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硕士新生的角色适应初探

2019-07-30林斗秀

关键词:题项人际硕士

林斗秀

(1.安徽新华学院 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合肥 230088;2.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合肥 230088)

一、引言

精神分析创始人Freud将适应看作是自我调节本我、超我和外部世界的结果[1]。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家Erikson认为人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会出现发展危机,如果不能很好过渡,会导致个体自我发展受限,尤其影响到社会适应,出现心理发展困惑,长期发展就会影响到人格健全。[2]硕士新生的适应,主要会涉及学习、生活、人际等方面的适应[3-5]。

李宏翰认为,当个体与新角色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变化不相适应时,就容易导致角色紧张,自我和角色出现冲突[6]。研究发现角色适应是与硕士新生的心理健康相关因性比较高。角色适应(role adjustment)指个体与其所承担的新角色或所处的新环境保持和谐状态而采取的心理调适及行为反应[6]。对于硕士新生,适应情况如何?从硕士新生适应的现状来看,部分学生能顺利度过适应期,另一部分则很难适应新角色带来的影响,并伴有躯体与心理的困惑[7]。因此,从心理健康角度去探索硕士新生的角色适应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方法

(一)被试

初始问卷选取2所大学硕士新生440人,回收问卷415份,回收率为94.32%,有效问卷398份,有效率为96.00%。其中男生200人,女生198人;应届生265人,往届生133人。

正式问卷选取4所大学硕士新生660人,回收问卷617份,回收率为93.48%,有效问卷582份,有效率为94.33%。其中男生253人,女生329人;应届生397人,往届生185人。

(二)程序

1.题目收集与编制

首先对文、理科共10名硕士新生进行深度访谈,时间在60分钟左右。发现同样的适应带来的影响,不同个体有不同的体验;随后组织一次32名硕士新生关于入学适应问题的自由讨论,并结合心理咨询实践,总结硕士新生的角色适应问题主要涉及:学习、人际、生活、自我管理等方面。在编制访谈问卷时,以他们的主观体验为主,以深度访谈收集的资料为基础,结合相关专家的看法,编制了“硕士新生角色适应”初始问卷43个题项,请4位硕士新生阅读,对题项中表述不清,不容易理解以及难以回答的题项进行修改。

问卷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Likert五级量表的“1”表示“完全符合”,“5”表示“完全不符合”的不同等级,分数越高说明角色适应越好。问卷缺失值在LISREL8.70中采用多元统计的EM算法处理[8]。

2.施测

选取2所大学全日制硕士新生440人,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初测,由研究者本人担任主试,实测时间约23分钟,问卷当场回收。选取4所大学全日制硕士新生660人进行再测,同时结合SCL-90,进行问卷的效标关联效度检验。

3.统计处理

数据分析的工具采用SPSS21.0和LISREL8.70。

三、结果

(一)探索性因素分析

项目分析采用以下方法进行:一是通过临界比率法,按照题项的显著性水平进行鉴别;二是通过相关法,得出各题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43个题项的鉴别力较高,题项的相关系数为0.35~0.69(P<0.05)。

用398名参与者的数据对43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KMO指标为0.87,Bartlett球形检验值达到0.000水平显著,说明样本适合,可以采用因素分析。选取主成分分析法,斜交旋转,通过碎石图提取公共因子。

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下列方法筛选题项:保留题项负荷值大于或等于0.4的项目;两个题项相关系数较高时,为了避免语义重复,保留一个;共同度h2大于0.16。结果从43个题项中选出22个题项作为问卷题项,并形成4个因子,题项的负荷范围在0.47~0.78之间,4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46.95%。构成各个因子的题项表明,结果与理论构想较为吻合。

(二)验证性因素分析

信度检验问卷,发现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α为0.85;专业角色适应为0.81,学习角色适应为0.68,人际角色适应为0.59,生活角色适应为0.60。信度检验结果与心理测量学相符合。

结构效度方面,研究以x2/df、RMSEA、NFI、NNFI、CFI指标来评定。参考负荷值、修正指数及理论设想,将因子2中一个题项删除,因子1中的一个题项T13调整到因子2,形成含有21题的正式问卷,能够解释的总方差为47.36%(见表1)。模型拟合指标见表2。

表1 所编问卷的因素题项负荷值、特征根及贡献率

表2 所编问题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拟合指数

为了构建健全的测量项目,进一步考察各维度与总均分的相关情况(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各维度间呈中下水平的相关,维度之间相互关联,独立性又比较强。另外,每个维度与总分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问卷的4个因子与理论构想较为符合。

由于本研究是基于心理健康编制角色适应问卷,效标检验采用SCL-90量表的得分与角色适应问卷各因子总分及问卷总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各维度及总分与SCL-90得分之间相关显著(P<0.01)。

四、讨论

(一)硕士新生的角色适应结构

本研究以硕士新生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入手,考查硕士新生角色适应状况包含4个维度(专业角色适应、学习角色适应、人际角色适应和生活角色适应),较好地反映了硕士新生在面对新环境所遇到的适应主题。由于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形式、深度水平与本科时期有根本的区别,硕士新生还未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系统的研究,研究生首当其冲关注的是所学专业研究的内容,因此专业角色适应问题是硕士新生的核心问题,给个体自我同一性带来新的挑战[8]。专业角色适应与学习角色适应既有差异性,又有关联性,学习角色适应的程度为专业角色适应创造条件。人际角色适应要求个体在社会互动中进行角色领会与角色建构,定位自己的角色身份,与团体成员相互沟通或参加必要的活动,避免角色紧张与角色退行[9]。个体对自我形象进行印象管理,使得人们对自己的印象与自己的期待保持一致,达到人际和谐,保持与人沟通、协作及亲密,避免自我孤独与角色失败,因此人际角色适应被认为是角色领悟和角色扮演的连接点。由于个体所有适应问题都是很具体的,没有“通用性”,研究生在新的环境下,生活方面的适应依然需要调适,是个体的基本需要,具有可触知性或可观察性。

表3 各维度及总分之间的相关(r)

注:**P<0.01,下同。

表4 角色适应及其维度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相关(r)

整体来看,硕士新生角色适应的研究,反映出新角色对个体行为提出新的挑战。由于不同的角色适应内容与含义存在差异,从调查结果来看,硕士新生面临的适应问题主要体现在专业、学习、人际、生活角色适应方面,当个体感受到自己这些角色适应的问题需要改变,而不去调适自己的行为适应新的条件,严重的便容易出现人格同一性危机,导致角色混乱,影响硕士新生的心理健康。我们的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者相比较发现:从角色适应角度探索硕士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单纯从适应的角度探索,更加符合硕士新生的客观现实,如果不考虑硕士新生入学前与入学后的角色问题,硕士新生与新环境的适应就难以达到和谐状态。虽然其他研究者也关注到了硕士新生的学习、人际、生活的适应问题,但我们发现研究生的专业要求与本科有本质的区别,专业角色适应也是硕士新生要面对的挑战。角色的改变本质上是个体主动地适应环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得个体去领悟与实践新角色所赋予的内涵,利用自致角色达到合理角色的目标。

(二)信、效度检验

该研究的信度检验结果表明与心理测量学的要求相符。探索性因素分析产生的4个因子,结构效度方面,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各维度与总分相关系数在0.56~0.88之间。效标关联效度检验也显示角色适应问卷与SCL-90之间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角色适应分值高,SCL-90的分值低,说明角色适应得好,心理健康程度高。探索硕士新生角色适应的心理维度达到了信度与效度要求,可以评鉴硕士新生是否顺利完成角色适应,为有效开展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借鉴。

猜你喜欢

题项人际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幼儿家长学前教育立法需求调查问卷的编制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民生新闻采访中的人际互动心理
高职学生价值观调查的研究变量的项目分析
12题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结构的多样本分析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