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机制研究

2019-07-30齐砚奎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7期
关键词:机制构建学生党员民办高校

齐砚奎

摘要: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正确理解和把握大学生党员的时代特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使大学生党员时刻保持先锋模范作用,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呈现良莠不齐的态势。文章通过对部分民办高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出了民办高校学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机制构建路径。

关键词:从严治党;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7-0010-03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最鲜明的特征。党员是党的肌体和细胞,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如何,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终端体现。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情况参差不齐。为了更好地发挥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笔者对民办高校学生党员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并以此探索创新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机制。

一、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及原因调查

为了解民办高校学生党员作用发挥情况,笔者对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党员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042份,回收1001份,有效问卷993份,并就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情况进行了访谈。

1.部分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表现。课题研究者发现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总体状况较好。在调查中,92.12%的党员认为学生党员的整体状况“好”或“较好”,85.15%的党员认为在本校学生中的威信“高”或“较高”,但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有超过1/3的党员表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具体而言,部分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政治思想上不能起到引领作用。多数学生党员还是能够在思想上与党保持一致,思想政治状况整体积极向上。但也有一些学生党员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还没有真正入党,对于党的理想、信念、宗旨理解不深,缺乏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缺乏前进的动力和自觉性;有部分党员放松了理论学习。

第二,组织工作上不能起到示范作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党员能够坚守学习是第一位的原则,认真勤奋、善于思考,学习成绩居专业前列,也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各级社会实践活动。但也有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有些学生党员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甚至有些预备党员错误地认为预备考察期只是一种形式,只要跨进党的门,政治上就有了保障,因而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有部分学生党员对组织生活敷衍了事;对学校组织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也漠不关心,无法在学生中发挥示范作用。

第三,生活学习上不能起到服务作用。大部分学生党员担任过或正在担任学生干部,他们能够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勤勤恳恳为集体、同学以及学校、社会服务。但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入党后,丢掉了党的优良传统,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愿意主动为集体工作、为他人服务。当調查“当前学生党员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时,有22.74%的学生选择“党员服务奉献意识差”。

2.部分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不突出的成因分析。民办高校部分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突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社会层面看,社会环境对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起到了制约作用。问及当前影响党员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时,28.07%的党员认为是“社会环境影响”。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彼此之间交融交流交锋,价值观日趋多元,社会各类思潮汇聚,使一部分学生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怀疑和动摇;社会又面临转型发展,各类问题以及矛盾也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党员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部分学生党员丧失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受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入党动机存在盲目性和功利性;多媒体信息的发达,也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信仰、政治立场产生了影响[1]。

第二,从学生层面看,部分大学生党员自身角色定位不准确,缺乏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动力。在问及“当前影响党员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时,有1/3的学生认为是“党员自身不愿意去发挥”。部分学生党员存在着不想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观因素,也有部分党员自身角色定位不清,既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党员身份和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也不能正确认识各种消极的社会现象,无法进入党员角色,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发挥模范作用。

第三,从学校层面看,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不到位。随着高校扩招,民办高校的学生党员数量也不断壮大,但在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部分民办高校基层组织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管理的主观思维;存在党务工作人员少,发展任务重的客观现实;党员教育形式单调,教育活动效果较差;学生党员缺乏发挥模范作用的载体;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缺乏量化指标和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

二、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机制构建

针对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现状,加强机制建设,更加符合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其基本路径为:学校党组织进行顶层设计、制定目标,基层党组织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推进工作,学生党员接受并消化组织要求的信息,学校党组织通过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党员的表现,促使党组织和党员本身做出修正[2]。

1.注重顶层设计,保障学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一是构建制度体系。要制定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党内的“三会一课”制度、《大学生党员思想汇报制度》、《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制度》、《入党介绍人(或联系人)对预备党员继续教育制度》等。二是完善组织建设。党支部建设要科学合理,建议民办高校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专业上,这有利于依托专业学习的特点,形成核心凝聚力,为先锋模范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三是提升队伍素质。要努力构建一支梯次合理,党性强、作风正,既熟悉党务知识又了解民办高校特点,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工作能力强的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民办高校党务工作人员要有基本的待遇保障、政策保障、专业保障。四是组织业务培训。加强对师生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对学生党务干部、党小组长、入党联系人进行培训。五是强化质量监控。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基层党组织落实到位的管理体系,年终考核时将包括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在内的党建工作质量与学校基层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的工作业绩挂钩。

2.拓展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与入党后教育与学习的松紧程度密切相关,因此要高度重视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建立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一是要抓教育培训制度。各民办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或完善《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健全支部组织生活,办好新党员培训班,开设学生党员专题党课,听取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汇报。二是要抓教育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坚持与时俱进,从单纯的以传统理论为主转向时代精神为主,增强培训的时代内涵和实际应用性。三是要抓教育培训方式。要将党员教育与思政课教学、与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各项活动相结合;要充分利用校、院两级党校阵地认真抓好学生党员的集中培训,实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创建富有特色的教育方式;要研究利用微博、微信以及充分利用“易班”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探索党建网络化建设,使学生党员交流思想、学习理论有新平台。

3.创新活动载体,帮助学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实践锻炼是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作用的重要方式,也是检验其是否能保持先进性的重要途径。一是以参与管理为载体,锻炼能力,发挥作用。让学生党员直接参与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使他们既成为党支部的工作对象,又成为党支部工作的主体和骨干力量。另外,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着人手紧张、一人多岗的现象,党建工作队伍非常薄弱,大部分的党建工作人员都是身兼多职,让学生党员参与党建管理和学生管理可以缓解这一矛盾。民办高校可以建立课堂监督岗、班级管理岗、宿舍文明岗、党务工作岗、帮教助困岗、文明监督岗和网络教育岗,通过这七大阵地,切实发挥学生党员在带动学习、引领思想、传递文明、推动党建以及管理班级中的作用。二是以组织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党员通过实践加强锻炼。加强学生党员管理教育一定要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既要有思想认识上的提高,更要有行动上的践行,因而要搭建更多的活动平台,让党员有实践锻炼的机会,比如党员责任区、党员一带一活动等,让学生党员在实践锻炼中提高党性。三是以志愿服务平台为载体,提升学员党员素质。积极组织学生党员大力开展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党员在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传播正能量、体验社会的巨大变化。

4.完善监督约束机制,督促学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在完善原有教育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要求,探索一些新的教育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党员把党组织教育管理內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要建立监督机制。努力营造并完善党内外监督约束机制、党内外监督约束机制,实行党组织内上下监督、党员之间的互相监督以及党外师生对学生党员的监督。可以实行学生党员挂牌制度和党员宿舍挂牌制度;可以建立对大学生党员的师生民意测评制度,定期地发放师生意见调查表;可以设立“学生党员监督信箱”与“学生党员监督公示栏”,鼓励同学积极监督党员的日常行为及服务活动;可以采用橱窗公示、上网等方式公布学生党员的照片等个人信息,以加强学生党员的自律意识,起到对党员的监督和约束作用,促使学生党员们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率先垂范,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要完善评价机制。可以从考核、答辩及奖惩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机制。建立考核机制,从政治学习、党内生活、学生成绩、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社会服务、师生评议等方面制定出可以量化的具体指标,让大学生党员接受各级组织及广大师生的评价与监督。建立答辩机制,组织学生党员在支部大会上进行述责答辩,让学生党员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奖惩机制,加强大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推优表彰优秀党员,按照党章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三要规范退出机制。要坚持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对民主评议中群众反映问题比较多,而在思想上又不认识、行动上不改正的,应劝其退党;尤其对那些在理想信念上发生根本动摇、工作中根本不发挥模范作用、在学生中根本不起先进作用、根本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应坚决劝其退党。要探索建立学生党员资格审查制度,基层党组织应定期对党员资格进行审查,对因出国留学、毕业离校、中途退学等特殊原因长期不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确实不能发挥党员作用的流动党员,并且不主动与党组织联系,经多种方式寻找在一年以上仍无法取得联系的党员,学校党组织应及时讨论,准予正常退出。

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和品质,具有浓厚的服务兴趣,并能得到服务对象的认可。为此,在下达指令、执行指令、信息反馈、进行修正这一循环过程中,党组织要不断完善外部机制,同时通过不断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璐.彭凤飞.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探讨[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43-46.

[2]陈德喜.论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长效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0):22-23.

猜你喜欢

机制构建学生党员民办高校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风险社会治理下网络理性参与机制构建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我国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机制构建探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