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州市女大学生对HPV及其疫苗的认知情况与接种意愿调查分析

2019-07-30贾鑫华罗慧娟祝冰琰

实用临床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居住地性行为意愿

贾鑫华,许 琪,杨 红,罗慧娟,祝冰琰,王 琪

(赣南医学院a.预防医学专业2015级; b.预防医学系,江西 赣州 341000)

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有20多万妇女死于宫颈癌,属于全球妇女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恶性肿瘤。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和尖锐湿疣的主要致病因素,使用预防性HPV疫苗,则能够早期预防宫颈癌的发生[1],宫颈癌在20岁以前发病率较低,20~50岁呈现快速增长。有研究[2]显示,接种HPV疫苗最有效的时间是初次性生活前及暴露前,青春期和青春期前期是最理想的接种时期。故了解大学生对HPV及其疫苗的认知和影响因素,对疫苗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赣州市女大学生就HPV及其预防性疫苗的认知情况及接种意愿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进而为预防性HPV疫苗的推广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赣南医学院、赣南师范大学、江西理工大学三所高校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赣南医学院主要为医学类相关专业,赣南师范大学以师范类为主,女生较多,江西理工大学以理工科为主,女生较少,各有不同的特点,分别体现了3种不同的大学生活环境,代表性较好。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5—8月对三所高校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制作参考国内外文献[3-7],在2018年4月进行预调查,在预调查结果反馈的基础上,对问卷进行了优化调整,进一步修改确定问卷内容。问卷共24题,包括基本资料、对宫颈癌、HPV病毒及其预防性疫苗的认知情况、对HPV疫苗的态度及HPV疫苗的接种意愿、对预防性HPV疫苗接种的支付意愿及推广态度等5个方面,知识型题目有感染因素和预防措施的考察。

HPV及其疫苗的认知情况包括“是否了解宫颈癌”、“是否了解HPV病毒”、“是否听说过HPV疫苗”、”HPV感染因素”和”预防措施”5个条目,按调查结果对每个条目进行评分。对“是否了解宫颈癌”、“是否了解HPV病毒”、“是否听说过HPV疫苗”3个条目按照了解程度予以评分(1~3分),分值越高表示了解程度越高;“HPV感染因素”(分值0~7分)和“预防措施”(分值0~7分)2个条目均为多选,包含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选对得1分,选错得0分,得分越高表示认知度越高。调查内容涉及认知情况、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认知情况包含了基础的认知与核心内容的考查,得分可以较好地反映认知情况,问卷包含内容较全面。

调查前制定调查手册并对所有调查员进行培训,正式调查时由调查者向被调查者解释研究目的,征得同意后发放调查问卷,采用匿名自填的方式完成问卷。当日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剔除缺项、逻辑前后不符的问卷,最终数据经双人双录入核查,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利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及Logistic回归分析。选用双侧α=0.05 的检验水准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收集问卷2108份,剔除不合格问卷后,有效问卷为2091份,有效率99.19%。其中赣南医学院691份(33.0%),赣南师范大学768份(36.7%),江西理工大学623份(29.8%),不详9份(0.5%);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0.12±1.35)岁;大一学生710份(34.0%),大二学生730份(34.9%),大三学生574份(27.5%),大四学生75份(3.6%),不详2份(0.1%);869份(41.6%)调查对象居住地为城镇,1085份(51.9%)为农村,不详137份(6.5%);医学专业学生610份(29.2%),非医学专业学生1481份(70.8%);对婚前性行为呈支持态度135份(6.5%),反对696份(33.3%),中立1113份(53.2%),不知道139份(6.6%),不详8份(0.4%)。考虑不详为随机缺失,分析时不纳入研究。

2.2 大学生对HPV及其疫苗的认知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2091名学生中,157名(7.5%)学生比较了解宫颈癌;131名(6.3%)学生比较了解HPV病毒;854名(41.8%)学生听说过HPV疫苗。HPV及其疫苗的认知情况5个条目总体评分3~22分,平均(14.08±2.77)分;其中“HPV感染因素”和“预防措施”认知评分较低,最高为7分,平均分别是(5.00±1.22)、(4.79±1.32)分。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居住地、不同婚前性行为态度的学生HPV及其疫苗认知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级、医学专业、城镇居住地、婚前性行为呈支持态度的学生认知评分更高。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不同类别HPV及其疫苗认知评分比较

#:家庭收入不详44份。

以大学、年龄、专业、年级、居住地、家庭人均收入、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为自变量,HPV及其疫苗认知评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分析赋值表见表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专业、家庭居住地和婚前性行为态度是HPV及其疫苗认知评分的影响因素。见表3。

表2 回归分析赋值表

表3 HPV及其疫苗认知评分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3 大学生对HPV疫苗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2091名学生中,69名(3.3%)学生已经接种HPV疫苗;460名(22.00%)学生认为HPV疫苗能够有效预防HPV病毒;1189名(56.9%)学生具有接种意愿,261名(12.5%)学生不愿意接种,641名(30.6%)学生选择不知道,其中不愿意接种的理由主要是:担心疫苗的安全性(63.7%)、疫苗的价格昂贵(54.3%)、担心疫苗的有效性(53.5%)、认为疫苗没有被大范围的推广使用(49.0%)、认为自己没有患宫颈癌的风险(44.8%)。

将是否愿意接种HPV疫苗分为愿意接种和不愿意接种或不知道,赋值见表2,比较不同大学、专业、年级、居住地、家庭人均收入、婚前性行为态度、HPV及其疫苗认知评分学生之间的接种意愿差异,结果显示,不同学校、专业、年级、家庭居住地、家庭人均收入、婚前性行为态度、认知评分学生的接种意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调查对象不同类别接种意愿比较 份

#:学校、专业、年级、家庭居住地、家庭人均收入、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认知评分各类别对“是否愿意接种HPV疫苗”不详分别为98、98、99、226、136、103、153份。

将可能影响大学生接种HPV疫苗意愿的因素包括所在学校、年级、居住地、家庭人均收入、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专业、HPV及其疫苗认知评分作为自变量,是否愿意接种HPV疫苗作为因变量,采用Backward LR法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05)。结果显示,学校、年级、家庭居住地、对婚前性行为态度、认知评分是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见表5。

表5 HPV疫苗接种意愿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5(续)

3 讨论

3.1 整体认知水平较低

赣州市三所高校女学生对HPV、HPV疫苗、HPV的感染因素和预防措施认知度较低,仅有7.5% 的学生比较了解宫颈癌,6.3%的学生比较了解HPV病毒,41.8%的学生听说过HPV预防性疫苗;在听说过HPV预防性疫苗的854名学生中,14.3%(122/854)的学生比较了解HPV预防型疫苗的价格,11.9%(102/854)的学生了解HPV预防性疫苗的类别,这与王玲等[8]调查研究一致。与其他地区相比较,赣州市女大学生对HPV及HPV疫苗的认知度较低[7,9-12],赣州市三所高校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大学生活环境,赣南医学院接触医学相关知识更多,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赣南医学院的整体认知度高于其他两所学校,说明了宣传教育的重要性,但整体认知水平仍较低,依然有12.5%的女大学生不愿意接种HPV疫苗。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查中对反对婚前性行为仅占33.3%,这提示在大学生人群中接种HPV疫苗来预防HPV相关疾病的传播很有意义,加强大学生HPV及宫颈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很有必要。

3.2 影响认知情况的因素

结果显示,不同学校、专业、年级、居住地、婚前性行为态度认知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级、医学专业、城镇、对婚前性行为呈支持态度的同学对HPV及其疫苗的认知情况更好。不同学校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学校与专业之间存在共线性。随着大学生年级的升高,知识更加丰富,接触到HPV相关知识的可能性更大;城镇的医疗水平和生活条件更好,接触到HPV相关知识的可能性更大;医学专业对医学的相关知识接触机会更多,这使医学类专业的同学对HPV疫苗认知度更高,对婚前性行为呈支持态度的调查对象可能更关注性传播的相关疾病,使得认知情况高于对婚前性行为呈其他态度的调查对象,这与杨瑾等[12]对西安非医学的专业调查结果相似。本次调查结果提示大学生性生殖保健知识多来自于生活经验及自我学习。这些都体现出我国性教育的严重不足[13]。而我国婚前性行为日趋普遍,性传播是HPV感染的直接危险因素,因此,在本科阶段对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性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HPV疫苗及相关知识的认知。

3.3 女大学生对HPV疫苗的接种意愿与影响因素

64.9%的女大学生认为有必要或很有必要接种HPV疫苗来预防宫颈癌,接种意愿强,这与我国多地的研究结果一致[6-7,11],但是在调查中只有3.3%的学生接种了HPV疫苗,差距悬殊的根本原因是对HPV的不了解,以及对疫苗安全性的担忧。在愿意接种理由中,56.0%担心自己患有宫颈癌,45.6%担心自己或伴侣将来感染HPV,担心自己患宫颈癌及听说过HPV疫苗的女大学生更倾向于接种HPV疫苗,这一点国内外研究一致[6,11,14]。担心自己有患病风险的女大学生更倾向于了解HPV疫苗,重视疾病的预防,接种意愿也更高,学校、年级、家庭居住地、对婚前性行为态度、认知得分是影响接种意愿的因素,专业(医学类非医学分类)与学校之间可能存在着共线性,可能导致专业在Logistic回归中结果不显著。高年级、城镇、对婚前性行为呈支持态度,这些也正是认知情况的影响因素,因此提高接种意愿的根本途径还是通过提高对HPV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

综上所述,赣州市三所高校女大学生对HPV及其相关知识缺乏认识,年级、医学背景、家庭居住地、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是影响认知情况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接种意愿。

猜你喜欢

居住地性行为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性”有更广泛的内涵!心理学家分析3种形式
昆明市不同性角色MSM的性行为特征分析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鸟类居住地
流动人口参与居住地选举的困境及其实现路径
CERQ问卷在中国沈阳有性行为的中学生中的调查
山东:符合条件外来人口可在居住地申请低保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