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哀哀父母,莫使伤悲

2019-08-12李昔芹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缺位双亲同理

李昔芹

亲子关系是一个恒久的话题。当探望孩子的父母遭遇冷落,当送去关怀的双亲反受埋怨,又一次将亲子交往的窘迫尴尬引入大眾视野。

我以为,女儿对父母的埋怨冷落实属不当。她应尽子女之责,以心之交流抚哀哀父母,填代际沟壑,莫使伤悲。

在社会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承认每个个体都有独立思想、自由行动的自主权。但诸如父母对孩子自主的“无视”“不尊重”导致亲子关系疏离的看法,初闻有理,实则欠妥。

日本女诗人和泉式部曾言,心里念着人,泽上的萤火虫也疑是自己梦游的魂。思念如此美好,正是这个对女儿思念的“魂”,引导着父母“未经女儿同意”便前去探望女儿。因此,当女儿冷言相对,父母心中如何不苦涩,怎能不伤悲?孔子云:“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女儿的冷漠恰是对父母情感的轻视,是抒发内心不满的冷暴力,与“不敬”相去无多。在以家庭为单位的成员职责划分中,故事中的女儿已然缺位。

交流在社会学中是双方的信息交换,仅单向沟通无法带来情感共鸣与同理感受,女儿的冷漠是宣布其对亲情交流的不参与,是以不积极的姿态面对两代人必然的视野、思想、观念差异。希拉里说:“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儿,我第一次做你的母亲,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因此,女儿的做法并不合情理。

当你举起由厌烦与冷漠铸成的长刀斩断羁绊与牵挂时,同时割弃的还有那最柔软温暖的亲情。

在亲子责权界定日趋合理之际,调整亲子关系的可行之策是在道德与法律的领域中给予父母最大程度的谅解,以心与心的交流构建美满、治愈疏离,勿待双亲老矣,只可将“终夜长开眼”,回报“平生未展眉”。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莫使伤悲。唯尽子女之责,以心换心,方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教师点评

文章胜在文质兼美。作者为父母辩白,以材料中女儿的做法为出发点,推而言及“交流在社会学中是双方的信息交换,仅单向沟通无法带来情感共鸣与同理感受”,以此批评女儿在家庭交流中的缺位。

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有一定的思辨性,且条理清晰。(黄琦)

猜你喜欢

缺位双亲同理
家校协同育人中的缺位、越位与归位
蝶恋花·秋日忆双亲
同理心:“走心”的理解,胜过千言万语!
老来更明同理心
避免同理心耗竭
小学习作教学指导的“缺位”及对策
举世无双
网络安全中的“缺位”和“错位”
让老人重新动起来
滑落还是攀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