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遗物看毛泽东的廉政观

2019-07-31尹胜红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遗物

[摘要]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示范基地。韶山馆珍藏有毛泽东晚年遗物6400余件,这些遗物是毛泽东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蕴含着一代伟人的生活习惯、生活特点等信息,体现了一代伟人的生活情操和人格风范。本文以毛泽东遗物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毛泽东的廉政观。

[关键词]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遗物;廉政观

[作者简介]尹胜红(1968-),湖南韶山人,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文物部,文博馆员,研究方向:毛泽东生平思想研究。

[中图分类号] A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06-0004-04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韶山馆珍藏有毛泽东晚年遗物6400余件,这些遗物是毛泽东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蕴含着一代伟人的生活习惯、生活特点等信息,体现了一代伟人的生活情操和人格风范。毛泽东是廉洁从政的典范,这些遗物也是毛泽东廉洁从政最有力的佐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的廉政观。韶山馆现已成为党性教育特别是廉政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

毛泽东廉政观包括很多方面,内容十分丰富,如注重思想上防腐,将廉政建设与党的根本宗旨紧密联系起来,从思想上告诫全党要自律,警惕腐化倾向;把“廉洁奉公”提升到无产阶级本性和共产党性质的高度去认识,从而解决全党的思想认识问题;提倡全员参与、民主反腐、建立反腐败的监督机制;整黨整风、从严治党,在实践中对蜕化变质者发现苗头及时制止,对腐败分子一律严惩,毫不手软;注重榜样的作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树立廉政建设的楷模等等。

那么从毛泽东遗物作为切入点,又能反观或是挖掘出毛泽东的哪些廉政观呢?

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高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实现廉政的根本前提

胡锦涛曾说:生活作风不是小事。这里的“生活作风”在内涵和外延上丰富而广泛,但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又十分具体。人们的吃、穿、住、行、娱都是生活作风的重要内容,不仅体现出生活习惯、生活特点、生活方式,更折射出思想情操和人格风范。毛泽东遗物大都为生活遗物,从类别上看,主要是衣、食、住、行、娱等方面的物品。通过这些生活用品,能十分清晰地还原毛泽东生前真实的生活情景,一窥人民领袖的生活习惯、特点、情趣,感受一代伟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践行廉洁从政的无比高尚的人格风范。

毛泽东遗物是一代伟人为党为民辛勤工作的真实见证。一盏陈旧的景泰蓝台灯,灯罩上被烧焦的痕迹依稀可见。普通的饼干盒是当年毛泽东挑灯夜战时存放充饥的饼干用的。中南海木工班为毛泽东定做的提饭篮向人们诉说着一代伟人一边工作一边用餐的生动故事。帆布旅行袋是外出考察时用的,里面经常装着居家常用的物品。毛泽东常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能带的都带上,不给地方上添麻烦!转战延安时用的一个望远镜已经十分陈旧了,但他舍不得换新的,外出时总是带在身边。一根普通的竹拐杖是毛泽东在杭州登丁家山时从农民家砍的,当时他嘱咐工作人员:一定要给钱!毛泽东将这根拐杖带回了北京,后来,无论是在中南海散步,还是外出视察都喜欢带着它。1965年,毛泽东在长沙小住,随身带着的就是登丁家山在农民家砍的那根拐杖,期间,胡志明来中国访问,专程从北京飞到长沙见毛泽东,有一天散步时,胡志明想用自己的拐杖跟他交换,毛泽东认为胡志明的拐杖太高级,不肯换,并且风趣地说:“就这根讨饭棍跟你换?换不得,你的太漂亮了。”

一件件遗物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既体现着人民领袖的生活习惯、生活情趣,更折射出一代伟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情操和人格风范!许多党员参观毛泽东遗物展后受到深刻教育,感叹:“党风在此!”

毛泽东遗物普通之极,即使寻常百姓之家,也不过如此。面对这些普通的生活用品,人们难免充满疑惑:毛泽东地位这么高,权力这么大,生活上为何如此朴素、如此清廉?一个人有了地位有了权力,究竟应该怎么生活才不枉一生?面对毛泽东遗物,即使是平凡百姓,也不得不对自己的人生重新进行思考,何况共产党员!

而毛泽东一生之所以能够始终践行廉洁从政,归根结底是因为他能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守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早在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将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1944年9月8日,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上讲话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这一概念。从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经常提醒全党不仅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且还要克服一切脱离群众的偏向,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他还多次强调“我们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毛泽东在党内倡导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并身体力行,最终将这种精神确立为党和政府的根本宗旨。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再是口号,而是真真切切的行动指南时,就不难理解毛泽东遗物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更不难理解毛泽东生前的勤奋清廉的生活选择了。当一个人的心中从来没有自己,却时刻装着人民时,“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也就理所当然了。

因为在毛泽东看来,为人民服务和为政清廉是辩证统一的,要做好人民的勤务员,就要在政治上保持廉洁作风,而只有保持廉洁作风,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显而易见,毛泽东遗物所体现出的高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实现廉政的根本前提,是与毛泽东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的。

二、艰苦奋斗作风是实现廉政的重要保证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被当作是毛泽东时代艰苦生活的写照。然而,与其说这是那个历经战火硝烟后一穷二白时代的生活描述,还不如说是对在战争创伤面前奋发而起的共产党人奋斗精神的讴歌。作为这群奋斗者的领袖,毛泽东不仅时刻告诫全党要保持革命年代艰苦奋斗的作风,更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生活上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毛泽东遗物中有好几个热水瓶都反复修补过,生活账中关于修补开支的记录比比皆是。他的一件睡衣上打有73个补丁,一双皮拖鞋一穿就是二十年,上面打了好几处补丁。他把缩水后的内衣送到厂里拼大接长后继续穿,他竟然穿着打有罗纹补丁的裤子会见英国工党领袖前首相艾德礼,并玩笑着说:没关系,谁会看我后面。这是毛泽东太随意吗?不是,因为当时工作人员在衣柜里找不到更好的裤子了。他不允许工作人员扔掉破了的毛巾和小面巾,说:可以用来补毛巾被。他嘱咐工作人员到北京火柴厂买来火柴棍,因为用过的空火柴盒还可以重复使用。有人说,毛泽东这是“恋旧”,这真的是“恋旧”吗?未必尽然!

因为在毛泽东看来,只有具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品德的人,才能以艰苦奋斗和节俭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才能适应和忍耐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才能“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才能在胜利后,在成绩面前,在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下做好人民的公仆,才能做到清正廉洁。因此可以说,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实现廉洁从政的重要保证。

毛泽东一生强调节俭,而节俭正是艰苦奋斗的前提。战争年代,他用同一条毛巾洗脸擦脚,戏言“脚比脸辛苦”。他说,“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因此,节俭的目的十分明确,是为了革命。新中国成立后,生活条件逐渐改善,毛泽东号召全党“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他从苏联访问归来,在哈尔滨短暂停留,发现当地官员住洋楼吃宴请,感到问题严重,忿然题词:“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

“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这就是节约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毛泽东把勤俭和节约当作一个重要原则贯彻于新中国建设的各个领域。在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扩大)上,他再次强调“要提倡勤俭持家,勤俭办社,勤俭建国。我们的国家一要勤,二要俭,不要懒,不要豪华。”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他又专门讲了节约问题,指出“我们要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但是我国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这是一个矛盾。全面地持久地厉行节约,就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个方法”,因此“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

毛泽东之所以伟大,就因为他不仅是语言伟人,更是行动巨人。他是勤俭和节约的倡导者,更是实践的楷模和典范。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身边工作人员改善生活条件的建议,毛泽东总是意味深长地说:没有条件讲究时不讲究,这个容易做到。有条件讲究时不讲究,这个难以做到。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做难以做到的事!一件件破旧的遗物,体现出的不仅是毛泽东一生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更反映着毛泽东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有了艰苦奋斗作风的保证,共产党人才能固守清贫,勇往直前,才能执政为民,清廉如水!艰苦奋斗是实现廉政的重要保证。

三、遵章守纪是实现廉政的关键

新中国建立后,为了防止党内官僚主义,杜绝贪腐现象,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毛泽东是这些政策和规定的重要制订者,更是这一系列政策和规定的贯彻者和执行者。他要求其他党员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其他党员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

任何法律、法规和制度贵在于行,要想永葆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关键是要严格执行有关反腐倡廉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为维护法律的权威,毛泽东反复告诫广大干部要“学点法学”,做守法的表率。毛泽东遗物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他带头遵章守纪的情况。

卫士长李银桥为毛泽东管理家庭开支,制订了一份《首长薪金使用范围、管理办法及计划》。毛泽东认为制定这样的管理办法好,但对其中每天三元伙食费的标准持有异议,认为高了。李银桥解释说里面包括了来客的招待费。此后,毛泽东就按照这个办法定期检查家庭开支情况,防止浪费。

以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的关键是防止特权滥用。禁止凌驾于制度之上的特权人物或阶层存在是保证制度执行的关键。毛泽东终生反对特权,不利用个人权利为自己、家人、亲友等谋取任何利益。作为领袖,他要求自己同普通公民一样,看病使用诊疗证,购物使用购货证。他经常要到人民大会堂开会见客,每次都嘱咐身边工作人员按规定向大会堂交纳餐费、茶水费等。从1964年7月23日到9月22日的两个月间,毛泽东便给人民大会堂交纳便餐粮票5.5斤。纪念馆现保存有毛泽东交粮票收据93张,涉及上海锦江饭店、湖南省委接待处等数十家单位。

吸烟在毛泽东生活费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晚年,保健医生提议他使用过滤嘴以减少香烟对身体的危害。烟嘴是外交部在国外购买的。毛泽东遗物中有一张购买烟嘴的《往来款项结算通知书》。中南海管理局武健华批示:“遵照汪副部長(注:汪东兴)指示,托外交部办的。共两打烟嘴,合人民币94.23元。可请总务科在首长招待费中报销。请张局长批报。”毛泽东知道后坚决反对,坚持自掏腰包。于是汪东兴不得不批示:“在毛泽东稿(费)内报销。请张仙朋同志阅后报销。”

毛泽东一生律己很严,对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同样要求严格。他绝对不许家人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谋取特权。比如不准女儿吃小灶,反对小孩用他的诊疗证到北京医院挂号看病。李讷在北京医院住院时,一切按正常规矩办。

李敏后来回忆说:“爸爸对我们是既爱又严。他处处事事时时严格要求我们,不许搞任何特殊,又处处事事时时流露出他对我们既丰富又细腻,充满温情的父爱。”①“爸爸的严管,是要我们恪守本分,即办事、说话要有分寸,接人待物要懂得礼貌。爸爸要求我们扎扎实实地干事,堂堂正正地做人。要求我们生活上绝对不许有一点特殊。在外人看来,我们好像完全是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都有人照顾,只要我们一开口,好像什么东西都会有,什么事情都能办到一样。其实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呀!”“我们家的伙食也极为简单,和一般家庭生活没有什么两样。”“困难时期我们也和全国人民一样,咬紧牙关,勒紧腰带。”②

毛泽东对亲友充满热爱之情,但从不利用自己的职权为亲友谋取任何利益。因为他心里装着的是普天下的工农劳苦大众,他一直想着的是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从来不把自己视为“毛家的主席”。对于亲人想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解决工作和升学等想法,毛泽东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们要自己设法找到工作,对于不合乎政策的要求,都一一拒绝了他们,并坦诚地和他们说明原因,鼓励他们做好现在的工作,或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及其他正常途径求得工作,或是在家乡安心务农。当有恩于他的表兄文运昌写信给他的秘书田家英,希望解决部分外家子弟上学、招工问题时,毛泽东批示说:这么多人介绍工作,人民会说话的。毛春秀是他的族姑母,写信要求帮儿子调动工作。毛泽东回信说:“调你儿子做财经工作一事,我不能办,要在当地所属机关自己申请,乞谅为荷!”他还给表兄文南松写信解释说:“运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荐,宜由他自己在人民中有所表现,取得信任,便有机会参加工作。”他给妻兄杨开智回信,说:“湖南省委派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

由于毛泽东常与文家亲友保持书信往来,还陆续接了文家一些亲戚到北京相聚,有极少数人回家后变得很神气,甚至摆点架子,不大服政府管,有的甚至拿毛泽东当挡箭牌,我行我素,自视尊贵,根本不把当地政府放在眼里。石城乡党支部、石城乡政府把这些情况写成报告,托进京的毛月秋捎给毛泽东。毛泽东知道后,心里颇为不安,即刻给石城乡党支部和乡政府去了信,表明自己对文家亲戚的态度:因为我爱他们,我就希望他们进步,勤耕守法,参加互助合作组织,完全和众人一样,不能有任何特殊。要求地方政府不能因为是他的亲戚就不敢放手管理。

毛泽东视身边工作人员为子女,关心他们的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乃至情感,如李银桥、吴旭君、封耀松等的终生大事,都是毛泽东关心促成的。每当身边工作人员调离时,毛泽东除了叮嘱他们“生活有困难就给我来信”外,临别赠言还总少不了这样几句话:“安心搞生产”,“要夹着尾巴做人”。③

但毛泽东对他们却十分严格,不允许他们搞任何特殊,这是身边工作人员曾认真记下的毛泽东对他们的要求:“凡首长需要的一切东西,托当地代办的,必须货款两清,对方不要钱,我们就不收东西;严格认真的执行中央关于不准请客送礼的通知中五条指示,不得大吃大喝,请客送礼,公私分明,铺张浪费,不得用任何名义向地方要东西不付钱;除了有病,必须及时治疗外,不得提出非必要的特殊的医疗要求;本人生活上遇到困难,需要特殊解决的问题,应该报告领导,统一对外交涉,不得走小路,走后门。”

李敏在《我的父亲毛泽东》一书中写道:“我们用车可以,但是有规定:如果有病,发烧38度时,可乘车,但必须是上医院,否则,也不许用。”这几条要求现陈列在遗物馆的展厅里,经常能吸引观众的目光,引发他们的无限感慨。

在毛泽东的教育和影响下,他的亲戚们绝大部分都能遵纪守法,有工作的安心工作,没有工作的安心务农,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毛泽东没有任何亲戚因为与他的特殊关系而得到政策不允许的特殊照顾,也没有任何亲戚因为与他的特殊关系而升官发财、飞黄腾达的。

显然,在毛泽东伟大的思想海洋里,“人民”一词深深地烙印在其灵魂的深处。因为他深知: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早在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就颇有感触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可见人民群众在毛泽东心目的地位是何其重要。

许多人在参观毛泽东遗物展览后,面对一张张食宿票、洗衣和茶水费账单,心中感慨系之:“毛泽东心里从来就没有自己,只有国家和人民!”

当然,要实现廉洁从政仅仅依靠个人的道德观自觉自律是远远不够的。在毛泽东看来,中国共产党要跳出“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关键是通过党性教育使全体党员固守政治清明,防止贪污腐化。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郑重提出了“两个务必”,公布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把中国同志与马恩列斯并列等6条规定。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国家机关,必须厉行廉洁的、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工作作风,严惩贪污,禁止浪费,反对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共同纲领》是新中國的临时宪法,将倡导清廉写进宪法在中国是前所未有的新鲜事,但表明了毛泽东试图从法律制度层面严防贪污腐化现象滋生的决心和信心。

总而言之,毛泽东遗物是毛泽东本人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毛泽东遗物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和文化信息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历史是现实最好的老师。在更加深入地开展党性教育,加强廉政建设的今天,毛泽东生平思想及其遗物理所当然是生动有力的党性教育教材!

[注释]

①李敏.我的父亲毛泽东[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88.

②李敏.我的父亲毛泽东[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93-96.

③权延赤.走下神坛的毛泽东[M].北京: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173.

猜你喜欢

遗物
浅析垣曲汉代空心砖墓葬
疑似地球史前遗物
疑似地球史前遗物
龙门石窟万佛沟新发现
礼县高寺头村遗址
抗日老兵梁焜益世纪老人遗物的鉴辨
西班牙游乐园拒绝遗物
云南昌宁大甸山墓地出土哀牢国遗物
新疆境内出土景教遗物综述
赏析伍尔芙留给我们的《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