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

2019-07-30赵志祥吴海渤刘志豪

实用临床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浸润性膀胱癌肌层

赵志祥,吴海渤,何 峰,刘志豪

(惠州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广东 惠州 516000)

膀胱癌属泌尿系统中比较普遍的一种肿瘤疾病,发病率较高,同时临床复发率也比较高,预后效果普遍较差,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膀胱全切手术属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是因为部分患者的手术耐受性比较差,导致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比较低,因而临床普及率不高、反响也较差[1]。膀胱部分切除术是基于全切手术之后的一种手术方式,对于患者的耐受性要求较低,普及效果更好[2]。鉴于此,笔者采用对比研究方法探讨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5月惠州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8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试验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3.5±2.6)岁;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4.4±3.5)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诊断标准;2)无严重脏器功能损伤或精神异常;3)排除远端器官转移或淋巴结转移;4)对本次研究均认可,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2)精神障碍者;3)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4)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采取截石位,在硬膜外麻醉的环境下放置电切镜在膀胱,之后采用生理盐水冲洗,观察肿瘤的大小以及形态位置等,评估肿瘤和输尿管的关系,应用环状电极逐层切除肿瘤,切除肿瘤及其周边(2 cm之内)的正常组织,切除深度最多达浅肌层,输尿管周边肿瘤及其输尿管切除,实行常规缝合与引流。

试验组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硬膜外麻醉同时在耻骨上方实行10 cm左右纵行切口,对于未达到1.5 cm×1.5 cm的膀胱颈肿瘤并且带蒂的患者,可以在切除肿瘤以及周边(1.5 cm内)组织后,在深度达到浅肌层后实行间接缝合。对于超过1.5 cm×1.5 cm 的肿瘤,切除肿瘤以及周边组织后实行全层缝合。输尿管周边的肿瘤以及输尿管一同切除,同时对输尿管膀胱进行缝合,放置双J管,常规留置导尿管并在2周之后拔出。

2组患者采取相同的化疗方案。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决定具体灌注时间,膀胱灌注化疗应用吡柔比星30 mg融入到4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保留30 min,每周1次,在治疗8次之后改为每个月1次。术后1周后按照患者的体能情况、肾功能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吉西他滨剂量范围800~1000 mg·m-2,分别在化疗之后第1、8、15天用药。顺铂70 mg·m-2,主要于化疗后第2天用药。采用顺铂治疗期间需要应用补液实现对肾功能的保护。以28 d为一个疗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2到4个周期的实验室检查。如果化疗期间出现任何血常规、肝肾功能异常或骨髓抑制则应当及时调整或停用药物并对症处理。

1.4 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后1年的复发率。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标准:显效表现为肿瘤组织完全切除,在术后2周时检查尿路未发生任何尿路管狭窄,同时无任何重大出血症状;有效表现为肿瘤组织完全切除,术后随访发现存在尿路管狭窄症状,但无任何重大出血症状,无需再次手术;无效表现为肿瘤组织仍然存在。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0),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例

2.2 复发率比较

试验组的复发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0),见表2。

表2 2组患者复发率对比

3 讨论

膀胱癌属于泌尿系统疾病中比较普遍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其主要是发生在黏膜与黏膜下层的癌症,在恶性肿瘤疾病中占比约为3.5%。近些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膀胱癌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的增多[3]。膀胱癌主要是通过多种因素混合、多基因参与以及多步骤形成所导致的结果,属于恶性表现的最终形式。临床中可以划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当前一般是以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为主,并且这一技术已经在我国多数城市普及,但是远期生存率并不高,有研究统计5年生存率最高只有60%,并且再次治疗效果较差[4]。保留膀胱手术也是一种比较普遍和常见的手术方式,近些年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疗效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主要是以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但是手术的创伤性比较大,特别是对于耐受性比较差的中老年患者,围术期的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比较突出,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比较差,部分患者很难接受这一种手术方式[5]。当前,许多研究者都在探讨保留膀胱功能的基础上如何进行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保留膀胱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膀胱部分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两种。但是因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本身具备一定的淋巴结转移可能性,所以部分患者在首次诊断时已经存在显性或隐匿性的局部病灶转移,为了更好地改善预后效果一般还需要结合放疗与化疗进行治疗。

膀胱部分切除术对于老年患者的手术影响比较小,手术之前谨慎选择手术方式以及确定手术适应证,相对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手术影响更容易被接受[6]。膀胱部分切除术相对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而言优势非常多,膀胱部分切除术能够更加全面地消除肿瘤组织,能够更加完整地切除病变部位,确保组织切除时的边缘安全性[7]。但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很容易形成肿瘤残留问题,对于手术技巧要求比较高。另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因为高温对于组织存在变性的影响,所以在切除组织的过程中无法准确判断浸润的深度,导致对肿瘤的确切分期与后续治疗不合理。膀胱部分切除术在肿瘤组织清理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对淋巴结清扫处理,这也是保障手术治疗根治性以及预后分期准确性的关键,膀胱部分切除术过程中需要注重无菌操作,规避形成切口感染[8]。

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效果方面的数据差异明显,试验组数据优势突出;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复发率方面的数据差异明显,试验组数据优势突出。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证明膀胱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康复效益,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耐受能力。整体而言,膀胱部分切除术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应用优势有:1)肿瘤复发率较低;2)首次复发的时间比较短;3)手术创伤比较小,更利于患者的临床恢复;4)手术操作简单、便捷,手术安全性较高,对于手术医师的技术要求比较低,更利于临床普及。

综上所述,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突出,肿瘤组织切除效果理想,能够达到根治性疗效,并且肿瘤复发率较低,预后效果理想,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浸润性膀胱癌肌层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及造影表现与P63及Calponin的相关性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观察
经口内镜黏膜下隧道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膀胱癌患者手术后症状簇的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