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具象化乐谱的创作及其在早期儿童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2019-08-12方佳琪

北方音乐 2019年11期
关键词:乐谱创作

【摘要】“具象化乐谱”是通过卡通图像对传统乐谱(五线谱)进行再创作,建立起各音乐元素与图形的对应关系,起到替代五线谱,培养音乐阅读逻辑的作用。通过卡通图像对乐谱进行“具象化”表达,能够降低音乐学习难度,培养儿童良好的音乐阅读习惯,提升学习兴趣,满足音乐学习低龄化的需求。“具象化乐谱”的学习模式能够符合早期儿童发展(图像学习时期)的特点,满足儿童认知发展的需求。“具象化乐谱”的创作与实践运用到幼师教育中,还能够有效提高幼师毕业生专业度,提升音乐教育中师资人才配置的合理性。

【关键词】具象化;乐谱;创作;儿童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早期儿童音乐(器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入门门槛高

传统模式下的社会音乐教育,在入门阶段即需要学生掌握五线谱读谱,在兼顾音高、节拍、节奏等音乐元素的同时协调眼手进行演奏,形成了较高的入门门槛;过于复杂的五线谱不利于儿童在入门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枯燥困难的学习模式也会给学生带来挫败感,降低学习兴趣,导致音乐学习的高放弃率,形成器乐学习高热度与高失败率之间的矛盾。

(二)教育主体脱节

音乐教育的三大主体“学校、家庭及社会”在理想情况下相互配合,以实现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但在当前的音乐教学现状下,学校不够重视音乐教育,家庭缺乏音乐教育环境,这就令社会教育承担起了主要责任,家长们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普遍选择将孩子送到社会音乐教育机构中学习乐器。但大多数机构过分强调学习进度与考级等功利化目标,忽视了学生音乐基础理论学习,特别是入门阶段音乐阅读逻辑的培养,加深了的音乐入门阶段由音乐阅读带来的挫败感及高放弃率问题。

二、“具象化乐谱”对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降低音乐学习的入门门槛

早期儿童音乐学习理论有这样一个一致性观点“音乐教育应该尽早开始”,但却受限于音乐阅读所带来的困难,多局限于“音乐体验”阶段。“乐谱具象化”以卡通图像的方式简化传统五线谱,以图形特征对应音乐元素(如图形高低编排对应音高),降低音乐学习的入门门槛,将儿童音乐学习年龄的年龄进一步提前。这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能够在儿童听力发展黄金期给予其足够的音乐体验与音乐积累,为以后的器乐学习做好音乐阅读逻辑的准备,也为儿童多元智慧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弥合音乐教育主体的脱节问题

通过将“具象化乐谱”的创作规范化、产业化并引入学前教育体系中,能够有效弥合音乐教育主体的脱节问题。幼儿园作为学前阶段学校音乐教育重地,是推动幼儿音乐教育最合适的场所。幼儿园教师可通过“具象化乐谱”引导儿童体验音乐,认识乐谱,培养音乐阅读逻辑。在这一过程中,儿童的观察能力、概念性认知、抽象能力、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等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相关能力都能得到锻炼,达成全方位发展的教育目标。“具象化乐谱”内容通俗易懂,家长可以在家庭中将其作为一种与儿童互动学习音乐的工具,弥补了家庭音乐环境缺失的问题。

三、“具象化乐谱”的创作范例

“具象化乐谱”在体裁选择上有着一定的局限性,着重简单的歌曲与明显的旋律走向,无法表达大部头作品,但是以符合音乐入门学习阶段的学习特征。“具象化乐谱”在创作上有一定的规律,易于规范化、统一化、产业化、普及化,“具象化乐谱”易学易教、易于掌握的特点,也有利于幼师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能够在幼师教学中推广普及。本文以儿歌《轻轻地划》为创作范例,结合音乐阅读逻辑训练的培养目标,说明“具象化乐谱”的创作思路。

按照五线谱的小节将画面进行划分。

按照音乐主题确认具象化画面元素,着重以具体的、形象的画面帮助儿童理解乐曲主题(本曲《轻轻地划》选择划船的小孩为画面主体,水面的蓝色为背景)。

设定具象化乐谱中单个“音”的画面元素,以具体有意义的图形替代五线谱中的音符(本曲《轻轻地划》选择桨作为表达单个“音”的画面元素)。

设定音高对应的画面元素,帮助儿童通过画面元素的高低位置理解音之间的高低关系(本曲《轻轻地划》选择划船桨的深度代表音高,并在桨上标注音名)。

设定节拍对应的画面元素,帮助儿童通过画面元素的宽窄或组合来理解节拍概念(本曲《轻轻地划》选择单只桨代表一拍,两只连在一起的桨代表两拍,四只连在一起的桨代表四拍)。

设定乐句走向对应的画面元素,帮助儿童理解乐句的走向,训练乐句阅读思维(本曲《轻轻地划》选择波浪走向代表乐句走向)。

四、对比分析“音樂地图”

“音乐地图”是一种既有的具象化音乐体验模式,存在于西方早期儿童音乐教学实践中。儿童在教师肢体动作的引导下,根据画面与音乐内容进行音乐体验。“音乐地图”着重对大型音乐作品(交响曲、套曲、标题音乐、叙事型作品)的图像化表达,展示笼统、宏观、抽象的音乐内容(如音色、音乐架构等)。“音乐地图”在教学时有较大的调整空间(如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动作幅度来表现音色、音量的变化),因此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地图”的内容丰富且多变,要求创作者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与丰富的想象力,也造成了普及难度较大的局限性。而从标准化的角度出发,“音乐地图”的创作特点决定了它难以规范化与产业化,创作者及一线教学者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容易出现断层。

由于上文提及“音乐地图”的局限性,决定了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在幼师培养过程中运用,“音乐地图”的局限性正是“具象化乐谱”的优点所在。“具象化乐谱”的选题一般是儿童音乐作品(儿歌、民谣、世界名曲等),通过确立图像与具体音乐元素的对应关系,在入门学习阶段替代五线谱,培养儿童音乐阅读逻辑。“具象化乐谱”的创作易于规范化、统一化、产业化、普及化,有助于提升儿童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理解力发展,让学生提前养成良好的音乐阅读逻辑。从“具象化乐谱”的内容来看,由于使用了卡通图像,内容具体且简单明了,适合儿童早期发展需求(图像期),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幼师学生来说,“具象化乐谱”易学易教,易于掌握,有利于幼师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能够在幼师教学中推广普及。

五、总结

“具象化乐谱”是通过卡通图像对传统乐谱(五线谱)进行再创作,建立起各音乐元素与图形的对应关系,起到替代五线谱,培养音乐阅读逻辑的作用。“具象化乐谱”应用于早期儿童音乐教学中,能够降低音乐学习的入门门槛,弥合音乐教育主体的脱节问题,而其创作的规律性也有利于在幼师教学中推广普及,有效提高幼师毕业生专业度,提升音乐教育中师资人才配置的合理性。

作者简介:方佳琪(1993—),女,广东省陆丰市人,汉族,专任教师,硕士研究生,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系,研究方向:早期儿童音乐教育,音乐阅读,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乐谱创作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Jazz
乐谱:放飞梦想
乐谱:向着明天歌唱
小艺术家大创作
一毛学琴记——乐谱失踪
有谱就有乐章
基因密码乐谱
基因密码乐谱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