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团体沙盘教学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9-07-25◎刘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沙具沙盘团体

◎刘 笑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辽宁丹东118009)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普及知识型的公共课程,依据学生心理行为的特点,不断变化着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而心理沙盘游戏是国际上公认的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将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干预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效果非常明显。[1]由于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时有限,所以团体沙盘游戏的次数不多,教师可以针对一个问题至少组织六次以上的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体会沙盘中心理场之间的互动,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一、团体沙盘的教学内容选择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后主要采用“从做中学”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以学生的需要为起点,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为归宿,教给学生对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处理后的生活化的阐述和形态。[2]所以,教学过程中添加了很多重在观察、体验、省思的环节,弱化了统一的教学纲要,将理论教学的内容在学生团体活动中逐步生成和建构。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讲解的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总论、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挫折应对、情绪与情感、健全人格等。其中可以选定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挫折应对中的一个或两个使用团体沙盘游戏的形式完成教学。这些题目都是自我发展过程中多少都会涉及的问题,且问题的发生时间多集中在青春期十年的心理自我发展阶段,正是大学生在校求学的阶段。以问题为导向的自我反思,将生活中的问题确定并表征出来,再作用于自我,这个过程不断地循环对自我的调整和评估,从而达到持续健康心理状态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对新课程形式的兴趣很高,愿意积极参与,表现出的动手能力很强。最普遍的报告内容是他们能够通过沙盘游戏体验出不同的成长经历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这充分说明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沙盘游戏产生了一定的交互作用。

二、团体沙盘教学操作及学生心理活动过程

(一)团体沙盘教学过程

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6 到8 人。然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接纳、信赖、温和与安全的环境,可以通过放松训练来营造气氛,同时使用自由联想法的方式,确定沙盘的内容。其次,成员之间约定操作沙盘的顺序,也可以用各种随机的方式来产生次序。所有的成员完成一次即一轮。再次,告知团体沙盘的规则:操作的过程可以是拨动沙子、摆放沙具、挪动沙具的位置或是选择放弃,但不能把自己或他人的沙具还原,可以移动自己或他人的沙具,制作过程的最后一轮最后一个成员可以在摆放后对沙具进行修饰,每人至少摆放5次物品,整个过程不允许成员间进行任何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和互动。[3]沙盘制作全部完成之后,进行组内成员之间的分享讨论,共同体会作品的特征,为团体沙盘作品制定名字,对沙盘的内容进行整合,最重要的是要在讲述作品的时候体现作品所要表达的完整性和流畅性。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的记录,对每位成员在每轮的表现进行逐个分析,根据沙盘摆放位置以及最后形成的成果剖析每位成员的心理特点和精神世界。[4]更能通过成员在每次课的最终作品的展示中追踪成员对团体心理的变化过程的感知度。有针对性地提出疑问,帮助团体成员形成共感。

(二)学生心理活动的过程

每位学生在摆放沙盘之前都会有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对沙盘、沙具、沙子的自由表现与创造使其内心世界的想法形象化、具体化,有些是完整的,而有些只表达了一个碎片,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各自为政地形成了专属于自己的心理场。同一个沙盘中,所有同学的操作会使不同意象的心理场相互作用,促使成员对沙子和沙具的变化、对实施摆放行为的人产生复杂的情感。逐渐学会察言观色,内心求同存异,在学习寻找表达自我和尊重他人中获得平衡。在多次的磨合之后协调共感,最终达到整合。

学生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一个从自我感受到与他人一样的感受的转化过程。沙盘故事的连接使成员的意识容器扩大,将他人的经验、经历纳入自我的意识内容之中,通过同理心缓解自我发展中的问题带来的压力。沙盘作品的整合及流畅性的表述也是成员接纳他人心理意象的一个证明。沙盘的整合就是心理整合的过程,流畅性越强,整合的效果越好。

(三)学生团体沙盘教学的反馈

教师要对学生每次完成沙盘作品的过程进行监督,要求学生将团体沙盘课程中的认知和感受形成文字形式的反馈材料。反馈材料的内容包括:学生对自己沙盘作品制作过程的思考、对他人沙盘制作的理解、对整体沙盘的印象以及对团体内成员之间的分享讨论的感受,上述内容要记录翔实。通过对课程反馈的追踪可以记录学生在团体沙盘游戏中的心理成长过程。必要的情况下提供个体心理咨询,引导学生勇敢地面对团体沙盘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三、团体沙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先的熟悉破坏团体凝聚力

团体沙盘游戏中,学生是来自同一个班级的,所以事先组内成员之间比较熟悉,正因为熟悉,所以存在着固有的交往印象,已有的凝聚力有限,学生在这样的团体内无法真正地开放自我,存在很强的防备心理,即使教师在课上使用各种方法营造安全、温馨、被保护的气氛也无法破解,也就是说很难用外力使其形成新的具有公平性的团体凝聚力,这样给沙盘的制作和整合带来了很大的困难。[5]

组内成员拒绝自我开放,而只是停留在表面,避免课程过程中或课程后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会有意地扰乱沙盘的秩序,影响团体沙盘游戏的教学效果。

(二)自我像的缺失

对两个年级的434 名学生进行团体沙盘的教学后,会发现很多学生在沙盘制作的过程中,没有摆放自我像,而仅是呈现事件中的场景或事件中其他的人物,自我却只是一个旁观者,或是在沙盘中使用替代自我像,且同一形象数量较多,没有澄清自我像独具的特点,只是将自我像淹没在一个群体之中。高职学生团体沙盘作品中自我像出现情况见表1。

(三)沙盘游戏与现实联系不紧密

沙盘游戏最终要达到的效果在于组内成员可以通过团体沙盘中的交互作用了解自我,包容他人,并将这种观念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更新自我认知的内容,改变不良的行为。

在学生的团体沙盘课程反馈中关于自我认知及他人评价的省思很多,并且内容十分丰富,但很少有与现实联系的更正行为的想法,具体情况见表2。我们可以认为大学生是非常强调自我的,自我认知的内容及情感随着团体沙盘课程的深入而不断地扩大,解开了很多曾经的疑惑,了解了自我发展的问题所在,但现有生活中哪些事件会受到自我认知的影响,他们并不是十分清楚,或是有些了解,但在如何解决问题方面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方式,对改变行为的执行力量没有形成,即自我调控不够完善,所以没有在课程反馈中报告出来。

四、提升团体沙盘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利用选课的形式对成员进行随机分组

随机分组是要打破班级内学生之间的相互熟悉,所以并不是在班级内部随机分组,而是将全校同时必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群体进行随机分组,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不会分在同一个组内。不是同一个班级又相互认识的人也不能分在同一个组内。分组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在分组过程前做好指导语,保证实施团体沙盘游戏前所形成组的成员是相互陌生的,这样可以减少他们在团体沙盘实施过程中的戒备心理。

表1 高职学生团体沙盘作品自我像出现情况

表2 高职学生团体沙盘作品反馈表报告内容

(二)积极回应学生的课程反馈

关于团体沙盘中自我像缺失的问题。大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集中在自我情感方面,而没有集中在自我认知方面。强调站在沙盘上方观察自我,实质是想要以全面的思维来概括自我。强调事件、场景较多,说明对自我内心感受十分丰富,对自我认知的内容却很模糊,无法概括,更无法聚集在一件沙具上,所以无法明确地摆放自我。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每次团体沙盘后的课程反馈中为学生做积极的引导,以鼓励他们在团体沙盘中寻找自我像。例如:尝试让自己站在沙盘的内部,你认为哪个角度或地点比较合适;挑选一个自己认为与自我有些许共同点的沙具,这个沙具与其他沙具有明显的不同,也许它并代表不了自己,但可以通过表述去解释和完善;将自己的像放在沙盘中感受到这个沙盘更加地完整了,如果不是可以马上移除。在每次团体沙盘课程中都尝试这样去做,逐渐地寻找自我像,先选择代替自我像,后将代替自我像逐渐清晰,也可以在沙盘以外的环境中寻找自我像,将其带进团体沙盘之中,直至完成真正自我像的摆放。

(三)利用思维导图建立思想与现实的联系

沙盘游戏与现实联系不紧密需要学生了解到自我对生活事件的影响,与现实事件相联系,才能解决。

这样的联系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去链接,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6]应用思维导图将思维形象化的作用使学生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维方式,指向生活事件、行为活动,由此展开自由联想,将认知的改变转化为行为的改变,使团体沙盘游戏的教学效果最大化。

五、结语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用团体沙盘的模式进行教学的时间较短。目前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多于改善问题。如何利用团体沙盘使学生获得更多有用、有益成长的信息,将发现的问题解决并将结果提升到行为层面,并加以评估,是未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沙具沙盘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高校沙盘游戏辅导室的建设
团体沙盘游戏在中职心理健康活动课中的实践与思考
沙盘游戏
ERP电子模拟沙盘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4~8岁儿童对不同种类沙具的选择偏好
沙盘活动设计、实施和反思——以武夷山一中沙盘活动开展为例
团体沙盘游戏在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沙面特征及作用
浅析供应链管理沙盘模拟在教学中的应用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