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纽约春拍酣战,“战后”板块持续走热

2019-08-11千寻

收藏·拍卖 2019年6期
关键词:佳士得印象派苏富比

千寻

中美貿易战再次进入炽热期,也为本就不明朗的艺术市场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不同于股市的近似“哀鸿遍野”,从纽约拍场传来的艺术品交易却异常火爆。

今季5月纽约春拍,循例上呈两部重头戏——“印象派与现代艺术”和“战后与当代艺术”。一轮酣战后催生了大量“创纪录”,7.6亿元的莫奈、4亿元的塞尚、6亿元的“兔子”……从现场成交看,亚洲买家竞买热情高涨,将多件艺术大作收入囊中,并对抽象表现主义以及时下热门的女性艺术家作品展开强烈追求,展现出对全球市场前沿热点的高度同步。

全球买家争夺稀缺资源

纽约时间5月14日晚,在经过8分半的拉锯战之后,纽约苏富比上拍的克劳德·莫奈(ClaudeMonet) 1890年创作的《干草堆》以1.107亿美元(约合7.612亿元人民币)成交。这个数字再次为印象派创造了新纪录。此幅作品是全场为数不多的“第三方担保”,飙到如此高的数字,在某种程度上也暗示出了拍卖现场的情绪。

和大多数在拍卖会上飙涨的印象派作品一样,《干草堆》是市场上的“新鲜之物”。作为目前仅有的可流通的8幅“干草堆”系列之一(其余均被博物馆收藏),该作曾于1986年在纽约佳士得以250万美元成交,而在被同一私人藏家珍藏30余年后再度上拍,价格上涨43倍。“显然,亚洲买家对这件作品展现出强烈的兴趣,但印象派市场的支柱仍在美国,”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部主管August Uribe谈道,“掌握着全球最多财富的藏家们热衷追逐数量有限的精品。市场意识到,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下次再想遇见同等优秀的拍品,恐怕要等许多年。”

此外,多件稀缺拍品的高价成交也恰好证明了这点。

纽约佳士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63件拍品拍出54件,总成交额39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7.44亿元,成交率高达85.71%,高价拍品方面有8件单价超千万美元成交。其中,本场排名前三的作品依次是塞尚的《水果与水壶》(成交价5929.5万美元)、梵高的《疗养院花园里的树》(成交价4000万美元)和莫迪利阿尼的独版雕塑《头像》(成交价3432.5万美元)。现代艺术之父保罗·塞尚作于1888年至1890年间的《水果与水壶》象征着现代艺术史上的另一个里程碑时刻。值得注意的是,此件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品是被亚洲买家竞得。而在莫迪利阿尼26件独版的雕塑中,有16件可在公立美术馆中找到,包括蓬皮杜、大都会、古根海姆等项级美术馆或博物馆中。莫迪利阿尼的独版《头像》此前一直被私人藏家拥有,上拍实属难得。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标志性作品《头像习作》则是苏富比当代晚拍最大的黑马。作为培根的标志性符号,《头像习作》是艺术家1952年制作的6幅“尖叫教皇”系列肖像之一,也是唯一幅仍在私人手中的肖像画。(另5件被泰特美术馆和耶鲁艺术中心收藏。)极高的稀缺性,令多位买家趋之若鹜。

我们需要认清的是,任何一个成熟的市场,既要有稀缺珍品对拍卖纪录的创造,同样也要有众多普通拍品的旺盛需求。仅靠几件过亿元的拍品,除了印证市场“缺的不是资金而是精品”是永恒的真理外,似乎真的不能由此断定市场的回暖与反转。但可以确信的是,越是在调整期里,越能更真实地体现出珍品的价值。在经济形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藏家出手更瞄准安全稀缺的尖儿货,导致市场对顶级拍品的需求依旧旺盛,新价格纪录也层出不穷。

“战后”板块颇具争议

战后及当代艺术在全球艺术品交易市场中至少占据半壁江山。纽约时间5月15日,佳士得纽约战后及当代艺术晚拍,56件标的,最终成交51件,成交总额达53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7.04亿元,成交率达91%,其中单件超过千万美元成交的拍品有11件。杰夫·昆斯、罗伯特·劳森伯格、路易斯·布尔乔亚等8位艺术家创造了个人最高价纪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高价位拍品成交率高、超出最高估价成交这两个因素是保证当晚现场成功拍卖的最重要原因。

同时,战后及当代艺术也是话题争议最多的拍卖板块,一如杰夫·昆斯的一只不锈钢“兔子”价值9107.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26亿元),这刷新了杰夫昆斯作品的全球最高价纪录,也夺回曾经属于自己的在世艺术家最贵纪录。消息一出,业内都纷纷感概:“是市场疯了还是我太天真?”

2018年大卫·霍克尼的《艺术家肖像(泳池与两个人像)》(成交价9031.25万美元)打破在世艺术家纪录还意犹未尽,杰夫·昆斯这一件不锈钢天价兔子自然又激起千层浪。杰夫·昆斯《兔子》从33年前诞生至今,所引起的争议无数,也更加巩固了它的地位。有人视之为一个欠缺深度的视觉骗局,但也有人欣赏其内在的幽默。它是结合了众多矛盾的化身,在挑衅艺术世界的同时,也拥抱了艺坛的态度和审美观,正如作品“以没有五官的空白脸孔,回应(或反射)每个批评”。这件不锈钢《兔子》还另有加持,出自传媒大亨S.I.纽豪斯珍藏,从1992年纽豪斯收藏这件作品之后,从未释出,直至2019年,近30年的时间首次出现在公开拍卖市场中。但同场拍卖中的大卫·霍克尼一幅作品,创作于1962—1963年间的DomesticScene,Los Angeles,遗憾流拍。

此外,当晚创造个人最高价纪录的8位艺术家中,劳森伯格丝网版画中最大尺幅的《水牛II》以8880.5万美元成交(约合人民币6.109亿元);而作为美国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代表性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也有不错表现,三件作品全部成交,成交总额达8056.3万美元,为本场拍卖额贡献超过20%。

很多人都在疑惑艺术品是否值如此高价?笔者个人觉得,当艺术市场变成一出数据游戏,艺术品便成为了最好的可供流通的等价物。而当艺术家具有足够的公开背书和担保,其艺术品的独一性和不可同类性便如有魔力般能承载不可想象的巨额财富。

重磅拍品也闪腰

一边是新纪录频出带来融融暖意,而另一边重量级拍品流拍则让人感到寒风犹存。

本季纽约春拍一大遗憾来自苏富比的一次跨界冒险。他们将原本属于“19世纪欧洲经典板块”的法国学院派艺术家威廉·布格罗(William Bouguereau)的巨作《酒神巴库斯的青春》(La Juenesse de Bacchus)带到了纽约的“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中。这件宽3米、长达6米的古典“巨制”由于体型巨大,自1884年完成创作后,一直悬挂在布格罗位于巴黎的画室,135年期间只离开过三次。拍前估价在2500万美元至3500万美元之间,最终在两分钟有些“折磨”的竞标过程后达到1800万美元。虽然苏富比拍前信心满满,宣称“我们的客户群体很大,并得到了不同领域买家的惊人回应”,但不知是买家口味不对,还是此作体型过大,此作遗憾流拍。

另一件流拍作品是胡安·米罗(Joan Miró)的Peinture,估价相对较低,为180万美元,但最终未能达到160万美元。

对于重器失守的现象,业界分析认为拍品定价与市场预期差距过大是主因。“有些高价位拍品市场还消化不了,也没有遇到合适的藏家。资深藏家给我们的作品不可能是很低价起拍,基本是按照市场的成熟估价来。而部分拍品的流拍与市场喜好的改变有关,也与市场处于调整期有关。”苏富比有关部门专家表示。

这从另一层面也暗示,名家典型和名家收藏仍是市场保障。本季高额成交也得益于艺术家遗产的“助燃”,佳士得拍卖的已故出版业巨头纽豪斯(SJNewhouse)的藏品非常令人垂涎。苏富比最引人注目的遗产是已故达拉斯收藏家欧文·利维(Irvin Levy)和他的遗孀琼·施尼策尔·利维(Joan Schnitzer Levy)的遗产。

本季纽约春拍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那就是阿里斯蒂德·马约尔(Aristide Maillol)的青铜作品LaRiviere,估价200万美元到300万美元。这是出售的唯一一件“裸拍”,这意味着没有底价——如果不谈价格本身,这种非正统的刺激拍卖竞标策略也有助于话题的推动。去年纽约佳士得拍出的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艺术家肖像(泳池与两个人像)》玩的就是此招。

猜你喜欢

佳士得印象派苏富比
名家/[法国]毕沙罗
英国粉钻
英国 拍卖
伦敦和纽约苏富比、佳士得现当代艺术成交比例分析
11.53亿美元
佳士得上海玩起当代设计
苏富比半年报解析
拍卖
佳士得拍卖行是如何发家的
佳士得幕后并不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