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设”落地生根,“生成”花繁叶茂
——例谈“抓子儿”童谣游戏的组织与实践

2019-08-02羌轶君

好家长 2019年6期
关键词:童谣豆豆玩法

文 羌轶君

“预设”是指教师根据教育教学内容,依据幼儿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经验,以多种形式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是活动开展的基础,是知识技能落实的依靠。“生成”是幼儿在活动中依据自己的兴趣、经验、理解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创设性活动,它是活动开展的诱因和知识技能提升的基石。

教育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预设”是纲,“预设”可以让活动有组织、有形式、有抓手,“生成”是要,“生成”可以让活动更饱满、更生动、更自主、更活泼。下面我结合“抓子儿”童谣游戏的组织与实践,谈一谈在游戏中如何让 “预设”落地生根,让“生成”花开叶茂。

一、“抓子儿”童谣游戏的预设

(一)题材选择

一天,幼儿意外地发现植物角里有很多装在玻璃盒子里的豆豆,就偷偷地拿出来把玩。散落在桌上的豆豆被几名幼儿拿着在弹、扔、敲、藏……教室里的气氛甚是活跃,幼儿玩得不亦乐乎。幼儿自由地无意识地玩耍,有时候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怎样让豆豆发挥出它的教育价值?笔者联想到自己童年时代的“抓子儿”游戏,决定和幼儿一起来探索豆豆的新游戏。

我问:“怎样让豆豆方便用手去抓?”“将豆豆连成串。”“用袋子装。”……幼儿们你一言我一语。我们选了简单易操作的方法,把豆豆连成了串。用多少颗连成串呢?10颗?20颗?幼儿都喜欢数量多的,那就试试吧!10颗豆豆串在一起放在幼儿的小手里好像还嫌多,最后我们决定将5~8颗豆豆串在一起,取名“豆豆串”。

“抓子儿”游戏的材料其实随处可取,一个小布袋或一把沙土、几个小石子都可以。幼儿制作“豆豆串”的过程就是亲近自然的过程、玩乐的过程,还是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幼儿成为游戏主人的过程。

(二)目标预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各年龄段幼儿动作发展目标,“协调的动作”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指南》还提出要创造各种条件促进各年龄段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发展。第一次玩“抓子儿”童谣游戏,教师预设了三个游戏目标:(1)熟悉游戏材料,自主探索不同的游戏玩法。(2)锻炼双手的灵活性,能单手抛接和双手抛接。(3)边游戏边说儿歌,手、眼、口动作协调。

游戏中我们发现: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抛接的准确率还很低,亟待提高。我们有针对性地增加了精细的桌面游戏材料和投掷类户外体能游戏,助力幼儿接近发展“目标”。游戏目标的确定是建立在全体幼儿的发展水平基础之上的,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进行调整,这要求教师既要熟悉《指南》,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确立合适的发展目标,还要树立生成意识,在预设目标时善于“留白”。

(三)过程设计

“抓子儿”游戏的产生是偶然也是必然,游戏起因是幼儿对豆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幼儿对玩具有本能地抛、接、撒、碰等把玩需要。此外,大班幼儿有了社会性发展的需求和探索外面世界的欲望也是游戏的诱因。追随幼儿的兴趣,我们预设的游戏过程如下:(1)尝试豆豆串的不同玩法。(2)了解一组豆豆串的游戏玩法和规则,并逐步完成。(3)用精简的语言表述游戏的过程,并表示愿意与同伴分享。

游戏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去了解“豆豆串”游戏的时代背景、游戏的意义和价值、游戏时的注意事项等,还可以进行“儿童游戏大变迁”问题的交流探讨。而这些预设能否实现,最终还是由幼儿决定。

二、“抓子儿”童谣游戏的生成

(一)目标的变通

初次游戏,大部分幼儿双手笨拙,进行抛接动作困难,无法实现目标。通过多次尝试,幼儿不仅能够准确地“抛接”,还能做到准确地“抛抓”,成功率较高。游戏一周后,教师及时调整游戏目标:(1)能准确地抛接或抛抓物品。(2)根据游戏内容,自主创编游戏儿歌,表演时手、眼、口动作协调。(3)探索三种以上游戏玩法,体验成功的快乐。作为教师,只有对幼儿足够了解,对游戏活动生成的可能有足够的预测性,在实践的游戏活动中才会提供生成的契机,并给予及时指导,做到“有备而来”,这样的生成才更显生机。

(二)活动的丰富

幼教专家高杉老师说:“幼儿教育的真谛,不是在书桌旁构建起的理论与权威的学说之中,而是在孩子之中,在实践之中。”在幼儿眼中,“豆豆串”是百变的,有时它是沙包,他们可以玩“丢沙包”游戏;有时它是“骰子”,他们可以玩“跳房子”游戏;有时它是粮食,他们可以玩“蚂蚁运粮”游戏;有时它又是大石头,他们可以玩“打大野狼”游戏……幼儿自发生成诸多游戏,这些新玩法、新组合、新游戏,不仅促进了幼儿动作的发展,还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生活因丰富的游戏而更加多姿多彩。

(三)情感的交融

童谣游戏是融童谣与游戏为一体的新型游戏,它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抓子儿”游戏中,教师提示幼儿用精练的语言进行表达,幼儿的语言精彩纷呈:“抛过头顶,我接住它。”“小豆豆,一串串,丢一丢,抓一抓,要比赛,石头剪刀布。”有表现游戏成功后喜悦的语言,如:“豆豆串,你真乖,在我手里,最听话,我抛得高,我接得到,你说我呀棒不棒!”也有表现游戏失败后的沮丧的语言,如:“小豆豆,串成串,抓一串,抛上天,一不小心,没抓住,唉,怎么这么难?”还有表现越战越勇的语言,如:“大把全抓,小把扣杀。”而有的幼儿却在屡屡的失败中丧失了信心,从他们编出的童谣里就能感受出来:“为什么我总是抓不住?”“坏豆豆,你不听话。”当这些“意外”出现时,可能会影响幼儿的心情,可能会打乱游戏的节奏,教师要及时找到原因,帮助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时解“困”,让幼儿的活动重新回到正轨。

(四)兴趣的培养

童谣游戏的流程是由许多环节组成的,游戏的各环节环环相扣,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比如闯关游戏,幼儿一一闯关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游戏动态过程中,幼儿是自由的、自主的,更是不停变化的。有的幼儿将冰球游戏和“抓子儿”游戏结合起来玩,不停地移动豆豆串,在守门的同时进攻他人,豆豆串攻进对方球门为赢。教师发现幼儿的兴趣或游戏规则发生转移时,完全不必按部就班地去打断幼儿或制止幼儿游戏,而应满足他们新的“需要”,支持他们“另起炉灶”。因为,幼儿的潜能在宽松、安全的环境中被激发,就会不断生长生成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的推进必须考虑到幼儿的情绪、兴趣、意见、观念等因素的变化。

三、预设与生成辩证交融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对预设的超越。在预设的实施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和已有经验,顺应幼儿的学习规律,鼓励幼儿的个性化表现,才能实现预设和生成的有机融合,创造出智慧的火花。

(一)预设为生成明思阔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童谣游戏为幼儿创设的是一个开放的环境,让其自主选择、自由结伴、自主活动,是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有效载体。动态的游戏过程,虽然无法预见游戏所产生的全部结果,但要善于在预设中将更多目光投向幼儿,面对不同的个体,需要有充分的预设,才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生成精彩。比如闯关游戏时,幼儿的游戏水平参差不齐,他们过关的时间有先有后,教师在预设的时候,要考虑大多数幼儿的游戏水平来制定过关的标准,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成功的体验。

(二)生成为预设丰羽壮翼

游戏活动是一个复杂的人与人的交互系统,它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任何周密的预设都可能遇到“非预期性”的事件和问题。“抓子儿”童谣游戏来源于传统的民间游戏,它的玩法花样非常多,反复抛,反复接,循环往复,轮次越多,难度越大,技巧也越来越高,也就越有趣味。“母鸡生蛋”“小鸡啄米”“老鼠运粮”“手心手背”等,是幼儿根据游戏的难易程度给游戏取的名字,这充分说明了幼儿对“抓子儿”游戏的兴趣,也说明游戏启迪了幼儿的智慧。他们在活动中创意生成、精彩迭出、异彩纷呈,收获了别样的精彩。

当预设遇到生成,要给生成让路;当生成遇到预设,要让预设舒展。让预设和生成为童谣游戏的发展携手前行。

猜你喜欢

童谣豆豆玩法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自由自在的豆豆
零跑的新玩法
鸡蛋托的创意玩法
唐豆豆的意外惊喜
TPP的新玩法
我是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