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在高职院校“精准资助”中的工作思路

2019-08-06刘品

教育界·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精准资助辅导员高职院校

刘品

【摘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全国教育扶贫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一线工作者,担负着将国家资助政策落实到位的职责,是精准扶贫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和实施者。现阶段高校资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其不断学习,紧跟形势,在精准宣传、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效能上开创新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辅导员;高职院校;精准资助

一、引言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1]。过去五年,扶贫脱贫初现成效。高校扶贫工作是全国教育扶贫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帮扶家庭困难学生为重点,以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学生成才为根本,进而从根本上实现家庭脱贫。高校辅导员担负着将国家资助政策落实到位的职责,是精准扶贫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和实施者,因此需要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保护学生隐私及尊严,严格规范资助流程,追踪资助育人效果。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生认定的精准度

目前贫困生认定为四级工作机制,包括学校资助领导小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院系工作组、班级评议小组,辅导员往往任班级评议小组组长,是认定工作中的直接组织者。在认定程序中,主要有以下情况影响认定精准度。

1.认定工作时间节点。一般要求为每学年开学后,在此之后突遭变故造成经济困难者可以临时申请[2]。这个时期对新生影响较大,学生刚入学,特别是一些边远贫困山区的困难学生,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当地人文化水平有限,对国家资助政策并不十分了解,部分家庭极其贫困,但是没有申请到建档立卡等国家的资助政策,而且不一定会及时告知辅导员本人家庭情况,这就给评定结果带来偏差。

2.工作流程原因。认定时首先要求学生提供家庭经济困难的支撑材料,一般包括申请书,由民政部门、乡镇街道及村委会加盖公章的家庭情况调查表。但表格由学生本人填写,缺乏有效监督,不能避免有弄虚作假的现象,当地政府机构审核不严或者根本不审核直接盖章,也会造成只要想办理都能办理成功的假象,给辅导员辨别真伪带来难度。

3.学生自身原因。贫困生普遍存在消极逃避、不善言谈的心理,对家庭困境的敏感自卑往往会表现出较强烈的自尊心,不愿把真实的家庭经济情况公之于众,反而会掩盖这个事实。部分学生贫困资格造假或贫困级别造假,缺乏诚信意识,认为国家的钱不拿白不拿。这些都需要辅导员细心地观察,真诚地交流和细致地调查。

(二)精准资助的价值导向及育人功能

目前的资助体系主要包括“奖、助、贷、免、补、减、勤”几种形式,较为单一,偏重于通过经济资助对贫困学生进行物质帮扶,停留在“授人以鱼”的阶段,学生容易受利益驱使,无偿经济资助政策往往弱化了学生的诚信意识、感恩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强化了依赖心理与不劳而获心态,甚至出现学生“争当贫困生”的现象,妨碍了资助工作中的公平、公正的价值实现和资助育人目的的实现。这与高校辅导员“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相违背,给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辅导员的工作思路

(一)紧跟国家形势,做好资助政策的宣传者

作为高校精准扶贫的一线工作者,辅导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而且要不断创新形式,拓展渠道向学生精准宣传。对资助政策的熟练掌握是辅导员做好资助工作的基础。辅导员必须系统学习高校学生资助的业务内容,只有这样,在实施资助措施时才能得心应手。辅导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及时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和了解资助政策的最新动态。在宣传方式上,辅导员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宣传重点和特色。可以充分利用受到资助的优秀学生代表,比如利用寒暑假组建学生资助政策宣讲团,开展送政策下乡活动、送政策回母校活动、公益服务活动。这些活动既扩大了宣传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让参与的受助学生接受了感恩教育,培养了他们回馈社会的意识。

(二)完善工作机制,做好精准认定的实施者

精准认定是精準扶贫的基础,只有认定精准了,国家的资助政策才能落实到真正需要的学生身上。辅导员作为四级认定机制最关键、最重要的一环,要秉承客观公正,全面真实了解学生情况。在当前大数据环境下,辅导员可以建立一套符合本班级的贫困生认定量化标准[3],减少主观因素及随意性。这就要求辅导员深入宿舍、班级、食堂,通过舍友、同学、家长等对学生在校生活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日常消费,对一些难以确定贫困程度的申请人,通过联系学生生源地进一步了解。家访是精准认定学生家庭贫困状况的最好途径。因此,辅导员应充分利用寒暑假、重要节日集中开展家访活动,也要组织安排好日常的家访活动,把家访活动与贫困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结合起来,与精准认定结合起来。对每一名贫困生都进行家访不现实,可以创新家访途径,通过电话、网络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家访。这样辅导员才能针对不同的学生精准认定困难等级和资助方式。同时,要注意充分发扬民主,在设立班级民主小组时,辅导员要秉持公平公正原则,在整个资助过程中要保护学生隐私,加强人性关怀。

(三)建立后续跟踪机制,做好精准管理者

辅导员建立贫困生档案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将脱贫家庭学生及时移出,将突发致贫学生及时移入,从而实现“应助得助”这一目标。贫困生档案库应包含贫困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情况、学习、生活等方面相关信息。辅导员要对入库的贫困生做好跟踪调查,深入到他们当前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并及时更新和完善,确保信息的精准。对于因突发事件致贫的学生,辅导员要第一时间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关怀,并迅速拿出相应的资助预案,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另外,辅导员担负引导和监督贫困生使用资助金的任务。对出色完成学业的贫困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对不能合理使用资助金的学生要及时予以纠正指导。不仅要实现贫困学生认定层次上的“精准”,而且要兼顾他们对助学资金运用情况的“精准”。可以通过定期核查受助学生的消费账单和消费轨迹(如支付宝、微信、QQ钱包、刷卡支付、移动支付等提供的消费对账单)来确认资助款项的具体用途和去向,从而确保学生真正地将资金运用到日常学习、生活等需要的地方,而不是大肆挥霍。同时,将定期核查的电子账单归档保存,建立起贫困学生的诚信档案,这有利于增强贫困学生的诚信意识,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当然,追踪到的贫困学生各项消费状况不能随意公开和泄露,要注重对学生隐私的保护。

(四)將资助和育人结合,做学生的领路者

资助价值最高的体现是育人,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1.自强教育。辅导员不仅要深刻细致地做好资助工作,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引导贫困生提升自身能力,促进自我成长和发展。关注贫困生的身心、品格与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升资助育人实效。引导贫困生合理规划时间,避免因勤工助学而占用过多精力和时间,影响学习成效。教育贫困生珍惜在校学习的宝贵机会,重视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积极地参与学生活动,充实自身,高质量完成学业,学到真技术、真本领,让贫困生能够及时地、高水平地就业,从而帮助其家庭实现学生带动全家脱贫的目的。

2.心理培育。大学生中易引发心理问题的,贫困生占据相当一部分。辅导员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活动,积极与外界交流,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在资助过程中,辅导员要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规定,切实加强学生资助信息安全,保障学生利益不受侵犯。

3.诚信教育。诚信意识的缺失直接导致精准认定的偏差。辅导员应重视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贯穿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主题班会、诚信宣誓、诚信签名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让学生意识到“伪贫困”是不道德、不可取的,引导大学生诚信做人、诚信立身,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广泛开展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4]。

4.感恩教育。“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的感恩教育不能好高骛远,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应从做好小事做起。诸如教育学生主动与老师打招呼,帮助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等。关爱理解父母,通过给父母写一封感恩的信,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等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感恩学校,积极参加校内社会实践活动,多参加健康丰富的文体活动,培养自强、自尊、自信的精神和乐观、豁达、宽容的人生态度。感恩社会,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引导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其他人,教育其知恩图报,反哺社会。

四、结语

当前我国“精准扶贫”战略深入实施,高校资助力度加大,资助方式多样化,资助目标不断优化。辅导员应紧跟国家资助政策新思路、新做法,全面落实国家精准帮扶政策,不断探索对大学生济困救贫的方式方法,构筑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结构体系。在努力体现科学资助和公平资助的同时,实现育人成才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R].2017-10-18.

[2]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Z].2017-07-15.

[3]齐怀峰.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贫困生类别的判定[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8(05):74-76.

[4]刘健,廖巍,祁华.高校学生资助诚信教育创新模式研究[J].学理论,2015(15):136-137,146.

猜你喜欢

精准资助辅导员高职院校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