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桥小脑角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效果观察

2019-08-12张光宇张文波谢锋赖湘梁明礼丘琪政刘晓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3期
关键词:脑膜瘤小脑神经

张光宇 张文波 谢锋 赖湘 梁明礼 丘琪政 刘晓平

如何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将对神经的损伤有效降低成为广大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桥小脑角脑膜瘤首份病例报告出现在19世纪50年代,于1928—1938年出现6例[1],但治疗效果较差,患者平均存活在1年左右。在临床上,桥小脑角脑膜瘤属外科常见肿瘤之一,占总颅内肿瘤发生率的15%~18%[2],该疾病好发部位集中于桥小脑角区(CPA),其包括了小脑前上动脉和三叉、面、听等神经[3]。桥小脑角脑膜瘤治疗实施的手术难度和风险系数均较大,处理困难,毗邻脑干且位置较深,加上有众多重要且关键的神经血管缠绕,并且和颅内神经关系十分密切,往往术毕后的预后较差。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都造成不同程度上的消极影响,且对患者的家庭及社会都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4-6]。梅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14年10月—2018年10月使用显微手术治疗该类疾病患者,所获得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本次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14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桥小脑角脑膜瘤患者18例,其中女性14例,男性4例;年龄30~70岁,平均(50.27±10.16)岁;肿瘤部位:左侧桥小脑角6例,右侧桥小脑角12例;合并高血压疾病者2例,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和脑梗死者2例。

1.2 纳排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均确诊为桥小脑角脑膜瘤患者;(2)患者年龄均>25岁;(3)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好;(4)患者拥有知情权,均告知所有研究内容后签署知情同意书;(5)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7]的相关要求;(6)该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2 排除标准 (1)排除患有严重精神疾病者;(2)排除患有其他器官疾病者;(3)排除病例或一般资料不够完整者;(4)不同意或不接受该研究者。

1.3 方法

医护人员确认患者头部是否处在正确位置后,给予患者适量的全身麻醉,体位取侧卧位。根据脑膜瘤的大小及压迫神经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8-9]。使用乙状窦后入路18例,常规消毒做皮肤切口,皮肤切口为乳突后直切口或“s”切口,范围由乳突基底内侧2 cm,至颈2棘突水平。根据MRI检查作适当大小骨窗,尽量靠近横窦和乙状窦边缘,弧形切开硬膜,开放桥小脑池和小脑延髓池,常规释放脑脊液,脑压下降后,牵开小脑,显露、分离肿瘤。肿瘤如为巨大肿瘤,可先将瘤体显露部分进行分块大部分切除,待瘤体缩小、瘤壁塌陷后,阻断肿瘤供血,分离切除。如肿瘤与颅神经粘连明显时,可不进行切除,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10-13]。

表1 桥小角脑膜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分

表1 桥小角脑膜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分

时间 例数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治疗前 18 62.17±4.33 66.68±2.18 71.25±3.97 69.42±5.17治疗后 18 88.79±6.56 89.51±6.29 83.13±6.27 94.57±1.47 t 值 - 14.369 14.55 6.792 19.852 P 值 - <0.05 <0.05 <0.05 <0.05

1.4 观察指标

观察18例桥小脑角脑膜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后神经恢复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其中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12量表为基准,设有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四项评分板块,各项总分为100分且以60分为界值,分数越高则意味着达到的效果越好;护理满意度则通过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以匿名的方式,由患者填写。总分共100分,分为非常满意(76~100分)、较满意(51~75分)、满意(26~50分)和不满意(<25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较满意度+满意度。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在18例桥小脑角脑膜瘤患者中,16例全切(88.89%),2例少许残留(11.11%)。

2.2 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在18例桥小脑角脑膜瘤患者中,有4例出现术后功能损伤,其中1例为面瘫,1例为右小脑、脑桥脑梗死、声音嘶哑,1例为面神经和展神经损伤,1例出现短暂吞咽障碍,但通过给予营养神经、理疗后有所好转。

2.3 生活质量评分

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各评分之间相比,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满意度

在1 8 例桥小脑角脑膜瘤患者中,总满意度为9 4.4 4%(17/18),其中非常满意为55.56%(10/18),较满意为22.22%(4/18),满意为16.67%(3/18),不满意为5.56%(1/18)。

3 讨论

CPA脑膜瘤是临床常见的良性肿瘤。大多数CPA脑膜瘤发生于岩骨后面,与岩上、下窦,乙状窦和颅神经关系密切[14]。因此,手术术式、入路的选择,对神经、血管、脑干的保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研究后,其结果显示,在18例桥小脑角脑膜瘤患者中,16例全切(88.89%),2例少许残留(11.11%),有4例出现术后功能损伤,其中1例为面瘫,1例为右小脑、脑桥脑梗死、声音嘶哑,1例为面神经和展神经损伤,1例出现短暂吞咽障碍,但通过给予营养神经、理疗后有所好转,其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各评分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满意度为94.44%,不满意度为5.56%。这也就说明,根据肿瘤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十分重要。本次研究中有18例行乙状窦后入路进行手术,此术式具有创伤小、径路短,可充分暴露患处,解剖标志易于辨认,该位置和CPA之间的距离最近,有效避免面部神经牵拉过度,同时在显微技术下其脑干和肿瘤显示更加清晰和直观,便于术中止血,且使得肿瘤周围神经和血管得到有效的保护,对肿瘤全切和神经的保存机率较大[15]。

在行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时,首先进行骨窗上界的暴露,下端至横窦下缘,外侧至乙状窦的内侧缘。对于存在肿瘤包裹血管与神经者应采取分块切除的方式,而并不适用于选择瘤内切除;针对难以将巨大肿瘤暴露者,依照先切除瘤内部分以减压,后将包膜分离,最后将肿瘤分次分块切除。脑膜瘤作为蛛网膜外肿瘤,大部分的肿瘤基地部通常发于静脉窦上,对此在进行肿瘤切除时应极力扭转为达到全切的理念[16],以免去损伤静脉窦事件的发生。再者,颅内神经经常会受到肿瘤的移位与压迫,进而导致其被迫压扁,变形。而第Ⅶ、Ⅷ两条神经自桥延沟发出,一般处于肿瘤背侧面并进入内听道。因此,在手术进行期间,应该顺着此处长轴,将蛛网膜剪开,后将神经与之分离,但需谨慎处理,以免切断或烧灼到神经。沿着前方向上处分离,从肿瘤上把外展神经与三叉神经游离下来[17],但由于其所处位置过深,有必要的话,可考虑将岩静脉电凝切断。不过由于以往国内有文献[17]报道指出:将岩静脉电凝切断完成后以引发严重的小脑出血性梗塞的案例,因此在执行时应多加注意。

综上所述,使用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脑膜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脑膜瘤小脑神经
小脑对吞咽神经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如何治疗脑膜瘤?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分级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孕妇及胎儿先天性小脑蚓部发育不全MRI表现
动动小手和小脑
脑膜瘤组织中相关分子标志物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非典型性脑膜瘤及恶性脑膜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