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干部“痕迹主义”倾向剖析

2019-07-25邓晶晶刘海军

人民论坛 2019年20期
关键词:党和政府留痕基层干部

邓晶晶 刘海军

【摘要】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痕迹主义”实质上是“形式主义”的新变种,念歪了工作留痕的“真经”。新时代要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遏止和杜绝“痕迹主义”作风,回归“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关键词】痕迹主义 新时代 基层干部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痕跡主义”实质上是“形式主义”的新变种

工作留痕本意上是通过一定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记录某一工作的落实情况并留存入档,为一些必要的考核及总结工作提供客观合理的依据与凭证。工作留痕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倒逼相关工作人员采取积极行动、履行自身工作职责的作用。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为留痕而留痕的“痕迹主义”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滋生和助长了虚假虚浮的工作歪风。

扶贫工作是当前基层干部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基层干部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扶贫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调研、访谈,了解和收集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做好相关信息记录,是开展扶贫工作的基础。电子技术的发达,为基层扶贫工作管理提供了诸多便利。与此同时,“电子智能式”扶贫、“精致留痕式”扶贫也成为一些地区开展工作的“捷径”和考评绩效的“妙招”。比如说,一些地区在扶贫工作中要求下乡干部借助微信工作群和政务APP等新兴工具在手机上“签到”“打卡”、发送实时位置、发布与贫困户的合影等,以此来监督和了解基层扶贫干部深入扶贫第一线的工作情况;在扶贫绩效考核时,有些地方的扶贫工作将“精致的工作痕迹”作为监督和考核干部的主要“抓手”,甚至大张旗鼓地开展脱贫资料评比、扶贫档案评比、优秀“扶贫日志”评选等活动,刮起“美化材料”之风。

就管理手段而言,借助微信等现代电子技术平台开展扶贫工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但是如果将留痕工作的好坏作为衡量扶贫工作效果的主要依据,甚至从资料整理问题上对扶贫工作者施压,则必然导致一些基层干部在开展具体扶贫工作时,将拍照留痕和做好精致扶贫材料当成是一项头等大事甚至是全部工作来做。原本“一身土、两脚泥”的基层扶贫干部,就会变成在手机和相机面前摆造型、在办公室里挑灯夜战准备评比材料的扶贫干部。这种气氛无疑会导致多种不良后果。首先,过多的“痕迹管理”占用和耗费了基层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重了他们的工作负担,消解了基层调研的基本功能。其次,过度的留痕工作削弱了那些想办实事的扶贫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又为那些不务实事的懒政干部提供了名正言顺的“作秀”机会。最后,这种试图通过做足做精表面痕迹文章来显示扶贫成果的“花拳绣腿”的做法很有可能造成假扶贫、扶假贫的现象。

为了留痕而留痕、不顾人民利益和工作实效的“痕迹主义”作风,是宗旨意识淡薄和只唯上、偏离群众的错误政绩观,本质上是一种形式主义。工作怎么样,人民群众是考官。只有把工作本身的完成度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价工作业绩的标准,形式主义的空间才能越来越小。盲目追求“痕迹管理”,既浪费人力、物力,也让基层干部在表面文章上疲于奔命,使其工作流于形式。长此以往,不仅不能真正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更会麻痹广大干部的头脑,助长党内的歪风邪气。

警惕“痕迹主义”, 回归“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

民心所向,政之所行。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人民群众,精髓是服务“民心”。工作留痕要遏止“痕迹主义”倾向、做到“民心留痕”,回归“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任何管理技术的应用和创新都必须服从于这一初心,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力量之源,发端于心。党和政府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吹糠见米、沙里砺金”的民心工程,工作留痕关键要做到“民心留痕”。评判扶贫工作成效的核心指标是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建立扶贫脱贫信息库档案、完善扶贫脱贫资料,是促进扶贫脱贫工作的必要手段。只有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信息搞清楚,才能将扶贫工作落实到位。但是如果将资料整理作为考评干部工作的主要“抓手”,必然会导致假扶贫、扶假贫,使真正处于贫困中的人民群众无法获得应有的帮扶,扶贫工作流于形式。短期来看无法真正实现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预期价值,长远来看是埋下了破坏党和政府形象的祸根,降低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期待。所以,实实在在地到贫困户家中走访调研,真真切切地了解每一个贫困户的具体困难,耐心地为其解读国家的相关扶贫政策、制订个性化的脱贫方案,直到贫困群众实现真正脱贫,这些应该作为基层领导干部的工作内容。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不是通过做表面文章取得的,而是千千万万的革命者、建设者扑下身子与人民群众同心协力真抓实干干出来的。人民群众的困难有没有解决、生产生活条件有没有改善、切身利益有没有得到保障,这些只有通过工作实绩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激励新时代基层干部勇于作为敢于担当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忠诚干净担当的基层干部队伍是党和国家各项惠民利民工程真正落到实处的重要组织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遏止盲目的“痕迹管理”行为、摧毁“痕迹主义”的温床,用宗旨意识武装广大基层干部的头脑,激励他们在各项工作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创造新时代党和政府工作的新业绩,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所趋和时代所需。

新时代基层干部要不辱使命、敢于担当,努力当好促进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助推器”。基层一线干部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直接联络者,是确保党和政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的关键力量。在工作实践中,基层一线干部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和面临的工作环境复杂严峻。“工作留痕”作为一种必要的外力监督,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过度以表面工作作为衡量干部能力和执行力的标准,必然导致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歪风盛行。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基层领导干部“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工作”,扎根基层、心系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柱。只有用公仆意识和担当精神武装头脑,树立基层一线干部的大局观、责任观、荣辱观,再辅以外力监督,真正发挥基层一线干部“催化剂”和“助推器”作用,才能使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利民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出实招、下实功,才能得实效。只有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在“实效留痕”中彻底摧毁“痕迹主义”的温床,才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事实上,开展扶贫工作和培养锻炼干部是有机结合的,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经验丰富、能力全面、作风优良的干部力量。同时,通过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际贡献,扶贫干部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为未来肩负更大的职责打下扎实的基础。无论是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还是培养锻炼干部,都需要脚踏实地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广大基层干部只有与千万贫困群众同心协力、辛勤劳动才能助力打通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创造新时代党和政府工作的新业绩。

(作者分别为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状况变化研究”(项目编号:15BKS073)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猜你喜欢

党和政府留痕基层干部
处理干群关系不能忽视基层干部之痛
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的“广州样本”
一剪梅·年届七旬常闭门(通韵)
走近内心走向爱
让一个吻 不要留痕
何须刻意留痕
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
要严管更要厚爱
十八大以来反腐制度化研究
凤庆县总工会:慰问困难职工、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