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应国墓地出土的青铜器看应国的外交关系

2019-08-08党勤华巩镭王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外交关系铭文青铜器

党勤华 巩镭 王杰

摘 要:平顶山市的应国墓地出土了大量带铭文的青铜器,从这些器物上,我们了解到应国从分封直至灭亡的历史。文章以应国墓地出土的几件青铜器铭文为研究点,着力探讨西周时期应国的外交关系以及交流实际。

关键词:应国墓地;青铜器;铭文;外交关系

应国墓地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薛庄乡北滍村滍阳岭上,是一处以西周贵族为主的应侯家族墓地[1],也包括应国灭亡后部分楚国贵族墓葬以及一些两汉时期的平民墓葬。应国墓地1979年被发现,1986年开始发掘,经过21年的发掘,应国墓地共发现墓葬500多座,出土了一大批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玉石器、陶瓷器,其中大量带铭文的青铜器为我们研究应国的历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1 应国的由来

应国是两周时期中原地区的一个姬姓诸侯国。相传,其在黄帝时就是一个强大的应龙氏部落,他们帮助黄帝打败蚩尤之后,定居在今天的山西一带。《竹书记年》记载,“盘庚七年,应侯来朝”[2],说明商朝应已经成为侯爵,具有重要的地位。周武王灭商后,将其四子姬达封为应侯,也就是今天平顶山市的滍阳镇。同时《左传·二十四年》里也有记载:“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威以蕃屏周。……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分封到“邘、晋、应、韩”四国的都是武王的儿子。到春秋中叶,应国被楚所灭。

根据文献记载以及应国墓地的发掘,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应国的地望大致在今沙河以北至汝河之南的大部分地区,其中心区域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一带,包括平顶山市区、宝丰县、郏县、叶县等。

2 应国的外交关系

应国墓地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它们以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我们揭示了西周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从应国墓地出土的青铜器来看,有的是用于祭祀或纪念的器物,有的是馈赠亲友的礼物,有的是两国外交关系的见证。我們以几件青铜器为例,分析应国与周王朝,应国与邓国、申国、邢国、封父国、柞国等国的外交关系。

2.1 与周王朝关系的见证——应侯见工钟

应侯见工墓位于应国墓地的中部,但是因其多次被盗,出土的编钟、簋、鼎等青铜器,被多个博物馆或者私人收藏。其中有两件分别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和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的青铜钟,铭文前后衔接,记载了应侯见工的事迹。铭文为:“唯二月初吉,王归自成周,应侯见工遗王于周。辛未,王各于康宫,荣伯入右应侯见工。赐彤弓一、彤矢百,马四匹。见工敢对阳天子休,用作朕皇祖应侯大林钟,用赐眉寿永命,子子孙孙永宝。”[3]大概意思是说,周王从成周归来,应侯见工在宗周镐京馈赠物品于王。后来周王赐给他彤弓一张,彤矢百支,马四匹。见工为感谢赏赐,制作了编钟,用来祈求长寿永生,并希望子子孙孙长久珍爱使用。

应侯见工钟并没有记载周王赏赐彤弓、彤矢、马匹的原因,但是根据上海博物馆所藏的应侯见工鼎铭文记载,当时南夷毛大举侵犯周王朝南部地区,应侯见工奉命出征,打败了南夷毛武装,并将所获的铜戈等战利品上交给周王,周王对应侯见工进行了相应的赏赐。可见,应国是周王室抵御南方蛮夷的屏障,应侯是辅佐周天子的得力助手,周天子对应侯也宠爱有加。

2.2 与周边国家关系的见证

2.2.1 邓公簋

1979—1984年,应国墓地先后出土了4件邓公簋。这四件器物形制、大小、铭文都相同,盖顶隆起,敛口鼓腹,有喇叭形握手,鼓腹下垂,双龙首耳各衔一圆环,足下3个小扁足。簋盖与器内底部均有“登(邓)公(乍)作应嫚毗媵簋其永宝用”12字铭文。邓公簋是邓国国君邓公为其女儿嫚毗出嫁应国而特意制作的铜簋,是嫚毗的陪嫁礼器,揭示了邓国与应国联姻的亲善关系。

据文献记载,商王武丁封其叔父曼于邓地,建立了曼姓邓国。《左传·昭公九年》记载:“及武王克商……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这说明西周时期邓国南迁至南阳盆地。西周以后,邓国又迁都于今湖北襄樊市附近。西周时,邓国与周王室及其他姬姓国关系密切,与应国等国联姻,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公元前678年,邓国被楚所灭。

著名考古学者、应国墓地主要发掘人王龙正先生认为,应国、邓国两国世代为婚,并认为两国的联姻具有政治性,可以共同抵御强敌荆楚和南淮夷[4]。

2.2.2 应申姜鼎

应申姜鼎出土于应国墓地6号墓。铭文为“应申姜作宝鼎,其子子孙孙永宝用”,其中“应”指应国,“申”指申国,“姜”意指申国为姜姓。应申姜是嫁于应侯的申国女子,是应国国君的夫人。铭文记载了应国与南阳一带的申国通婚联姻的事情。

公元前821年,周宣王将申伯封到南阳建立了申国,位于应国西面,与应国为邻。在当时,应申姜得以铸造铜鼎,表明当时可能由于某种原因,她执掌着应国的行政与祭祀大权。这不仅反映了应国与申国以政治联姻的形式结成了政治同盟,也揭示了应国妇人执政的历史事实。

2.2.3 匍鸭铜盉

匍鸭铜盉出土于应国墓地M50的一个小型墓葬,墓主人匍是应国的一位下大夫级贵族。该件器物附带铭文40字:“唯四月既生霸戊申,匍即于氐。青公事司史皃曾匍于柬麀贲、韦两、赤金一匀。匍敢对扬青公休,其永用。”铭文的大概意思是,在四月戊申这一天,应国使者匍结束对邢国的访问,来到邢国附近的氐地,即将离开邢国回应国,邢国国君邢公派专门管理邢国外交事务的司使,把1件牝鹿皮制成的披肩、2件围裙和30斤铜钣赠送给匍。匍特意做成这件铜盉以示纪念,并希望能长久地使用。

根据《史记》记载,邢国在商代就已建国,到西周时期,周成王为感谢周公旦的辅佐之恩,将其四子封于邢国,也就是今天的河北邢台市附近。公元前635年,邢国被卫国所灭。这件匍鸭铜盉记载了西周中期应国大夫匍作为使者去邢国从事外交访问活动,反映了应国和邢国同为姬姓诸侯,两国之间存在外交关系以及相互馈赠礼物的事实。

2.2.4 封虎鼎

封虎鼎在1984年发现于应国墓地西周中期墓葬中,窄口沿,一对立耳,腹微鼓,三柱足上粗下细,口沿下饰攀连式兽体卷曲纹。该鼎内壁附有“封虎乍飤鼎,其万年永宝用”11字铭文,意思是封国叫做虎的人做了一件鼎,希望子子孙孙永远保存使用。

《左传·定公》记载:“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其中,“封父”是国家名,也是诸侯的名字,“繁弱”是一种大弓。据考证,封父国建国于夏朝,在周武王灭商的时候封父国仍然存在,后来在武王伐九十九国之时,封父国灭国,将“封父之繁弱”分给鲁国。封虎鼎出土于应国墓地之中,也许应国和封父国存在着一定的联姻关系、外交馈赠关系,或者是战争关系,具体如何,现在还缺乏资料考证,将来若有更多的文物出土,我们再做進一步研究。

2.2.5 柞伯簋

1933年,柞伯簋出土于应国墓地242号墓。该簋圆形敞口,鼓腹,附带一对龙首形耳,底接一喇叭形支座。铭文为:“隹八月辰才庚申,王大射才周。王令南宫率王多士,师酉父率小臣。王遗赤金十反。王曰:‘小子,小臣,敬又叉,获则取。柞白十爯弓,舞法矢。王则畀柞白赤金十反,诞易柷见。柞白用乍周公宝尊彝。”铭文讲述了柞伯因在周王举行的大射礼中有上佳表现,得到周王赏赐的十块青铜饼,并将其铸成柞伯簋以示纪念。

根据《左传》的记载,柞是周公某一庶子的封地,应国和柞国都是姬姓国,柞伯簋的主人是柞伯,这件具有特殊意义的器物出土于应国墓地,说明了该簋是作为礼物送给了应国,两国在当时的关系非常密切。

3 结语

虽然有关应国的文献记载并不多,但是通过对应国墓地的发掘,应国历史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从建立到灭亡的360年间,应国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精美的青铜器,它们都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反映了当时应国较高的物质和文化水平。通过对青铜器铭文的研究,我们看到了应国与周王室,以及周边邓、申、邢、封父等国之间的关系。期待将来更多文物的出土会给研究应国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带来更多的实物资料。

参考文献

[1]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顶山市文物管理局.平顶山应国墓地[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2.

[2]丁军伟.应国考[J].天中学刊,2011(6).

[3]娄金山,马新民,祝容.应候见工诸器年代略考[J].中原文物,2012(5).

[4]何光岳.应国略考[J].江汉考古,1988(2).

猜你喜欢

外交关系铭文青铜器
《文心雕龙》与《文选》铭文研究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青铜器辨伪概论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宋代外交往来中的押伴
浅谈朝鲜战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新见所谓“鱼匕”铭文再考
读中山王铭文札记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