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翻译理论研究与教学方面匈牙利与中国差异浅析

2019-07-25吕宝军

都市生活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派匈牙利立体

摘 要:本文从立体的角度看待中国与匈牙利在翻译理论研究和教学方面的差异,分别从“元”,维度等角度提出了对比。

关键词:元 维度 翻译重心

一、中国翻译教学现状

而到了八十年代,霍尔姆斯提出了翻译学科的建设。他设计了一个翻译书。目前,口译又有同传,交传。笔译也再往下分,然后又把翻译分成了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然后再往下翻译理论有根据各个角度和问题往下分成了很多,分别有功能,有符号,有文化,有文本,有目的,有意识形态各个重心,找出了很多不同的角度。中国的研究这些不同的角度再往下走。他还提出了很多翻译的定律,翻译的批评,翻译测试,翻译本质,翻译策略,这个闭环循环的研究图示。在提醒着我们往前走。中国翻译教学案例研究的思路原来是受到这个人的启发。他把翻译整体梳理了一遍,用自己的角度,立体的角度,三维的角度对翻译有了立体的结构感。

二、匈牙利翻译教学“元”的思考

这个所说的元,就是应该指的是翻译研究要有人,文本,文化,社会,这些多元的,而不是我们常说的一元或者两元的吧。匈牙利佩奇大学在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研究中要多考虑各个元。而霍尔姆斯也是提到了多元论,他是从文化的多元论引过来的,也是对前人如奈达,威尔斯,纽马克目的翻译学派的人,文化翻译学派的人,符号学翻译学派人,交际翻译学派的人的一个补充,从另一个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否定吧。而描写翻译学派接受了多元理论,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各种角度,有的从翻译目的,有的是文化影响,有的是翻译单位,有的是翻译本质,用多元的话语诠释了翻译的本质。让翻译提高了一个又一个层次。翻译实践中的问题来提出翻译策略,从语言学的启发对翻译进行理论高度的研究,从交际,功能,目的,语言学,文化,符号学,女性主义等各个角度的研究,由于这些学派互相攻击,有了多元的研究,而有了翻译立体分层的研究,而有了翻译学科提出来的现状,而从描写角度进一步对翻译进行了整体的反思,但是,目前我还需要再详细解读这些人的大体思路,从而做到这些方面的理解。但是,我感觉这些学派的研究还是比较松散,不能够成形,也不能够成熟,他们也都在试图用自己的理论来解决解释一下翻译中的现象,从而提高自己的说服力的水平。

三、中国与匈牙利翻译教学模式比较

匈牙利翻译研究思路是问题由假设开始,采用方法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而相比较中国,更多的是从现象入手,探讨研究,最后得出一种规律。里面植入了自己的很多哲学的不同,从而有了自己的方式。有的人也是有各种目的。当我从人的角度看这些人时,我又得到了自己的看法,看到这些的客观,主观目的,这些人的影响,这些人的办法,这些人的思维高度,格局,有的考虑了未来几百年,有的考虑到过去的总结,有的考虑到了现在当前的共时,有的考虑到了目的,有的考虑到了学科建设,真是人真是形形色色,我们也得出来了不同的结论。也看到了这些人。根据各种已经成型的东西再化进自己的思想就可以做到了自己的目的,就是自己的东西,把各种东西为我所用。把自己的心和这些万物结合在一起。植入自己的东西,就有了自己的理解。就有了自己的想法。看来只能利用学生知道的案例,翻译案例来考察,这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得出的新的结论。 都是从另一个方向望着自己的目的出发。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有自己的目的,这就是所说的critical thinking的教学模式。那么我可以说,这就是有效的教学方式吧。原来这就是自己的方法。原来自己已经逐渐走上了科学研究路程,自己有了能力,有了可以考虑的办法。也有了自己的思路。匈牙利最先传授文化学派,语义学派,殖民主义学派,都是从案例入手,从而得出来自己的观点,再逐渐上升。他们把用读者能看得懂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观点。再根据自己的不同,继续讲述证明自己的存在模式。而那些还有利用文化,也是这样的方式,利用案例分析里面的东西,再一步一步的到达自己的目的。

总之,我现在又想起来了从理解角度来研究翻译,从翻译图式理论来研究翻译,这些很抽象的东西,还有从意象,修辞角度,连贯和合作角度来研究翻译。这些我感觉离文学翻译比较近,是解决文学翻译的可供参考的资料。而目的,功能文本仿佛是解决科技文的翻译,这些是科技文的人提出来的,也叫非文学翻译理论。而那些抽象的理论,如翻译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翻译学派,是对翻译本质的考虑多一些。这是一个更高的层面。到了行而上的层面。

参考文献:

[1] Bassneet, S. & Lefevere, A. 1998/2001.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 Bell, R. T. 1991/2001.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Longman Group Ltd. UK.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3] Eco, U. et al. 1997.《诠释与过度诠释》(王宇根译).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 三联书店。

[4] Gentzler, E. 1993.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London: Routledge.

[5] Hatim, B. & Mason, I. 1990/2001.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90.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6] Hatim, B.1997/2001.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Linguistic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7] Leech, G. N. 1987. 《语义学》(李瑞华等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8] Lefevere, A. 1993. Translating Literature: Practice and Theory in a Comparative Context. 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New York.

[9] Newmark, P. 1988/2001.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UK) Ltd.

[10] Newmark, P. 1981.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Oxford: Pergamon Press Ltd.

作者简介:吕宝军,男,济南人,1981年3月出生,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注:本文是華北理工大学国别研究专项课题:“燕赵文化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外译和文化融合研究——以匈牙利国家为例”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学派匈牙利立体
具有创新价值的伯明翰学派文化阐释
嗅一嗅
重“流派”、弃“宗派”与讲“学派”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让你眼花缭乱的3D立体趣图
论朱智贤学派:儿童心理学理论与实验的创新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平面和立体等
立体年历
论浙江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