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69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及冠脉造影分析

2019-07-30徐晓云严治涛罗文利曹水仙杨泽光

实用临床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冠脉组间差异

徐晓云,严治涛,柳 达,罗文利,曹水仙,杨泽光

(石河子大学a医学院; b.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c.第一附属医院老干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急症[1],常易引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2]。虽然目前对于AMI患者临床特点及不同性别之间差异的研究并不罕见,但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地处新疆,各种人口学、社会学资料及饮食结构等方面不同于其他地区,其疾病临床特点可能也有所不同,且作为兵团医院代表目前缺乏此类调查研究。本研究旨在了解本院AMI住院患者的危险因素、合并疾病、并发症、冠脉造影结果及其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为不同人群预防、临床诊治AMI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发病时间<7 d的AMI患者1121例,去除重要资料缺失患者52例,最终分析1069例。AMI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1.2 分组方法

按不同性别分为男性组(816例)和女性组(253例)。

1.3 研究方法

应用Excel收集患者的基本特征、临床资料,进行2次录入并进行数据核查。基本特征包括性别等,临床资料包括危险因素、合并疾病、并发症情况、冠脉造影结果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构成比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MI患者危险因素、合并疾病情况及不同性别间差异

有吸烟史、超重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较高;422例行同型半胱氨酸检查的患者中确诊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192例(45.5%)。

女性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肾功能不全、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比例均高于男性组,合并吸烟、饮酒、超重或肥胖、脂肪肝、肝功能异常比例均低于男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合并高脂血症、陈旧性心肌梗死比例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1069例AMI患者危险因素、合并疾病情况及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 n(%)

表1(续)

*共422例行同型半胱氨酸检查。

2.2 AMI患者并发症情况及不同性别间差异

院内死亡并不少见(9.0%),并发症以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恶性心律失常为主。

女性组院内死亡及心力衰竭、瓣膜关闭不全、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等并发症比例高于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2。

表2 1069例AMI患者并发疾病情况及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 n(%)

2.3 AMI患者的冠脉造影情况及不同性别间差异

行冠脉造影的共有689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占39.1%;罪犯血管以前降支、右冠为主,且以多支病变及双支病变为主。

组间比较,在罪犯血管方面,不同性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行急诊PCI比例低于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多支病变高于男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1069例AMI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及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 n(%)

3 讨论

AMI属于内科系统的常见危急重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AMI发病率持续增长[3],且大量研究[4-5]发现,AMI的发病率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了解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在不同性别中比较显得尤为重要。

年龄、性别是AMI发生的非可控危险因素,但在临床工作中,更有意义的是可控性危险因素。高晓津等[6]研究显示,在可纠正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吸烟(54.4%)、超重或肥胖(53.9%)和高血压(51.2%)位居前三。本研究人群中合并超重或肥胖及高血压患者比例较上述研究中稍高,考虑与本研究人群地处新疆,种族、饮食及气候与其他地区不同导致。

本研究中患者急诊PCI比例低,并发症多,院内死亡率较高,提示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发病后尽快就诊再通血管,使用药物改善预后。

本研究中女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较男性多,与既往报道[7-9]相符合;但2组合并高脂血症差异并不明显,这与既往研究[10]结果不一致,考虑与新疆以移民为主,饮食偏油、偏咸的北方特色及现阶段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有关;大量研究[11-13]表明普通人群中男性合并高尿酸血症比例较女性高,但本研究结果相反,不除外与心肌梗死后机体微环境的变化导致,尚需临床试验及大样本数据支持。女性急诊PCI比例低于男性,多支病变多于男性,且女性患者死亡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比例均较男性偏高[14-16],考虑女性患者年龄较大且多合并一些慢性病,导致冠脉病变较男性严重,加之女性发病症状不典型易就诊延迟,从而错过心肌再灌注的最佳时机,导致女性更多的心血管并发症。本研究中女性并发瓣膜关闭不全及乳头肌功能失调较男性多,通常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为罪犯血管的不同,但两者罪犯血管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上述差异原因尚需进一步探讨。

综上,医护人员应积极引导公众改善生活方式,识别并管理危险因素,预防并控制AMI的发生,一旦发病,尽快就诊行再灌注治疗,改善预后,尤其对于女性患者更应加强警惕,予以加强冠心病诊治知识的普及和教育。由于本研究是回顾性病例分析,仅入选了本院近2年AMI患者,未对患者进行年龄分层,且未进行长期随访,故尚需大样本、随机临床研究进行证实。

猜你喜欢

冠脉组间差异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相似与差异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找句子差异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