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干预下重症精神障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研究

2019-07-28王春华姚壮丽黎家欢彭红梅

实用临床医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精神障碍服药精神分裂症

李 恋,王春华,姚壮丽,黎家欢,彭红梅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全科医学,广东 深圳 518000)

重症精神障碍指表现为严重的精神障碍的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为精神功能受损的程度已经达到自知力严重损失,日常生活功能严重受损,不能保持对于现实生活的适当接触,并且出现重的幻觉、妄想、思维障碍、行为障碍等症状的一类精神类疾病[1]。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缓伴精神障碍。具有发病时间长、复发率高、治疗难度大的特点[2]。而精神障碍的治疗临床通常采用药物与社区干预相结合的方法,本文主要探讨社区干预下重症精神障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在本社区建立健康档案的精神障碍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男62例,女58例;精神分裂症59例,双相情感障碍24例,分类情感性障碍7例,精神发育迟缓(伴发精神障碍)20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8例,其他2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MDD-3);2)家族无精神类遗传病史;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既往精神病史;2)合并系统性疾病;3)妊娠期或孕期妇女。

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及干预组,常规组(n=50),男23例,女27例;年龄(54±4)岁;精神分裂症29例,双相情感障碍9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9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3例。干预组(n=70),男39例,女31例;年龄(55±6)岁;精神分裂症30例,双相情感障碍15例,分裂情感性障碍7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11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健康教育,如常规用药指导,随访等。干预组除常规健康教育外还予社区干预,具体流程如下。

1)组建社区干预团队:由慢病院精神科牵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防医生为主导,联合社区精防干事、社区民警、患者家属等,形成社区干预团队,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社区诊疗、心理辅导、场地协调、档案建立等工作。

2)认知干预: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社区门诊和下社区居民家中的机会,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重症精神障碍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

3)用药干预:在日常随访过程中,强调按时用药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及家属服药依从性。还可举办社区讲座,通过邀请医院精神科专家向患者讲解重症精神障碍用药相关知识。也可邀请病情改善的患者与社区患者沟通交流,分享用药经验。

4)家庭干预:医护人员应充分重视家庭对患者的作用。日常随访过程中注意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嘱咐家属多关心患者,建立与患者的情感共鸣,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1)定期回访(半月1次,每月2次,共6个月),记录2组的服药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包含(规律用药、间断用药、偶尔用药、从未用药),以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3个等级作为评价标准。其中,完全依从是指在用药时间、用药剂量方面,患者完全遵医嘱规律用药;部分依从是指患者延迟用药,但用药剂量遵医嘱服用;不依从是指患者用药行为完全不遵医嘱。服药依从性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2)以显效、有效、无效为评价标准,评估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2]。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服药依从性

干预组规律用药的比例高于常规组(P<0.05),间断用药、从未用药的比例低于常规组(P<0.05),2组偶尔用药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干预组服药依从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1 2组服药依从性指标比较

表2 2组服药依从率比较 例

2.2 治疗有效性

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有效性比较 例

3 讨论

对重度精神障碍患者实施社区干预就是以社区为小组单位,对重度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行为、认知、心理、用药等方面的干预,以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目的[3]。本研究首先查阅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本文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提供依据,学习社区干预的相关知识,同时接受相关量表使用方法的培训。此外,课题开展前在调查区域中进行大量调研,并获得区慢病院、社区的大力支持及认可,确保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和(或)患者家属能配合调查及研究[4]。影响精神障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患者病情波动大,精神障碍时好时坏;2)家属关心程度不够,亲情缺失;3)患者自身心理负担重,不安、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无法得到宣泄;4)患者及家属缺对疾病的认知,过度夸大疾病的负面作用,丧失治愈信心[5]。

社区干预就是通过为患者建立个人健康管理档案,定期通过电话、微信、实地回访等方式,疏导患者心理压力,促进患者与家属的情感沟通,增强患者用药自律性和依从性,帮助患者适应社会,逐渐提高自身社交能力和生活资料能力[6]。干预组规律用药的比例高于常规组(P<0.05),间断用药、从未用药的比例低于常规组(P<0.05),2组偶尔用药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社区干预通过成立社区干预小组、定期回访、举办知识讲座等措施,能使患者及家属提高对自身疾病的重视程度,在就医用药方面不抵触、不抗拒;充分调动患者对生活的积极性,消除自卑感;督促家属与患者建立情感联系,提高患者的生活激情。

总之,通过对重症精神障碍患者实施社区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显著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体现了社区干预的可行性及重要性。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服药精神分裂症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