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及流行特征研究

2019-07-30徐伟军潘辉陈西佳赵褀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内酰胺酶烯类克雷伯

徐伟军 潘辉 陈西佳 赵褀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ESBLs稳定及毒性低等优点,一直作为ESBLs菌株严重感染患者的首要选择,曾被称为临床治疗阴性菌所致严重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1]。但近些年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使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报道越来越多[2]。其中KPC型碳青霉烯酶于2001年美国首先报道在肺炎克雷伯菌中发现的一种丝氨酸酶[3],能够水解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菌素等多种临床常用一线抗菌药物,从而导致细菌多重耐药,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有研究显示[4],KPC基因位于质粒上,易在同一菌种不同菌株甚至不同菌种之间移动,造成局部暴发甚至世界范围内的扩散。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在巴西、中国台湾、日本、古巴等多个地区均有分离[5-8]。本研究对本院临床标本中CRKP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以了解其耐药机制和流行特征。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分离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临床标本中CRKP共189株。126株分离自痰液,23株分离自分泌物,20株分离自尿液,13株分离自全血,1株分离自脑脊液,6株分离自导管尖端。

1.2 试剂和仪器 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法国bioMérieux公司),PCR扩增仪、Rotaphor System 6.0 脉冲场凝胶电泳仪、UVIBand PFGE 图像分析软件及紫外成像系统(德国Biometra公司),细菌多点接种仪(日本Oriental Motor公司),Taq酶及PCR相关试剂(日本TaKaRa),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纸片(英国Oxoid公司),琼脂糖电泳仪。

1.3 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 分离的细菌由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药敏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6)的解释标准判断药敏试验结果。

1.4 细菌耐药基因PCR扩增及序列分析 细菌基因组DNA提取:根据产品说明书,通过水浴裂解、去蛋白、异丙醇沉淀和洗脱等步骤完成基因组DNA快速抽提。PCR反应体系为:引物各10pmol,含MgCl2的 dNTP8μl,10×Buffer 2 5μl,Taq 酶 0.5μl,0.1μg基因组DNA,无菌纯水补足至50μl。PCR反应条件为:94℃ 4min,1个循环;94℃ 1min,退火1min,72℃延伸1min,35个循环;72℃充分延伸5min,1个循环。PCR产物在含EB的1.0%琼脂糖凝胶上100V恒压电泳30min,紫外灯下观察结果。PCR产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测序。所得DNA序列与GenBank中的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耐药基因型。耐药基因的引物序列、扩增长度等相关信息见表1。

表1 耐药基因PCR扩增所用序列

2 结果

2.1 CRKP药敏结果 本研究共分离到CRKP 189株,对亚胺培南耐药或中介耐药(MIC:2~128mg/L),对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均为耐药(MIC:4~128mg/L)。CRKP对头孢菌素、氨曲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呈高水平耐药,对多粘菌素E、替加环素敏感性较高(见表2)。

表2 肺炎克雷伯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2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189株肺炎克雷伯菌均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未检出NDM与IMP型金属β-内酰胺酶,其中5株同时产VIM-1型金属β-内酰胺酶,blaCTX-M-9、blaTEM、blaSHV检出率均>60%。见表3。

表3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2.3 染色体DNA同源性分析 应用UVIBand软件对PFGE条带进行分析显示,共有2种分型(a型、b型),其中a型较多,占67.9%。(见图1)。

3 讨论

图1 肺炎克雷伯菌染色体D N A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结果

临床研究显示,大部分产blaKPC肺炎克雷伯菌分离自入住ICU 病房、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提示这类患者是感染或携带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的高危人群[9]。本研究收集到携带CRKP的患者中106例来自ICU,20例来自脑外科,33例来自呼吸内科,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7岁,>50岁者占82%。符合这些条件的患者基础疾病较多,免疫力低下,时常需要静脉置管、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进一步增加了感染的可能[10]。

从药物敏感试验发现,189株CRKP对除多粘菌素E和替加环素以外的其他抗生素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但有部分菌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为中介耐药,甚至有些菌株处于敏感范围,因而极易导致这类菌株被漏检,容易误导临床的抗菌药物选择,造成院内感染的隐性传播。而且这些菌株常同时产其他β-内酰胺酶,从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临床应及时选择相应药物进行治疗[11-12]。

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包括产碳青霉烯酶、ESBLs、AmpC酶过度表达伴外膜蛋白缺失或数量减少[13-14]、青霉素结合蛋白亲和力的改变[15]、主动外排泵活跃等,其中产碳青霉烯酶是最常见的耐药机制,包括A类、B类、D类碳青霉烯酶,其中KPC-2型碳青霉烯酶最多见[16-17]。自2001年美国报道首例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以来,产KPC菌株迅速向其他国家播散。在中国,浙江学者于2007年首次报道了产KPC-2酶肺炎克雷伯菌,此后在全国各地陆续也有报道,但暴发流行以经济发达省市多见。本研究收集本院189株CRKP,基因扩增显示均为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还有5株同时产VIM-1。VIM金属β-内酰胺酶是一种能水解几乎所有(除氨曲南等单环外)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也是已报道金属酶中与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序列相似性最高的一类获得性金属β-内酰胺酶,其基因位于整合子上,可造成不同种细菌间的水平传播和扩散[18],需要引起注意。

综上所述,本院有可能发生过一次产blaKPC-2肺炎克雷伯菌的传播流行,从而导致分离的CRKP均产KPC-2碳青霉烯酶。因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非常重要,如早期监测、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管理、加强医院消毒灭菌的监督管理、加强医务人员手的清洁与消毒、加强医源性传播因素的监测与管理、对易感人群实行保护性隔离、及时总结与反馈临床上分离的病原体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开展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等。

猜你喜欢

内酰胺酶烯类克雷伯
产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研究现状
1起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开展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的影响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研究进展
乳及乳制品中β-内酰胺酶常用检测方法
2017年至2020年昆明市儿童医院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
耐碳青酶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adeB基因检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