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病程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结果分析

2019-08-13陈向红李佳张驰冉程刘素芬田从哲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纯音毛细胞听阈

陈向红李佳张驰冉程刘素芬田从哲*

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保定071000)

2保定市第二医院耳鼻喉科(保定071000)

耳鸣是在并无外界声或电刺激时人体产生于耳内或脑内的声音感觉,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主观症状,病因复杂,机制不明确。耳鸣声表现多种多样,如嗡嗡声、嘶嘶声、电流声、蝉鸣声、电铃声等。可为单侧耳鸣、双侧耳鸣或颅鸣[1]。近年来耳鸣发病率有所增加,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2]。15%到17%的人口受到主观耳鸣的影响,大约2%的人经历严重或失能的耳鸣[3]。虽然以耳鸣为主诉的患者约占耳鼻咽喉科门诊的20%。但并不是所有的耳鸣患者均会出现明显的听力障碍,约20%的耳鸣患者在听力测试范围内仍具有正常的听阈[4]。耳鸣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不明确,研究表明,听阈正常耳鸣病人耳蜗功能可能受损。耳声发射能客观地反映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状态,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可记录0.50~8.00kHz的频率范围,且具有良好的频率特性,且客观、直接、有效。本研究对三组听力正常高调耳鸣患者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测,探讨DPOAE应用于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的临床意义以及与病程长短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59例耳鸣患者,按病程长短分为三组,第一组(病程≤3个月),27人,31耳,年龄16-62岁(38.57±11.31),女14人,男13人;第二组(3>病程≤6个月),24人,28耳,年龄18-53岁(36.15±11.45),女13人,男11人;第三组(6>病程≤12个月),28人,35耳,年龄22-51岁(36.68±8.44),女15人,男13人。所有患者为高调、持续性耳鸣,纯音测听各频率听阈均≤25d B,鼓室声导抗图均为A型。本组全部病例均经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除外蜗后病变,且既往无中耳炎等耳部疾患史,无应用耳毒性药物史,无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颈椎病等其他系统并发症。三组耳鸣患者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632,P=0.774)。

1.2 检查方法

1.2.1 本研究采用MADSEN conera纯音测听仪在双层屏蔽室内分别测试0.25、0.50、0.75、1.00、2.00、4.00、6.00、8.00 kHz的听阈。所有患者0.125~8.00kHz任一频率纯音气导听阈≤25 dB。

1.2.2 采用TSMART E耳声发射仪器进行DPOAE检查,DPOAE:以2个连续的纯音f 1、f2作为初始信号进行测试,f2/f1=1.22,强度分别为70 dBSPL及60 dB SPL,取DPOAE 2f2-f1的频率点幅值,记录0.50、0.75、1.00、2.00、4.00、6.00、8.00 kHz的反应幅值及信噪比。以信噪比≥3.0 dB作为判定标准。DPOA E结果的异常包括DPOAE未引出及DPOAE反应幅值下降。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年龄及性别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对年龄及性别三组数据,分别进行方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对三组各频率耳声发射数值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对三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及三组数据的均数进行多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病人进行DPOAE检测,对各组、各频点DPOAE反应幅值检查结果比较,三组受试者在0.50-1.00kHz频点DPOAE反应幅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 2.00~8.00kHz频点DPOAE反应幅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组数据在2.00~8.00kHz频点DPOAE反应幅值进行两两组间的多重比较,在P=0.05水平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从各组均值看出,2.00~8.00kHz频点DPOAE反应幅值随着病程的延长其反应幅值越低(表1,表2)。

3 讨论

耳鸣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而非一种疾病。耳鸣的病因、病理机制极其复杂,虽然对其机制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但是至今仍然不十分了解。Jas-treboff认为耳鸣源于耳蜗,在听觉通路上以异常的时间构型的方式被辨认,经过皮层中枢下加强,形成感觉。一般认为,外毛细胞失控性收缩是产生耳鸣的可能机制之一。其可能的机制甚多,如耳蜗纤毛和盖膜耦合异常[5,6]、耳蜗病变部位的放电学说[7,8]、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9]等等。总之,耳鸣的发生与机体外周神经系统以及外毛细胞的功能状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90%的耳鸣是由于外毛细胞功能的缺陷所导致[10]。

各种因素作用于耳蜗时,可能会引起耳鸣的发生,但此时常规纯音听阈也许是正常的,所以未引起重视,但纯音听阈正常并不意味着听觉系统正常,也许耳鸣出现的前期或同期耳蜗外毛细胞已受到散在性损伤或存在耳蜗基底部的早期损害,而且这种变化在慢慢持续发展[11]。本研究通过三组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虽然三组患者纯音听阈正常,但是其DPOAE反应幅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其DPOAE反应幅值下降程度越大。这些结果与上面提到的结论相吻合。由于DPOAE的改变可以发生在纯音听阈甚至毛细胞显微结构出现微损伤之前,因此,DPOAE监测是耳鸣发生发展过程中耳蜗功能改变的客观指标,并且能进一步明确听功能障碍的区域,为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及客观依据[11]。

本研究三组耳鸣患者均为高调耳鸣患者,且三组患者纯音测听各频率听阈均正常,但各频率点DPOAE反应幅值比较表明,三组高调耳鸣患者其低频段反应幅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高频段反应幅值比较差异显著,且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其DPOAE反应幅值逐渐下降。也就是说,这些患者病程短,其DPOAE反应幅值下降较低,病程长,其DPOAE反应幅值下降较高。本研究结果表明耳鸣的发生状态与耳蜗外毛细胞受损所引起的高频听力损伤有关系,且病程越长,其损伤可能越大,虽然此时患者的听力正常,但是耳蜗的损伤已经形成,且随病程的延长,其损伤越大,最终可能导致听力的下降。

这些耳鸣患者虽然其纯音测听正常,但是其耳蜗基底部外毛细胞可能已经出现或多或少的损害。这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似[12,13]。耳鸣与听力损失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性,耳鸣可能就是听力减退的前驱症状[11]。DPOAE能够灵敏地反映出机体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状态,并且表现在纯音听阈下降之前,灵敏度高且客观有效,有助于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的检出。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患者发病病程较短,其纯音听阈正常,但其DPOAE反应幅值也有所下降,往往这些患者不加以重视及治疗,认为只要听力正常就可以。因此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让更多耳鸣患者提高对耳鸣的认识,提早关注并加以重视,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不任由其发生、发展,以免耳蜗病变进一步发展,最终造成不可逆的听力下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表1 三个组各频率点DPOAE幅值方差分析比较(x±s n代表耳数,M代表中位数)Table1 Comparison of varianceanalysisof DPOAE amplitudesat each frequency point of threegroups(x±s n represents the number of ears,M represents themedian)

表2 三个组各频率点DPOAE幅值方差分析比较x±sn代表耳数,M代表中位数Table2 Comparison of varianceanalysisof DPOAEamplitudesat each frequency point of threegroups x±s n represents the number of ears,M represents the median

鉴于本次研究样本较少,再加上患者均为高调耳鸣患者,是否低调耳鸣患者或是其他音调耳鸣患者也会同样出现高调耳鸣患者所表现的DPOAE反应幅值的变化,尚且不知,因此本研究尚不能完全反映所有耳鸣患者的真实状况。将来可以增大样本、以及分析不同音调耳鸣患者听力情况及其DPOAE反应幅值,将会更好运用DPOAE反应幅值的变化,以指导临床工作,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为预防耳鸣的发生、发展多做贡献。

猜你喜欢

纯音毛细胞听阈
上海市青浦区噪声作业人员听力状况分析
自动纯音听阈检测技术
CE-Chirp听觉稳态反应检测在听阈评估中的价值
听觉毛细胞发育再生研究进展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Atoh1过表达水平对异位耳蜗毛细胞样细胞的prestin表达及纤毛形态的影响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Math1基因在内耳毛细胞发育及再生过程中的作用
高压氧综合治疗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疗效分析
硫酸镁治疗爆震性聋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