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用菌夏秋生产五注意

2019-07-25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曹德宾

农业知识 2019年13期
关键词:预防为主出菇食用菌

文/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曹德宾

每年的八九月是食用菌生产病虫高发期,让不少菇民受到一定损失。该季节的食用菌生产,除部分设施栽培或具有控温条件的以外,多以制种为主,兼以少量的高温菇管理。笔者从五个方面入手,与大家讨论一下注意事项,希冀引起注意和防范。

1.选择合适原料:从咨询内容分析,时下多数菇民的生产用原料以玉米心为主,少数以棉籽壳为主,极少数人使用混合料包括各种秸秆粉和工业废渣等相混。上述原料均可用于栽培,按照传统产销结果的要求,只要技术到位,均可获得理想的生产效果。但是,出于对生产成本、保护生产环境等方面的考虑,我们要求以熟料栽培为主,除非低温季节,其他季节还是不要使用生料和发酵料。无论如何处理基料,均要求兼顾通透性、持水性和营养平衡,不可偏废。

2.选择适宜菌株:根据国内市场的需求特点,夏秋栽培品种(菌株),应以菌盖灰色或浅灰色为好;根据试验以及中试结果,建议散户菇民朋友选择双高、BF312等,这两个菌株的共同特点是:适应中高温季节,可安排8~9月出菇,菌丝发生旺盛、菇蕾密集、子实体数量多、菌盖灰白色至浅灰,随温度降低而变深,菌柄较细、硬实,较受市场欢迎。建议有条件进行规模化栽培的合作社等,继续选择8359、大丰收等中广温型菌株,如此产出的菇品将呈灰色,并同时具备菌盖厚、菌肉肥、菇质高、口感好等优势。八九月制种的朋友,多为计划11月后出菇,应选择品丰保6号等中低温型菌株,但在菌种发菌阶段,应尽量降低培养环境的温度,保持在25℃及其以下为宜,尤其三级种培养期间,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菌丝旺盛及其粗壮度越高,生命力越强,播种后的发菌效果越好。

3.采用降温设备:实践证明,夏季出菇采用控温设备,是产出优质菇品、确保市场效果、提高生产效益的捷径。目下,市场上可见的控温设备,无外乎两大类:一是制冷机组,由于费用较高,一般用于工厂化生产;二是控温风机,这是一种利用地表水进行控温、热交换效率较高的新型设备,已经在滨州、临沂等地大量采用,效果较理想,一般夏季高温时段可将菇棚温度控制在20℃左右,并且一次性投入低于制冷设备,且其运行费用较低,很适合食用菌等农业项目采用。

4.防治病虫害:夏秋季节生产的重点之一,就是采取各种手段将病虫害消灭于发生之前,此即所谓“上医治未病”的境界。我们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并重。基本措施是:采用百病傻和赛百09结合的办法,进行杀菌(包括杂菌和病原菌)和预防,其中以菇棚的高温药物杀菌为主,发菌和出菇期间以连续性药物预防为主,对于病害以一次性杀灭、不留后患的办法为主。对于虫害,主要药物是阿维菌素和氯氰菊酯,以发菌期间的连续性药物预防为主,出菇期间的间歇期杀灭为主。特别提醒的是,不要使用任何高毒高餐药物,尤其不要使用有机磷类药物。

5.采用新技术,消灭同质化:建议在提高综合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注意学习和吸收新技术,如“富硒食用菌”等。富硒食用菌的生产操作并不麻烦,根据生产品种和原料、用水以及发菌出菇季节等具体因素,设计并配制“富硒营养料”,拌料时按照要求将“富硒营养料”加入基料拌匀即可。产品送交第三方进行含硒量检测,合格后即可公开销售。

猜你喜欢

预防为主出菇食用菌
慢性心衰用药 预防为主 规范治疗(上)
慢性心衰用药 预防为主 规范治疗(中)
慢性心衰用药 预防为主 规范治疗(下)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秋栽香菇养菌出菇管理顺口溜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预防为主 持续改进——记中丽制机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落实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