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序曲的影响及意义

2019-07-30盛辉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7期
关键词:序曲

盛辉

摘要: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继承了古典乐派的传统,也在其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这个时期的音乐强调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其他类型的艺术相结合,提倡发展综合性艺术,所以音乐作品大都充满幻想色彩。本文通过对《仲夏夜之梦》序曲的创作背景和内容的简单剖析,探寻其在音乐史上的发展意义,挖掘门德尔松对音乐会序曲的创新,旨在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部音乐会序曲。

关键词:浪漫主义乐派;《仲夏夜之梦》;序曲;影响及意义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7-0065-02

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乐派逐渐崭露头角,“平等、自由”的思想盛行,门德尔松作为音乐家代表之一,写出了一首具有重大意义的作品——《仲夏夜之梦》序曲。接下来主要从体裁概述、作曲家简介等方面介绍一下这首序曲的创作背景。

一、序曲概述

定义:序曲,原文ouverture,源自法文中的“开始”一词。因此,在歌舞剧抑或是戏剧配乐等音乐作品正式开始之前演奏的管弦乐曲就称之为“序曲”,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前奏式的器乐曲,是交响音乐中比较重要的体裁之一。

序曲的发展:在早期歌剧还没有出现之前,欧洲的民间艺人在露天剧场演出时,经常吹奏喇叭或者打鼓来吸引并提醒观众演出开始。而这种做法可以被认为是序曲最原始的形态,其发展也与戏剧密不可分。

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做了最早的尝试,他在1607年所写的歌剧《奥菲欧》中加入了开演前的器乐曲。可以说蒙特威尔第在众多的作曲家中是第一个为自己的歌剧谱写器乐序曲的。

歌剧序曲发展至17世纪后期,主要分支为意大利歌剧中的“交响曲”和法国歌剧中的“法国序曲”。作曲家A.斯卡拉蒂开创的意大利的“交响曲”,它由连续的三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比较快速;第二乐章则优美抒情;末乐章多用具有舞曲性质的快乐章,全曲分布为快板—慢板—快板。17世纪法国作曲家吕利在歌剧中逐渐将法国序曲这一体裁完善成型,不同于意大利序曲的是,法国序曲的开头是一段较为华丽、有密集和弦、稍慢的进行曲形式,其次是一段比较活泼的快板,最后以开始部分的重复作为结尾。所以,法国序曲由慢板开端,快板发展,慢板结束。

在最开始时,歌剧序曲与作品中的情感内容都没有很直接的联系,只是起到像早期的喇叭和鼓的作用。到了18世纪后半期,有一部分作曲家觉得,歌剧序曲应该发挥使观众提前预知歌剧情节的作用,可以简单揭示歌剧作品的戏剧内容及音乐。德国的作曲家格鲁克,是古典乐派歌剧序曲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他也致力于歌剧的改革,他追求一种质朴的音乐。他在自己的歌剧作品《阿尔切斯特》中指出:“我认为序曲应该向观众阐明戏剧中的情节,好像开幕前的剧情概述一样。”

一直到19世纪初期,有部分独立的管弦器乐曲,既不作为歌剧作品的开场,也不依附于器乐作品前的开始曲,而是作曲家按序曲的形式为在音乐会上的演奏所创作的,这类作品通常都有特定的内容,更贴近于标题音乐的性质,被称为“音乐会序曲”,多为单乐章,结构则为奏鸣曲式。

二、门德尔松简介

门德尔松于1809年生于德国汉堡,终年38岁。他是作曲家、钢琴家,曾经担任过伦敦爱乐的指挥,同时他还是一位风琴演奏家,是德国颇负盛名的浪漫派音乐家。门德尔松属于少有的在极优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音乐家,从年少时期就获得全面且系统的文化艺术知识。在这种熏陶下,他小小年纪就已经创作并指挥演奏了《仲夏夜之梦》序曲,声名大噪,此时的门德尔松也不过17岁而已。这首举世闻名的管弦乐作品取材于同名剧作《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的一部早期的富有浪漫气息的喜剧作品,在作品问世之初就受到了大众的喜爱。这是一个发生在古希腊时期浪漫的雅典爱情故事。门德尔松不但把莎翁的名作独创性地通过音乐会序曲形式大放异彩,另外他首创的钢琴曲无词歌,将钢琴的典雅纯净、精练优美发挥到极致;他在音乐的启蒙运动中,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重放光芒,鼎立推动了19世纪的巴赫复兴运动,巴赫的音乐再次重现世间并大放异彩;作为德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他与舒曼等人一起创立了莱比锡音乐学院,成为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彰显着他在音乐教育方面的卓越成就。门德尔松受导师采尔特的影响,对古典主义形式十分推崇,他追求的是一种完美简洁的音乐表达方式,并赋予作品典雅的诗意,热情地歌颂着自然,他用优雅精致的音符描绘着一幅幅音乐风景画,他可以说是位古典的浪漫主义者。

三、《仲夏夜之梦》序曲对门德尔松后期序曲作品的影响

门德尔松不愧为“音乐风景画家”,他的后期序曲作品中亦出现了与《仲夏夜之梦》序曲類似的音乐风格的影子。《赫布里底群岛》序曲是门德尔松在游历苏格兰时所作,1829年8月7日,他在给姐姐芬妮的信中说到:“为了让你了解赫布里底群岛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我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了这段音乐。”信中也内附了21小节的乐谱及主题旋律。这首序曲同样为奏鸣曲式,具有浓厚的古典气息,序曲的开始以中提琴、大提琴、大管奏出第一主题,他描绘了海面上的浪花接连不断地涌来,时而撞在岩壁上,水花飞溅的场景。如图1谱例所示:

这种平静并没有维持很久,海面突然掀起了巨浪,管乐用其雄壮的音色描述着这一切,紧接着由小提琴奏出积极向上的小二度,随后又再次出现了浪花主题,潮水的涨落让海面再次恢复平静,双簧管吹出优美宁静的旋律后,小提琴再次奏出生机勃勃的主题,并添加了变奏。尾声中,主旋律又成为了木管的弱奏,第一主题再现,大海随着弦乐器的拨奏中渐渐回归了静谧与安宁。

门德尔松由德国诗人歌德的两首短诗为灵感而作的《寂静的海洋与幸福的航行》。与《仲夏夜之梦》序曲相同的是,这首序曲也以文学作品为创作来源,也说明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与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水乳交融的特点。同为奏鸣曲式。他受1824年游历波罗的海的影响及两首诗中所描述的景象感染,将这首序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描绘海洋的平静所作的引子,这段引子宁静肃穆,像极了平静如镜、天高海阔的壮丽景象。如图2谱例所示:

《幸福的航行》出现在序曲的呈示部,由长笛吹奏出轻快的旋律,木管铜管乐器引出弦乐,并形成对比,随后乐队齐奏,旋律激昂向前,明亮光辉,象征着无惧风浪的船在不断前进。随后大提琴用更加温暖柔和的音色演奏出主题二,宁静欢乐,平稳优雅。但随后又出现了暗淡的紧张气氛,浮现出风暴漩涡的景象,但趋向于明朗,船再一次战胜了大海,晴空万里再次取代了惊涛骇浪。在结尾,船渐渐靠岸,号声齐鸣,充满了激动热切的情绪。最后同《仲夏夜之梦》序曲的创作手法,开头反复,又回到了序曲引子的静谧之中。

四、门德尔松对标题音乐会序曲的创新及意义

门德尔松的序曲作品都属于标题音乐,而所谓的“标题音乐”,就是指用文字来展现或者提示乐曲的含义,抑或是用模仿象征等来模拟自然的音响的管弦乐。其实“标题音乐”这一概念是由李斯特率先提出的,但早在19世纪上半叶,就出现了一种不是为歌剧或器乐作品服务的序曲,这种作为音乐会的开始而演奏的管弦器乐曲就被称为“音乐会序曲”。这类序曲具有说明曲中内容的标题,常有很强的情节描绘性,常采用单乐章的奏鸣曲式结构,促进了交响诗的形成。门德尔松首创这种浪漫体裁的乐曲,使《仲夏夜之梦》序曲成为第一部音乐会序曲。门德尔松用古典作曲技巧加入了浪漫派的情感表达,开创了一种新的音乐体裁,为西方音乐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王亚平.世界名曲在线听.序曲.0verture[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2]任红军,李虻.世界名曲赏与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序曲
江苏省江阴初级中学教师作品欣赏
序曲
走进课本里的春天
All in a Day’s Wok
性感序曲
市场化改革序曲 开拓奋进者画卷——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前后
春之序曲:创新聚力谱新章
春节序曲
奏响英语课堂的灵动序曲——谈小学英语导入环节的有效设计
影像里的春节序曲——记“春节文化摄影(视频)优秀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