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毅行小镇到万物启蒙

2019-08-02徐飞供图富文中心校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心校竹子万物

本刊记者_徐飞 供图_富文中心校

中国文明的传统,是从乡村大地的万物中孕育出来的。而随着城市化进程,乡村学校也随之衰落。当万物启蒙回到乡村,它带来的不仅仅是课程,还是一种重建乡土的信心。

“女儿的教育算是有寄托了”

从杭州市到淳安县富文乡,有两条路径:一条是坐高铁到千岛湖高铁站,再转大巴到汽车北站,换中巴到富文乡——这是大多数外地人第一次去的首选路径。另一条是坐汽车到淳安千岛湖坪山汽车站,再换乘中巴到富文乡——这是当地人推荐的路线。

车开到富文,远远就看见一栋房子鹤立鸡群般矗立在青山绿水间,房子朝向马路的一面墙全是红色基调的涂鸦——中心是三个建设新农村的人物形象,两侧有五星红旗、天安门、长城和一个象征干劲和力量的大拳头。

邻座的阿姨得知记者要去富文中心校,提醒坐过站了,这是富文乡政府。沉默的司机停了车,阿姨说,下车往回走,过一座桥往坡上走,很快就能到目的地。

不到十分钟,记者就站在了富文中心校门口。校园不大,但是让人眼前一亮——一个个三角形的小房子色彩纷呈,像极了仙境里的童话城堡。

挨着中心校坡岩下的一家,男主人叫赖根有,女主人叫何华女,夫妻俩四十来岁,从邻村来富文乡做室内建筑安装,有个小女儿就在中心校读三年级。当问到万物启蒙,何女士马上说是不是那个茶课程,女儿上周正好上课,发了一本书,内容很新颖,感觉很有趣。

说到小孩教育,夫妻两个打开了话匣子——原来他们家还有个老大,28岁,目前在杭州打工,小时候顽皮,老师不怎么管——因为认定了学不好,就一直放任。等他们意识到问题,小孩已长大成人了。两口子翻到本刊今年2月号里的《世界上没有坏学生,只有坏老师》一文,特别认同。

“现在的学校好,中心校校长能干,老师负责,女儿的教育算是有寄托了,比她哥的命好。”何女士感慨道。

毅行教育“牵手”万物启蒙

来富文乡中心校前,姜蔚颖校长在县城初中任职,学校大,学生多。那时她就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感受:要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兴趣特长,建立理想和抱负,从初中抓起已经太迟了。

“大多数孩子在很多方面都已定型,几乎很难再扭转、纠正。加上升学压力,能够展开的教育空间实在是非常有限。”姜校长主动申请到乡村小学校来。一来乡村小学校面临社会和家长的要求和干扰要小很多;二来小学人数相对较少,做事比较好操作,也灵活,方便制定策略。

“能不能从孩子可塑性最强时,就给予他们一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再给他们提供各种体验平台,让他们在体验中找到人生发展的方向,终身去追求,这样他们将来的人生也许就会幸福很多。”

恰好在2015年,杭州市教育局发现本市的城乡教育均衡化指标较其他各项指标都要落后,就组织开展了一场乡村学校调研。重点调研的是淳安、建德、桐庐这些地理位置偏僻、生源在两百人以内的小规模学校。结果发现这些学校都面临着逐渐萎缩、师资流失的问题。之后,杭州市教育局提出了农村小规模学校整体综合改革项目。2016年2月,富文中心校成为首家试点校。

2015年8月姜蔚颖校长到富文中心校,就面临学生人数逐年下降的难题。第一年153人,第二年135人,第三年就落到122人。今年春季是119人——家里条件好的、有资源的都把孩子带出去了,剩下的都是条件差的和留守儿童。学校老师以前大多是一种养老心态,师生几乎都不参加县里的各种素质教育活动和比赛,没有荣誉心,缺乏教育热情。

为扭转这种局面,姜校长提出“毅行教育”。所谓“毅行教育”,不光取其字面上坚持不懈行动之意,最关键的是要养成良好的、有益终身的行为习惯,找到自己的生命方式,有目标、有毅力去坚持。小学阶段,是小孩子童蒙养正基础功夫的关键期。

富文中心校姜蔚颖校长

抱着这个愿景,姜校长的思路是以孩子为主,建设一座孩子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毅行小镇”。因此必须研究孩子的成长规律,小镇得适应孩子的身心特点。首先须充满童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玩带学以乐带学;其次是沐浴自然,乡村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裕,这种地域优势非常值得去挖掘;第三是弥漫文化,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有各自特有的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富文有麦秆扇和魁星舞,这些要由老师带着孩子们去了解,认识,甚至继承。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意识,富文中心校和万物启蒙才结下了不解之缘。

“万物启蒙是以万物为教材,链接文化、链接地域、链接风物。所谓一物一世界,我们去研究它,一个物就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了,它背后有文化支撑,链接的是有情感的人。”姜校长说。

万物启蒙“茶”课程上,小朋友用科学的方式观察茶树,并用美术形式展示出来

“竹物语”课程营的手工编织活动

“毅行小镇”的“镇长”沈东洁现在念五年级,两年前她从杭州的读经班转到中心校。远在台湾的爸爸不了解中心校的情况,始终认为在杭州、上海那边念书才是好的选择。而热爱自然和传统文化的妈妈觉得中心校的环境、氛围非常适合女儿的成长。

四年级学生曹雨馨,今年十岁,去年从杭州市茅以升小学转回家乡。她说没想到家乡的校园这么美,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游戏场所——不但可以荡秋千,滑长滑梯,还可以攀岩,爬绳网。目前她是毅行小镇负责接待访客的六名小导游之一。

读竹物语

富文乡中心小学与万物启蒙结盟是源于学校委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学术办学,而万物启蒙正是研究院“寻找乡村小而美”学校项目的课程合作方。

姜校长在河南濮阳参加年会时,钱锋老师做万物启蒙课程分享。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官网上有很多钱老师的课程资源,姜校长早就收集观看过。

在她看来,万物启蒙课程和“毅行教育”的某些想法不谋而合。更让她惊喜的是万物启蒙课程设置里有强烈的思辨性:学问、学习的方向是要让孩子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思考、争辩、展示,对培养孩子的自信,锻炼交往能力大有益处。这种思辨性通往独立的思考,这是以前的教育所缺失的——以前更多的是让孩子被动地去接受,人云亦云。

去年十一月小雪过后的周末,万物启蒙团队带着二十多个杭州市的小朋友首次到淳安富文中心校参加“竹物语”主题周末营。

周五晚六点半,小朋友们刚到中心校的那一刻让姜校长印象深刻:月亮刚刚升起来,山间云雾缭绕,半透明的彩色小房子层层叠叠,在月光和灯火的映照下宛若梦幻城堡。小朋友们像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尖叫着冲进来。

“竹物语”课程在竹林开展,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触摸、敲打、记录,听当地的农民爷爷讲述竹子的年龄如何辨别,闻一闻竹子内部薄膜的清香味,挖起竹鞭找到了未萌出地面的笋芽儿,还发现一片竹林的竹子全是一家亲——原来它们共享一根竹鞭。

在开放和轻松的环境里,小朋友们萌发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为什么竹叶的边缘是锯齿形的?为什么竹子有竹节而狗尾巴却没有?为什么竹子的枝条都从竹节这里长出来而不是其他地方?为什么竹节底部长得密?看着那一双双闪闪发亮的眼睛,所有在场的老师都感受到了孩子们好奇的天性被激活后,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有多强烈。

在绘制竹子分布地图环节,为了让孩子们理解一根竹子生长背后的各种因素,万物启蒙团队的孟老师用一根绳子带着大家玩起了地球围绕太阳转的游戏。孩子们对纬度高低和太阳光照的关系,对洋流、季风等地理知识有了粗浅认知。

竹编竹玩具环节,邀请淳安当地的竹编艺人手把手教小朋友们制作竹器。在学会了最简单的篾片编织手法之后,小朋友们在学校草坪上自由创作,作品有发箍、皇冠、臂环、宝剑、装蝈蝈的小篮子,以及二维码。

能飞上天的竹蜻蜓让城里的小朋友们兴趣高涨——他们以前都没有见过,当他们自制出这么简单又神奇的小螺旋桨,小手一搓,然后在山谷间追逐着一只只向着蓝天飞翔的竹蜻蜓,这样的乐趣会给他们的生命带来多么美好的记忆!

用餐时,学校准备了笋干肉、雪菜冬笋、脆丝笋条、竹筒饭,跟“竹物语”主题非常契合。

让小朋友们惊喜的还有很多,比如古代的书籍竟然是竹子做的!穿越回去,我们应该怎么写字呢?小朋友们握着刀笔,工工整整、小心翼翼,控制着笔尖与光滑的竹片接触时的力度分寸,在竹简上刻下字迹。

竹子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衍生出的不只是各种实用物品,还被赋予了含蓄内敛、谦逊高洁等人文象征。小朋友们认识历代竹文化先贤,给名人们排排座次,展开辩论:“我认为王子猷的不近情理恰恰是真率的性格。”“喝醉酒的刘伶虽然比喻粗俗,但他在自己家里脱衣服喝醉酒就是他的自由,这没什么好指责的。”……

从自然之竹到器用之竹,再到文化之竹。从具体实物到高度精神化,万物启蒙的课程架构让人惊叹。

馥郁的人文关怀

现在,姜校长要求每位任课老师先学习万物启蒙团队编写的教学案例手册,去体会“学问思辨行”的设计过程以及备课思路,然后运用在自己的课堂上。起初不妨移植、照搬专家的,重点是得破掉以前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万物启蒙设计的教学法操作性很强,所有科目都可用类似方式去寻找内容,设置具有吸引性的核心问题。然后通过一些脚手架支持,让孩子自主去讨论探究。基本模式是一个核心问题加几项活动,这就足以改变老师的惯性思维。”姜校长说。

“而这样的课,实在是对老师的一个挑战——需掌握丰富的历史、地理、人文知识,花费时间查大量资料才能够驾驭,有对文化底蕴的理解和要求,而不是简单的知识教学。”姜校长的药方是“全科包班”和“主题融合”。这和万物启蒙最早在北京做课程实验时是异曲同工的。

全科包班的具体实施,即除了专业性强的音体美之外,其他科目都由两个老师来包班所有课程,一个老师至少上两门课,视其特长来定。比如一位语文老师,可从英语、科学、品德、计算机、综合实践课程等任选一科,如此一节课的形式可以是学数学二十分钟,学科学十分钟,还有音乐、绘画等等。

如此设置的另一目的,是让老师去寻找不同学科之间的共同主题,与生活融合,因为孩子们的学习都是为生活做准备,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全科包班能加深师生感情,提倡给留守孩子更多的陪伴。”姜校长心系这些孩子。学校还特设了德育导师制度,每位老师带五六个孩子,高段和低段混搭,组成一个爱心家庭,留守儿童被分插其中。学校组织游学、聚餐时,就以爱心家庭为单位。良苦用心,是为了避免给这些孩子贴标签,让他们远避异样眼光。

记者离开富文中心校时,注意到路面整洁,山水灵秀,连活动垃圾桶都被环卫工人擦拭得干干净净。过了富文桥要到乡政府时,远远看见几个采茶人,其中一位是小导游曹雨馨的奶奶。

雨馨从杭州来富文之后,上过两次万物启蒙课程,一次是去年的竹物语周末营,另一次就是今年刚开设的茶课程。

她至今还保留着竹物语周末营的纪念品——笛膜。

姜校长理想中的毅行小镇,考虑学生身心成长规律,需注重三个方面:充满童趣,沐浴自然,挖掘本土的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中心校竹子万物
万物皆可折
万物生
“小淞果”在大学校里幸福成长——上海市宝山区淞南中心校少先队活动掠影
Module6 Unit 1 Can I have some sweets?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假如万物会说话,绝对会把你萌化
快乐书画坊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笏石中心校书画展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