施治疗。

3.1 小儿静脉穿刺失败影响因素

本文对小儿静脉穿刺失败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患儿因素、家属因素及护士因素均可导致穿刺失败,其中3 ~6 岁小儿,家属文化程度较低及护士从业时间较短均为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独立危险因素,这与林冰清等[7]研究结果类似。

本研究发现3 ~6 岁小儿哭闹较多,且部分患儿看见医护人员白大褂时明显表现出强烈的害怕、紧张情绪,进而出现哭闹、反抗、挣扎、僵硬等不配合治疗行为,这与刘红艳[8]研究相似。蒋玉娜等[9]研究发现,年纪较小患儿血管相对较细、皮下脂肪厚,生病后常表现为皮肤弹性较差,浅表静脉易出现明显凹陷,增加穿刺难度。同时本文还发现患儿四肢末梢循环不良,寒冷、发绀等易导致其皮肤出现青紫,增加静脉穿刺难度;肥胖患儿皮下脂肪相对较厚,静脉血管不明显;肾脏疾病易导致患儿全身出现明显水肿,组织积液遮盖血管,四肢静脉血管较模糊;先天性心脏缺陷患儿,锁骨下动脉血流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故因针对患儿疾病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提高穿刺成功率[10-11]。

近年独生子女相对较多,部分家长对小儿较溺爱,常出现多名家长陪同一名小儿输液的现象,黄珊珊[12]研究认为患儿家属在其生病时多表现为焦躁、无奈等状态,易出现情绪激动,进而造成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患儿家属文化程度较低对穿刺失败有一定影响,方萍萍等[13]文献报道,因文化程度限制,部分患儿家属对疾病了解程度较低,对静脉输液期望度较高,给护士造成较大心理压力,当出现穿刺失败时心理落差较大,出现一些列不文明行为,对后续治疗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李育玲等[14]研究结果认为,新上岗护士实践技能较欠缺,当患儿哭闹不止时,心理素质较差易导致穿刺失败,本文研究结果与此一致,护士从业时间较短,穿刺技术不熟练,临床经验相对较少,穿刺失败率较高。张静等[15]研究发现,护士穿刺是进针角度、穿刺深度、固定情况对穿刺成功与否均有一定影响,常规穿刺角度应选择10°~20°,过大或过小都易出现血管破裂;穿刺为表浅部位,固定不佳会使针头左右摆动,进而导致穿刺失败或血管破裂。

3.2 护理对策

针对上述影响因素提出如下护理对策:

(1)加强患儿心理辅导,3 ~6 岁小儿年龄较小,对疾病认知程度有限,对疼痛及环境均较敏感,易出现哭闹、扭捏、排斥等不配合情绪,影响静脉穿刺,故护理人员在穿刺过程中可通过聊天、夸奖、给糖果及玩具等转移小儿注意力,降低其敏感度;对表现出恐惧、害怕小儿可通过抚摸、夸奖、鼓励等方法,使其肌肉放松,积极配合静脉穿刺工作。

(2)加强小儿监护室心理疏导:小儿静脉注射时家属需帮助护理人员安抚、固定患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设身处地为患儿家属着想,同时告知小儿家属疾病情况,并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增强家属对疾病了解程度,增加护患关系,并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工作。

(3)加强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定期开展静脉穿刺培训,提高新入科护士实践操作能力及静脉穿刺技巧,应根据患儿情况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及穿刺血管;提高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及抗压能力,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应顶住压力,调整情绪及工作状态,保障穿刺成功率;护理人员还应有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当身体或能力有限时因及时向护士长或同事寻求帮助,避免因自身因素导致的穿刺失败。

综上所述,对我院5000 例静脉穿刺小儿进行调查,发现静脉穿刺失败率为3.10%,其中3 ~6 岁小儿,家属文化程度较低及护士从业时间较短均为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在后续护理工作中应加强护理人员护理能力及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整体医疗水平,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猜你喜欢

输液家属小儿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小儿涵之三事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小儿难养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