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禅意境在茶会所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皇御茗”茶会所设计为例

2019-07-25李建建

长沙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茶会品茗茶室

李建建,魏 攀

(武夷学院艺术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茶最初作为药用品存在。随着禅佛的传入,茶文化和禅文化开始融合渗透,形成了“禅茶一体”的文化形态。而茶室能使人们在品茶中舒缓身心,轻松的茶室场景与“放松自身,摆脱世俗”的禅宗意境相吻合。因此,富有禅意的茶室空间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

一 禅内涵与禅意境

(一)禅内涵及溯源

“禅”一词最早可能源于《庄子·寓言》中“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相环,莫得其伦,是为天均”。禅是佛教思想的根本,也是佛教的生命,是一种思维方式所通达的意境。现代我们所共识的“禅”已经不仅仅是古代宗教层面的禅,它已经成为每个人解析生命价值与自然本质的哲学思想,并潜移默化地成为一种人们升华精神、净化心灵、缓解烦恼的生活哲学。

(二)禅与意境(禅意境)

《天真的预示》曾写道:“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这首诗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东方禅文化的底蕴——意境。意境的核心思想在于“境生象外”,即从具体的、有限的物件、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空,实现联想的共鸣。本文所说的“茶室空间的禅意境”是指禅文化影响下,茶室空间中通过运用暗喻形式,如特定的天然材质,极具自然生活气息的空间装饰,经过自然规律的光线处理,自然本色的色彩元素等环境氛围的体验[1],营造出具有生态伦理与谦虚美学规律的茶室空间环境,与禅文化中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理念相一致。

二 禅意境影响下茶会所空间设计表现方式

禅意境茶会所空间设计,当以禅文化的内涵为设计方向,在空间打造时,务必营造出“正、清、雅、和”的空灵禅境,能让品茶者内心平静淡然;在设计风格上当清新脱俗;在陈设摆置上当雅趣相间,将人们带入“禅意的世界”。

(一)隐繁于简

禅文化主张在物象中升华感知,从而获得独立和自由的精神。换句话说,这里的“繁”与“简”,并不是随意摒弃一切物质的体现,相反它是另一种丰富、高端的提炼,通常表达出一种“物有境而意无穷”的深远情怀,是一种高雅境界的体现。在具体的茶会所空间构筑中,提倡现代主义的风格,用简洁的几何、逻辑、客观反应事物本质,用“隐繁于简”的方式将物体形态的通俗表象凝练成为一种高度概括的抽象形式[2]P166-167,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这种设计方法与禅文化的“空”非常相似。

(二)场地共生与室内升华

“场地”是一个建筑作品承载的一种独特的物质化和空间化记忆。禅意空间的意境营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生态和建筑物自身。禅意空间的精神文化要求茶会所建筑的设计要以谦虚的态度融入环境,形简而意远,主要体现在:首先,茶会所选址要风景优美,植被丰富,纯净自然,避开世俗喧哗;其次,会所选址含有一定佛禅文化之处;最后,在场地环境存在缺陷时,设计师可营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禅意空间[3]。

茶会所空间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心灵的净化,于品茗间展开禅修方式、生命解答的精神追求,因此其内部空间“禅化”的展示自然是以“禅”为核心。在空间视觉艺术中,主张材料的简洁化,色彩的天然化,内部装饰的纯粹化,以充分展示视觉材料的自然和原色美感,以简约中见高雅为原则。在材质的使用中,多选择天然材质,如木材、石材、竹子、藤条、玻璃、陶器等,家具一般选用实用型,强调人、物、空间三者的契合;配植常选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如体现君子之风的莲花,展现气节的竹子,都是禅意茶空间常用的植物选材;还有插花艺术,插花造型简洁优雅,用材自然朴素,色彩清新雅趣,是禅意茶空间设计的点睛之笔,也是禅文化自然生态观的至高境界。

(三)感官隐喻

品茶即品禅。在茶会所空间场所中,仅有至静的心态而没有一定“禅意”的艺术符号的刺激或隐喻,难以激发禅文化思考与修行。这些情感文化符号原型具有所指释义价值,是禅意空间的情感语言。通过空间装饰与陈设表达“寓情于景”的禅意共鸣。例如由陈幼坚设计的万科中粮·本岸的样板房,采用禅宗美学的哲学理念,在后院植入高耸古木,树下放置一尊佛像;室内客厅与室外中庭通过传统日本建筑中两层平滑分割方式相互连接,使内部空间的任何角落都能感受到柔和的光线均匀地洒在白色纤维纸上,完美呈现空间的自然生态意义;书房的地毯采用了仿枯山水的肌理,平铺的宣纸和未书写的长卷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

(四)设计语言的现代转译

禅意茶空间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理解禅意的深刻内涵,在把握整体设计韵味下,对其进行当代语言的转译,融入现代审美倾向,恰当运用对比与协调、节奏与变化等设计手法,对空间的整体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动线分析进行全面的规划;另一方面尊重传统建筑元素对其影响,可对传统装饰元素进行概括、变体、解构、重构,保留其中的韵味,在简逸的情境中体现出古典的神韵。

三 禅意境茶会所空间设计实践与解析

禅茶文化空间的具体设计活动需在满足其系统化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向大众展现具体的美学感受。具体表现为:项目选址、建筑外观、建筑内部功能分区、室内空间元素运用、陈设装饰、光影效果等内容,需立足实际的设计机制,将实用价值与禅意美学形成关键性融合。

(一)项目背景

项目缘起:皇御茗(武夷山)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位于武夷山市景区天心村慧苑10号。其经营范围包括零售预包装食品(茶叶),零售散装食品(茶叶),茶叶种植,茶文化传播,茶工艺品开发,茶艺交流等。该公司计划设计一个既能满足大众品茗需要,又兼具艺术审美价值的茶会所空间项目。

策划理念: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下,人们利用闲暇时光来茶室品味茶香,舒缓身心,已是多数民众的爱好。为了使人们饮茶休息时能达到入禅的意境,茶室空间就应遵循自然、朴实、协调的基调,通过对会所环境、空间、人文、生态以及功能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设计,营造人文雅致的诗意氛围,从而实现禅茶文化空间设计活动的生动呈现,使饮茶者的精神诉求得到满足,审美感知得到升华。

(二)项目方案规划设计

项目选址:武夷山皇御茗禅意茶会所项目位于武夷山景区妙莲寺对面的岩茶村。如图1,该建筑正对武夷山莲花峰(佛教圣地)及武夷山景区,周边茶园遍布,靠近景区要道。地理位置优越,景色宜人,植物丰富多样。茶会所择址于山林地,对自然有一种虔诚的热爱,恰如《园冶》所说:“园地惟山林地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 。

图1 项目选址

建筑外观形态:茶会所建筑外观借鉴中国古代建筑形制,将中国古典建筑中“单檐歇山式”坡屋顶的形态进行简化处理,提取其线性形式,远远看去,伸出的屋檐,富有弹性的屋檐曲线,由举架形成的稍有反曲的屋面,微微起翘的屋角,加上排列整齐的筒瓦,使建筑产生独特而强烈的视觉效果。建筑立柱、围栏和门窗均采用木质结构,质朴自然的原本色材料,或围合,或拼接,其直观的形态与禅意的清净本心相契合,这是古老的禅法在现代社会换发青春的表现(如图2、3)。

建筑内部功能分区:对于禅茶文化空间的具体设计活动来说,必须从其具体的功能出发来构建合理的设计体系[4]。茶会所由四栋建筑组合而成,根据实际需求,将建筑分成六个功能区域:接待区、制茶区、品茗区、习茶区、客房休息区、景观区(如图4)。

图2 建筑外观效果

图3 茶会所平面图

图4 功能分区示意图

接近大门入口处建筑由于面朝南,方便客人参观,最中间的堂屋为接待大堂(如图5、6),为客人品茗做准备,接待大堂用色素朴,设计雅致,在保持整体空间统一的前提下分别营造出合适的空间氛围,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图5 大堂效果图

室内空间元素应用:皇御茗茶会所将“禅”和“茶”作为设计的核心元素。空间中多运用老杉木,素麻大理石火烧面,布窗帘等,吊顶造型省去花哨装饰,体现“禅境”的“不争”“无我”之姿(如图7、8)。除此之外,多处运用蒲团、苇帘、佛像摆件、禅意插花等,将抽象的“禅意”具体化(如图9、10、11)。素朴的禅意品茗环境让处在这个环境里的人“清心、静心”。

图6 大堂效果图

图7 客房效果图

图8 客房效果图

光影效果应用:光环境设计中对光的运用主要分为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两部分。自然光的运用在这里主要指太阳光的运用。茶会所整体建筑选址在山体的阳坡面,光线良好,适度的阳光照射会使人有舒适、恬静的感受。阳光穿梭于屋内,形成斑驳的光影,随着时间推移,使受众生出对自然万物的亲近之情(如图12、13)。人工光源不仅满足了空间照明功能,还可弥补自然光源无法达到的需求。茶会所的吊灯均选用了藤编灯罩,搭配泛黄的灯光,辅之射灯用以局部照明,并配合环境光的变化,给整个茶空间带来了光影流转的变化,营造出一种影影绰绰的氛围——“无树胜有树”,闭上眼睛仿佛能感受到来自林间的妙意:手中香茗在握,树影斑驳,微风拂面。灯光除了能起到基础照亮的作用,还能烘托“禅意”(如图14)。

陈设装饰应用:一个空间中情绪爆发往往通过陈设的运用,在茶空间设计中更是如此。茶空间中的家具、绿植、灯具、摆件等均为陈设品。陈设品的运用应以“人”为中心,通过合理的布局满足受众对艺术品的需求,于不经意间给人以惊艳之感。例如桌椅陈设需严格把控桌椅与墙体,桌椅与桌椅,以及其他家具之间的距离和家具本身的尺寸选择。如榻榻米造型的茶室,选用低矮的茶几和蒲团,会所中还多处放置了插花,在会所原本沉稳素朴的基调上,不仅增添了一抹鲜灵的色彩,也软化硬装设计中的“硬性”,提升“禅”的意境(如图15、16、17)。

图9 品茗区效果图

图10 品茗区效果图

图11 习茶室效果图

图12 建筑外观效果图

图13 建筑外观俯视效果

图14 习茶室效果

图15 品茗室效果

图16 品茗区入口效果图

图17 大堂效果图

禅茶文化空间作为充满禅茶理念的专门饮茶环境,整个空间设计所集中展现的不仅是饮茶载体,更重要的是美学“综合体”,其中不仅要注重融入合适的元素内容,更要通过元素的深度应用来优化禅茶文化空间的设计机制。本课题设计从建筑选址到陈设装饰,将“隐繁于简”“场地共生与室内升华”“感官隐喻”“设计语言的现代转译”四种表现形式运用其中,由“造化实景”转向“心造虚境”,通过呼应禅意质朴自然的原色材料、以人为本的空间布局、彰显生活气息的绿色植物、简雅素洁的古朴家具以及具有人文气息的装饰物件等方式,创造出能够引人入胜的禅意茶室空间,使饮茶者能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禅境情怀,实现设计空间的精神外化。

猜你喜欢

茶会品茗茶室
2021春·老茶缘钱塘茶会
——20次钱塘茶会回顾
品茗
息心茶室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岁月如歌 品茗知味
安溪寿星爱品茗
“茶会”九问九答
偏离的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