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州市大学生心理压力、积极心理资本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

2019-07-30

医学与社会 2019年7期
关键词:意念心理压力独生子女

赵 玉

赣南医学院心理学系,赣南医学院农村医学教育研究中心,赣州, 341000

有研究表明,自杀是我国15-34岁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1]。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自杀人数也在上升,大学生自杀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自杀意念是指个体出现了想要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是预测自杀行为的重要因素[2]。已有研究发现,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学业压力等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心理压力越大,出现自杀意念的概率越大[3]。积极心理资本概念由Luthans等提出,即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4]。现有研究表明在面对较大的生活、学业等压力时,积极心理资本水平较高的大学生更能保持乐观的状态[5]。但目前缺乏分析心理压力、积极心理资本与自杀意念三者关系的内在机制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赣州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现状进行调查,探讨心理压力、积极心理资本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从而为高校大学生自杀干预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8年3-6月,以方便抽样的方式在赣州市两所大学进行调查。以班级为单位,采用无记名方式,被调查者按要求答卷,调查员当场收回答卷并对收回的全部答卷进行审查,剔除不合格的答卷。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28份,有效回收率为92.8%。其中,医学类本科生362名,理工类本科生233名,人文社科类本科生333名;男生460名,女生468名;城市学生392名,农村学生536名。独生子女220名,非独生子女708名。大一401人,大二335人,大三132人,平均年龄(20.34±0.81)岁。

1.2 研究方法

1.2.1 学生一般情况调查。包括性别、年龄、年级、专业类型、生源地、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单亲及人际关系状态。

1.2.2 Beck自杀意念量表(BSSI)[6]。包括19个自评条目,评估其自杀态度、自杀行为及自杀计划。本研究中被试在第4项或第5项选择“弱”或“中等到强烈”,则定义为有自杀意念,都选择“没有”则定义为无自杀意念。

1.2.3 心理压力问卷。参考相关研究自行设计[7-8],共26个项目,对可能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因素进行调查。涉及就业、学业、人际、经济、健康担忧和个人发展6个方面的压力。所有的项目按照其感受的符合的程度由弱到强1-5级计分。得分越高,表示其相对应的心理压力越高。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所编制各项目的因子负荷均在0.5以上(平均0.61)。

1.2.4 积极心理资本问卷。该问卷由张阔编制,共26个题目,包含乐观、韧性、自我效能感、希望4个维度,采用7级评分,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9]。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及卡方检验等,并应用R语言glm函数对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人口特征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比较

928名调查者中,在最消沉或最忧郁的时候考虑过自杀的为60人,自杀意念发生率为6.47%。其中女生(9.4%)高于男生(3.5%),家庭贫困生(9.7%)高于家庭经济一般的学生(5.4%),独生子女(10.9%)高于非独生子女(5.1%),单亲家庭学生(14.3%)高于非单亲家庭学生(5.7%),人际关系较差的学生(20.0%)高于其他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专业类型、生源地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各特征变量自杀意念发生率比较(n=928)

2.2 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

以是否出现自杀意念为因变量(无=0,有=1),对个体特征变量及心理压力各因子为自变量做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其中来自学业、人际、就业、经济和个人发展这5个方面的心理压力为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

2.3 心理压力、积极心理资本与自杀意念的相关性分析

心理压力总分与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r=0.334,P<0.001),说明压力越大,自杀意念发生率越高。积极心理资本总分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r=0.243,P<0.001),说明积极心理资本越高,自杀意念发生率越低。见表3。

表2 大学生自杀意念对压力各因子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n=928)

2.4 积极心理资本对自杀意念的调节作用

心理压力与自杀意念显著正相关,但心理压力大的学生中是否出现自杀意念可能受到其积极心理资本水平的影响。为检验这一假设,本研究通过R语言中的glm函数以自杀意念为因变量建立了3个Logistic回归模型,来检验积极心理资本在心理压力与自杀意念之间的调节效应。第一步将性别、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单亲及人际关系状态这些个人特征变量作为自变量,得到模型1;第二步除个人特征变量外,心理压力和积极心理资本两变量标准化后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得到模型2;第三步在模型2的基础上再纳入心理压力和积极心理资本的交互项,得到模型3。

表3 积极心理资本的调节效应检验(n=928)

表3呈现了3个模型的主要结果。其中,模型1偏差为409.36,模型2的偏差为302.91,差值为106.45,服从自由度为2的卡方分布,似然比检验显著(P<0.001),显示模型2优于模型1,加入心理压力自变量可以提高对自杀意念的预测力。模型3的偏差为295.47,模型3与模型2的偏差差值为7.44,服从自由度为1的卡方分布,似然比检验显著(P=0.006),显示模型3优于模型2。同时,心理压力和积极心理资本的交互项达到显著水平,即心理压力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受积极心理资本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探讨调节作用的本质,进行了简单斜率分析。将积极心理资本低于均值一个标准差的被试定义为低积极心理资本组,积极心理资本高于均值一个标准差的被试定义为高积极心理资本组,再分组以心理压力为自变量、自杀意念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当积极心理资本较低时,心理压力对自杀意念的回归系数为1.623(t=6.835,P<0.001);当积极心理资本较高时,心理压力对自杀意念的回归系数为0.739(t=2.735,P=0.006),与积极心理资本较低时相比回归系数减小,表明心理压力对自杀意念的预测力降低。由图1可更直观地看出,对于压力较大的学生,积极心理资本水平较高者与较低者相比自杀意念发生率更低。表明积极心理资本在心理压力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

图1 心理压力对自杀意念的预测效应:积极心理资本的调节作用

3 讨论

3.1 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经济条件及是否独生子女的大学生自杀意念差异明显

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6.47%,低于郭乐倩(29.5%)、王灵灵(13.04%)的调查结果[10-11],与唐芳(7.27%)、杨传维(8.0%)调查结果更接近[12-13]。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的差异可能与不同研究中的调查对象、自杀意念的检测工具、调查地区等因素有关。在以上调查中,郭乐倩使用的是Osman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BQ-R)成人版[10],王灵灵使用的是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11]。本文对调查对象个体特征变量的分析显示,女生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男生,与郭乐倩等调查结果不一致[10],与唐芳调查结果一致[12]。目前,多数研究的结论是女生的自杀危险性比男生更高[14-16]。可能由于女生更多愁善感,遇到负性事件时有更大的情绪波动,更容易产生极端的想法。此外,家庭贫困生的自杀意念显著高于其他经济状况的学生,与杨艳的研究一致[17]。独生子女自杀意念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这与杨传维等的研究结果一致[13]。可能是由于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过度保护,挫折承受能力弱,因而容易产生自杀意念。单亲家庭的学生可能由于家庭结构残缺或家庭功能障碍因而出现更多心理问题[18],这也与Song等研究结果一致[19]。

3.2 学业压力和经济压力是影响自杀意念的重要压力源

自杀意念对心理压力各因子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来自学业、人际、就业、经济和个人发展的心理压力为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心理压力越大,自杀意念发生率越高。大学生心理压力越大,越容易产生消极的想法[20]。和红等的研究指出,人际关系紧张、孤独、学业压力等因素均可能导致抑郁情绪[21],而抑郁是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进一步发现,经济压力和学业压力是影响自杀意念的心理压力的重要部分。

3.3 积极心理资本在心理压力与自杀意念间起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大学生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独生子女变量之后,积极心理资本在心理压力与自杀意念关系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对于心理压力得分低的个体,积极心理资本高者与低者在自杀意念上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压力低,自杀意念也低,体现不出积极心理资本对自杀意念的保护作用。而对于心理压力得分高的个体,积极心理资本水平较高者与较低者相比,自杀意念得分更低。原因可能在于积极心理资本使个体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状态是个体面对心理压力的保护因素。积极心理资本较高者有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能促使个体有效地应对压力性事件,从而降低压力性事件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降低自杀意念的产生。

猜你喜欢

意念心理压力独生子女
意念机器人(上)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涓滴意念汇成河
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分析
通过图片看内心
缓解心理压力的两种方法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