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视域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

2019-08-07代金平朱国卿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化

代金平 朱国卿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全球化的视野开创性地提出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再次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内涵丰富、体系完整,其提出的推动网络空间实现平等尊重、创新发展、开放共享、安全有序的目标,不仅为推进网络治理、打造网络“清朗空间”提供了原则性指导,也为应对全球网络治理中的突出矛盾与问题提供了思想引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在虚拟世界的延伸,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充分,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优化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载体以及教育环境。“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集中体现了我国网络社会发展与治理的新思路与新要求,以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引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既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树立互联网思维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化

DOI:10.15938/j.cnki.iper.2019.01.030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9)01-0144-05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关系形态已经由现实世界具体联系的单纯形态转变为现实世界具体联系与网络世界虚拟联系并存的复杂形态。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首届互联网大会上指出:“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深度融合,拓展了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渠道,丰富发展了人的精神结构与心理需求,这无疑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联系不再受时空限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仪式感、严肃感消失;学生知识不再完全来自教师的传授,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不再是单纯的你予我取的关系,教师的权威性及对学生的影响力得以削弱;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网络思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这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之间的界限,思想政治教育的的目的性也变得模糊;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人际互动更加凸显出网络交往的虚拟性等等。然而,网絡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的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应该树立互联网思维,以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引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探索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新思路、新途径。

一、平等尊重原则生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1.生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等互利教育理念

马克思、恩格斯说:“平等是人在实践领域中对自身的意识,也就是人意识到别人是和自己平等的人,人把别人当做和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平等是法国用语,它表明人的本质的统一、人类的类意识、和类行为、任何人的实际的同一,也就是说,它表明人对人的社会关系或人的关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根据网络的特点和影响,通过网络有针对性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最终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阶段所需的思想素质和网络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动虚拟实践活动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已经超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给予人的影响。在高度开放的虚拟网络空间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种种藩篱被打破,等级性质的师生从属关系已不占主导地位,而是趋于平等状态。平等、轻松的教育方式取代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权威式、审问式教育模式,更有利于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尤其是教育对象更容易消除紧张、不适心理,使其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表达想法,弥补了面对面教育引起的一些局限性,使教育活动其更具亲和力和人情味。

在数字世界时代里,电脑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人生存其中的世界、人与世界的交往、共在,其本质就是在人与电脑相互联系的过程中不断实现相互扩展,不断向对方展现为“海”并交融在一起。在网络虚拟实践活动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两者之间的定位并不明确,两者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中所表现出的个人意义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知识不同,两者在交往过程中的各种能力得以凸显,个人价值越来越突出,扭转了单方面的教育主体把个人知识经验传授给教育客体的传统局面。这种知识和经验的传授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已经变成双向互利的,这无论是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极大地体现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等性和民主性。

2.生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协商对话教育观念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所体现出的平等尊重原则主要是指各国参加互联网治理的权利都是平等的,每个国家都有制定自己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和计划的权利。而其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体现则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通过民主协商式、平等对话式的互动过程,共同制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内容、方式等,而不是线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单纯以灌输为主,教育者凌驾于教育对象之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现正是从基础层面对线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改变以及对线下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单调灌输方式的冲击。

首先,平等尊重原则有利于促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目标趋于一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现实世界中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对话,并且教育主体长时间处于主导地位,这使得他们对教育对象的内在想法并不了解,更多的是凭借自身的权威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而教育对象也缺少对教育者的深入了解和信任,两者的距离随之越拉越远,甚至导致重重矛盾。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提供了协商对话的平台,使得生命在对话中敞亮,存在在对话中展开,主体构建在自我和他人的对话中实现,协商对话体现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相互尊重,体现出主客体之间的平等和彼此信息、知识、能力、经验和感知的透明化与公开化。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只有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打破陈规,走向对话。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加强了教育主客体之间的联系,使两者想要实现的目标最终趋于一致。

其次,平等尊重原则有利于增强网络思想政治实时性和实效性。互联网的实时性拉近了人们的距离,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阐述自己的观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体现在教育的及时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采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进行集体式灌输,缺乏一定的时效性,教育的实效性也随之减弱。但在网络社会空间环境中,由于网民身份的隐匿性、网络表达的自由性和网民个性的彰显性等因素,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话题和现象各式各样、层出不穷,教育者可以随时洞悉教育对象话语和行为背后的动机,即刻抓住有利时机就某个话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基于平等尊重原则建立的协商对话机制,对于正确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双方彼此了解情况尤其是明晰教育对象需求十分重要,有力增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生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型师生关系

以网络为中介,我们要在坚持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平等的基础上,转变以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坚持平等尊重原则,积极促进师生互动,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师生关系。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一般的网络教学模式大都以单方的信息传送为主,课程结束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就基本中断了,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交流,这使得知识传授与育人功能脱节,难以发挥教书育人整体功能。所以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根据互联网时代受教育者的特点,在原有网络教育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网站的提问、在线解答、讨论、私聊,弹幕等功能,既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促进学生与教师进行良性互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轻松的网络互动环境中,学生才更愿意把真实的自己展现在公众面前。这样的互动方式突破了师生在线下交流的拘谨和距离感,互动效果更为真实有效。同时,高校网站还可在网络上设置网络班级,以课程为单位建立起群组,如此,即使课程结束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还仍能继续进行,保证交流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因此,在网络思政课程建设中,需要营造“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师生互动”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思政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和见证者,而不仅仅是单向的灌输者;让学生真正成為课堂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二、创新发展原则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互联网大会上指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开拓发展新境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面临诸多问题,如已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与时代相适应,赋予时代内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1.网络价值观念教育

网络价值意识就是一种以科学的网络价值理念为指导的网络社会观念与意识,其中心内容就是增强和提升网民对网络社会空间环境的适应、共建与维护的认知水平,倡导网民与技术、网民与界面、网民与网络社会生活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共生共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发生在网络空间环境中的教育交往活动,这种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调整网络社会中网民的思想与行为来进一步调整网民与网络环境的关系。虚拟性和隐匿性是网络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网民的网络行为存在一定程度的非理性与随意性,如编造网络谣言、实施网络暴力等,造成网络社会的混乱,无形中增加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网络价值理念教育,立足网络社会的特点,在把握网民心理的基础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中的内容,以应对当前困境。网络价值理念的树立,有助于全体网民言行的道德自律,有利于网民良好网络人格与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2.网络道德情感教育

在网络虚拟空间中,随着我们的“肉身隐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联系也随之减少,人际关系冷漠、淡化,网络谣言不止、网络诚信缺失、网络暴力滥用等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层出不穷。席勒指出:“道德感在哪里得到满足,在哪里美感也不会减少,而且同理念的协调一致也不应该在现象中付出牺牲的代价”。要想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保持强烈的道德感,就必须创造出迎合当下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虽然现实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如世界观教育、道德观教育、人生观教育等对培养网络道德情感以及审美情感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但是要想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就必须在坚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怎样增强网民在网络生活中的自尊感、责任感、荣辱感、幸福感以及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情感等,进行网络道德情感教育。注重加强网络监管,克服教育对象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被投放”现象,让教育对象把网络世界中所要求的网络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情感。

三、开放共享原则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习近平指出:“各国应该推进互联网领域开放合作,丰富开放内涵,提高开放水平,搭建更多沟通合作平台,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推动彼此在网络空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给世界各国的网络治理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也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受到了时空的限制,而以网络为媒介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为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网络思想政治的时代感和实效提供了重要途径。

1.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

活动载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有意识的开展各种活动,寓教育内容于活动之中,使教育者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一般是指在日常教学活动以外组织的一些课外活动,如文化娱乐、社会服务、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但这些活动具有明显的时空限制性。脱离具体的时空,思想政治教育就不能进行。而网络的开放性和资源的共享性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界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支持,教育者可以在网络中对被教育者实施全方位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费时费力,并且活动形式过于老套,对于从小在网络环境下长大的教育客体,一般难以使其接受和适应。而利用网络开展活动则成为了当下最受欢迎的活动形式。如建设网络道德课堂、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开展网络道德实践训练、创建网上英雄人物博物馆等。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充分发挥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运用网络传播信息的海量化、传播速度的快捷性、传播手段的多元性、传播方式的交互性等优势,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感染力与亲和力。

2.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

习近平指出,“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网络作为世界文化聚集地和展示地,为各国文化的借鉴与融合提供了有力的平台。各国文化的相互借鉴和融合也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于文化之中,丰富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外来文化的流入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契机。网络的高度开放,外来的意识形态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不断冲击,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沉渣泛起,而我们可以借此契机巩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坚定文化自信。此外,我们还要不断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所以,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坚定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利用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使其数字化、网络化,创造出广大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更具吸引力与生命力。

3.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是指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管理之中并与管理手段相配合,以达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人们的行为、调动人们工作和学习积极性的目的。”管理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广泛运用的基本载体之一。在网络环境下,由于网络的高度开放性与辐射性,管理载体的功能也被扩大化,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主要使用制度规范人的言行,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就是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纪律守则等调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范人的行为。而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不仅仅局限于这种制度对被教育者的规范,还包括一些APP软件程序或者游戏规则对于人的规范,比如为防止长时间玩游戏的App设置以及当下比较火热的游戏第五人格等都对人的行为起到了限制作用。网络的出现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从制度管人到技术管人的转变。普遍性是管理载体的一个显著特征。在网络环境下,管理载体不单单只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而是可以在任何领域、不同层面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载体功能。

四、安全有序原则净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当前网络世界纷繁复杂,西方敌对势力在网上极力传播西方价值体系,试图蛊惑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尚未成熟的青年。此外,当前我国网络舆论面临偏离正规的不良导向。所以,当前网络治理的重中之重是还网络世界一个“清朗空间”,其也是净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首要前提。

1.净化学校环境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学校担负着对青少年及青年进行人格塑造的重要职责,承担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合格社会成员的重要任务。良好的学校环境就是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环境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课外活动、教师榜样示范、校纪校风等方面进行的。而在网络环境下教学活动已不再是单纯的课堂式教学,而是结合各种网络技术的网络课堂如雨课堂、易班等教学方式,他们把课堂搬到手机之中以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增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亲和力。在这种环境下,教师的榜样作用也不再仅仅是某个学校,某个区域,只要教师事迹足以打动人,就会在网络传开,在网络世界中形成一股学习风,而学生对于老师的尊重在这种学习风的驱动下变得愈加强烈,这无疑对学生加强对老师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此外,我们要注意净化校园网络环境、校园人文环境等,如进一步增强全体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积极倡导在校学生绿色文明上网, 营造出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推动具有强烈的时代性、鲜明的导向性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营造优越的人文环境。

2.净化同辈群体环境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同辈群体是一个由家庭背景、年龄、爱好、特点等方面比较接近而形成的关系比较密切的群体。在网络环境中,同辈群体的自由性特征更加明显,以往在学校和社会组织中,人们之间的互动一般按照规则来运行,教育对象的言行往往会受到限制,其真实想法也被掩盖。而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给予了同辈群体更多的自我空间,特别是微博、微信、贴吧、qq等社交软件的出现,人们不用出门就可以找到自己志趣相投的人,直接就可以在网上分享自己的观点。以往的同辈群体都是私自下以小团体形式出现,缺乏有效的监督,容易出比较极端的思想,而网络则不然。网络有比较严格的网络监管,可以随时发现同辈群体的动向。如微博实名制的实行、网络言行的管控以及网友的监督等对于净化同辈群体的网络环境都有积极作用。网络环境下同辈群体的引导不应该是学校、家庭、社会各行其是,而应是相互配合。网络的出现恰好为三者共向发力提供了平台,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分析,避免教育过程的中断,保证三方能准确的把握同辈群体的状态,共同促进同辈群体的健康发展。

3.优化大众媒介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在 2013 年 8 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網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随着政府对网络治理的力度加大,一个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正在形成,这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为主流媒体的做大做强提供了保护屏。如具有代表性的两家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其微博关注量庞大,人民日报截止2018年7月已经突破5800万,央视新闻突破5500万,各省级日报微博人数均已突破百万人。此外,网络文化作品的主旋律与正能量越来越强,如央视《国家宝藏》、《信中国》、《朗读者》每一次播出都能在社会引起极大反响,在网络中形成了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倡导新风尚的积极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N].光明日报 2015-12-17(1).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

[3] 韦吉锋.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界定的科学审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02):51-53.

[4] 吴伯凡.孤独的狂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5] 谭学纯.人与人的对话[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

[6] 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N].光明日报2015-12-17(1).

[7] 吴满意,谢海蓉.论网络人际互动对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意义[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28(03).

[8] 张玉能译.审美教育书简[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9]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11]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89.

[12]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8-19(1).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化
优化问题设计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聋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展对策研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