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9-07-24黄昌泽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课程改革

黄昌泽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迎来了大扩招和大发展,在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等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的增长。中职毕业生也不满足仅仅获取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和中等职业资格证书,但是在中职和高职的衔接过程中难以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本文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进行分析,并提出中高职衔接的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1985年我国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高职院校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很多省份开始实行注册入学制度,此入学注册制指明了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升入高职时,不用再参加对口单招的考试,目前研究中、高职衔接的相关问题是非常急迫的。为了促进中、高职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人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必须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做好课程体系重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中、高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特点

(一)专业复合性强

机电技术专业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应用,随着我国计算机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使用,目前机电技术一体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经是一门综合学科,包含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机械技术等交叉的系统技术,所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性比较强,应用范围也较为广泛,属于复合性的技术型专业。

(二)专业硬件投入大

无论是中职的机电技术专业还是高职的机电技术应用各专业,首先都得有强大的硬件支持,有技术有配套的实训室,如电类实验实训室、机类实验实训室和实习工厂。电类实验实训室需要电工、电子、传感器、单片机、PLC、伺服系统等设备;而机类实验实训室需要常用机械设备模型、液压、材料等设备;实习工厂需钳工台、普通机床、数控机床、以及校企合作单位捐赠设备等设备。上述所有的实训设备都得学校投入,而有的学校如果财政拨款或招生人数不足,这方面的资金就会比较有限,无法配备足够的设备或及时更新设备,保障不了基本的教学质量。

(三)专业对教师要求高

机电应用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现在新兴的技术,涉及到工业机器人、3D打印机、光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知识,所以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学校,都得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机电应用专业要根据专业的要求,培养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双师队伍,

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问题

(一)專业衔接不连贯问题

目前,中高职专业衔接不连贯,按照2015年的高职专业目录,专业代码为560301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衔接的中职专业有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和机械制造技术三个专业。这三个中职专业的课程体系与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衔接本身就存在较大的差别。再加上各高职院校为了生源数量问题,对中职生源的衔接专业扩大到了中职的电气、数控等专业,甚至个别生源紧张的学院连中职的文科类专业也同意招入高职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这给后续高职阶段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造成教师无法全面兼顾学生的基础,学生的原有基础无法适应新专业的学习,厌学情绪严重,无法完成学业。要做到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必须要在专业设置方面进行控制,否则现有条件无法解决高职一个专业班级由多个不同中职专业学生组成所带来的衔接问题。

(二)课程衔接严重脱节

机电技术专业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不比中职学生强。广西这几年高职院校开始快速发展,对高职教育的教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理解不够,设备不到位,且“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对技能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导致了这种“倒挂”现象。中高职各自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中职课程内容建设滞后,大多数教材采用高职和中职的专业课教材;而高职院校大多将本科课程内容进行压缩,导致中高职课程内容衔接不通畅,专业课程内容重复现象严重,机电一体化课程内容的重复率甚至达到50%以上。

(三)中高职衔接的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教职成厅[2012]5号)(以下简称《意见》)中关于制订基本原则中也明确指出:“坚持整体规划、系统培养,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严格教学评价,注重中高职课程衔接”。以《意见》为依据来设计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改革。

1.设置统一的课程标准

教育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建立相关的课程标准,从而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首先,教育人员应该分别按照不同的培养目的,制定合理的教学标准,根据课程内容循序渐进。在中职教育中,教师应该加强基础文化与实践应用的教学,让学生对机电技术具有整体的概念认识,而在高职教育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学。其次,中高职院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建立全面的资源库,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最后,教育人员应该加强对课程考核体系的完善,明确中高职课程的考核内容,加强专业课程的衔接性。除此之外,在保证理论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应该加强对实践课程的重视,改进传统的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根据企业的真实需求培养专业型人才。

2.避免课程设置重复

根据大量的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大部分中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课程设置重复的问题,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浪费教学资源,耗费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教育部门需要建立合理的课程标准,提升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另外,由于不同地区学生的基础水平差异性较大,所以,学校需要针对教学对象的差异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另外,相较于普通中学的学生,中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水平普遍较低,因此,教育部门需要针对该群体建立单独的教育体系,从而为专业课程的良好衔接创造便利。

3.统一课程方向

由于各大中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不同,使其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大不相同,例如,有的院校较为重视机械设计,而有的院校则更倾向于电气工程,并且即使在同一院校,不同时期的教学重点也不一样,这使得课程方向的差异性增大,从而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相关的教育人员應该对课程方向进行必要的统一,同时对考核体系、教学模式等内容也需要加强标准化建设,从而实现专业课程的良好衔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高职学习与岗位就业。

4.完善课程模块

第一,公共课程模块。中职教育较为重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养成,而高职教育则较为关注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培养。中高职的公共课程一般是由体育、德育、语文、数学、外语以及选修课等组成,其中物理与高数两大课程,其是机电技术专业需要学习的基础课程。由于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够扎实,因此,在中职教育中,相关的教育人员应该加强对数学与物理的基础教学,需要安排充足的学时数,提升这两门学科的衔接性,保证教学质量,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核心课程模块。目前,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制图、电工理论以及机床技术等,主要通过对企业工作内容与任务的分析,针对性地设置相关的课程,教学实践内容应该有效参考企业任务,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创新思维的方式,培养出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资源。因此,教育人员需要加强中高职院校的交流与沟通,提升核心课程的衔接性,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保障。

第三,专业课程模块。目前,我国大部分中高职院校对专业课程的安排都缺乏一定的统一性,且课程安排不够科学,部分课程内容重复,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学质量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部分课程还存在与企业需求脱节、内容衔接不连贯以及教师资源匮乏等情况。因此,相关的教育人员应该加强对专业课程的改革,提升课程的衔接性。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课程一般包括编程、设备安装以及电气控制等,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教师需要加强对课程技能的考核,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为将来的就业与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第四,技能实训模块。在技能训练方面,除了在模块化教学项目设计方面按培养目标考虑中高职的不同要求外,更应该注重内涵衔接。只有在实现内涵衔接的基础上,中职和高职之间才能实现真正的衔接。例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目前的中高职课程只是在内容深浅程度上有所不同,没有按照中高职培养目标的不同进行有效区分。按照中职实用性初级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注重学习看图接线能力的培养,按照高职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故障诊断与控制电路设计能力的培养,实现由形式衔接向内涵衔接的转变。这是教学项目设计和制订课程标准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5.中高职衔接中机电应用专业的教学评价

首先,专业课程的考核应该多元化多角度,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注重教学过程的把握。其次,考试以过程为考核阶段,不像以往仅在期末时做总评,或者简单的看平时实训的成绩加期末的闭卷笔试来计算学习成绩。因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要培养的学生是能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技能的掌握及解决问题的学生。具体可从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参与项目的态度和职业素养及回答问题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同时,还可以设置项目,以项目为任务来考查学生,通过完成项目过程中所获得的实践经验、文字表达水平、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项目完成情况、安全意识、操作规范性和节能环保意识等方面来进行考核评价。最后,课程总体评价。考核评价包括平时项目的成绩、终结性考核评价相结合,按比例计入课程期末总成绩。另外,建立专门的定岗实习考核小组,由教师、班主任、指导老师打分,再综合总评。综上所述,实现中高职的良好衔接对学生的整体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的教育人员应该制定整体的发展规划,提升学生教学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掌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统一课程方向,提升我国中高职院校教学的规范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教育人员还应该加强对课程学时的控制,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重视课程的衔接性,满足当下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实现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Z].2012.

【2】戚海永.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16(9) .

【3】孙健.机电技术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6(27) .

【4】耿金岭.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

【5】徐国庆.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设计[J].高职教育,2012(3):139~141.

【6】魏静姿,孟祥海.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4(3)第 12 卷第 1 期:21~23.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