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川溪:美国顶级动物园展区

2019-07-24金文驰

人与自然 2019年5期
关键词:海狮棕熊北极熊

金文驰

在北极的荒野中,有一座废弃的淘金小镇——冰川溪( C.lacier Run)。一条冰川延伸到小镇边缘,另一条则明显退缩,被冰川破坏的公路也显露出来。小镇早已人去楼空,雪鹗把一座仓库当成了家;加州海狮和港海豹占据了码头;北极熊和棕熊则时常出没在房屋中,还把传送带当成了空中走廊……

其实不用远赴北极,就在美同路易威尔动物同的冰川溪展区中,你就能“一站式”领略以上场景。这一展区于201 1年落成,耗资近2200万美元。北极熊和棕熊不时会从你头顶走过,当你坐在一辆皮卡的驾驶室中,它们可能就在车后厢中……这一沉浸式展区不仅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而且北极熊和棕熊还能在展区的不同区域轮换,换换环境。

美同动物同和水族馆协会每年都会评出若干展区奖。2012年,冰川溪展区斩获该年唯一的顶级荣誉(rropHonors)展区奖。空调房中的雪鹗和“巨树”上的虎头海雕

沿着游览道刚走进冰川溪展区,便看到一座不大的建筑。木板拼成的墙体、木大门、门上挂着的锁……都透出一股朴拙之气。这是冰川溪小镇外围的一座“仓库”,也是雪鹗(Bubo scandiacus)的家。

钻进门廊,我便和雪鹗的活动区域仅隔一层玻璃了。不过玻璃上布满蚊帐似的贴纸,让人看不真切,好在贴纸上留有几个小洞,透过它们才能较清晰地看到雪鹗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原来不仅“仓库”外观做得用心,内部同样不含糊。一些木质桁架横亘屋内,同样是浓浓的“仓库”味,这些桁架也是雪鹗的柄木。

这里共生活着一雄一雌两只雪鹗,雄鹗来白荷兰,雌鹗则是从美国明尼苏达动物同迁来的。雄鹗几乎通体洁白,仅有少量黑色和灰色羽毛;雌鹗的深色斑纹则多一些。白身黄眼的它们显得甚是神秘。为什么雪鹗的体色以白色为主呢?这还得从它们的分布区谈起。雪鹗广布于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的北极和环北极地区,洁白而带有少量深色斑纹的羽色有助于它们融人冰天雪地的环境,是很好的隐蔽色。

雪鹗为易危种,不少动物同都担起了繁殖雪鹗的重担,不过据说欧洲动物同的雪鹗繁育T作比美国动物同的成果更丰硕。一来可能是因为欧洲整体上比美国气候凉爽一些,二来可能也因为欧洲的空气质量更好一些。路易威尔动物同也希望这对雪鹗小夫妻能生儿育女,因此专门将雪鹗活动区域的气温控制在1 3℃以下,同时还启用了规格颇高的空气过滤系统。此外,“仓库”屋顶的颜色也涂成白色,这是为了反射更多太阳光热,减少空调系统的电力消耗。

沿游览道爬上一座小丘,游览道左侧出现了若干木质门面,看来我已进入冰川溪小镇了。就在这些木质门面旁,便是虎头海雕(Haliaeetus pelagicus)的豪宅。虎头海雕特产东北亚沿海地区,数量仅4千只左有。它们翼展超过2.4米,体重5-9千克,是全球现生最重的鹰科猛禽之一。如此巨大的体量当然要有足够的活动空问才行,动物同专门为虎头海雕打造了一个巨大的笼舍。笼舍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一棵看起来有数百年树龄的“枯树”,它的高度超过15米,当然这只是一株假树。粗大的树干上还斜伸出不少水平树枝,它们位于不同高度,以鼓励虎头海雕在它们间飞行。假树顶端为笼舍最高点,这一体量不俗的笼舍中还有溪流和瀑布。如今,一头名叫Piotr的雄性虎头海雕和鸳鸯(Aixgalericulata)等亚洲鸟类共同居住在这一笼舍中。邂逅海豹与海狮

还未仔细看完大笼舍,喇叭中傳来一位女饲养员热情的解说声。一看时I、白J是下午2点,港海豹(Phoca vitulina)和加州海狮(Zalophus californianus)这两种鳍足目动物的训练和喂食活动开始了。好在海豹和海狮这两种鳍足目动物的水池紧邻大笼舍,我很快就在水池旁的阶梯剧场中坐下。

这一剧场可以容纳约300人,仿木质的顶棚支柱也显出朴拙之气。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水池,距剧场较近的水中立有一座白铁板为顶的小亭,白铁板上还有斑斑锈迹,渲染H冰川溪这一废弃小镇的颓废感,眼前这汗水池应该就是冰川溪小镇的码头。一座便桥连接起小亭和礁石“海岸”,一位女饲养员正在亭中给一只加州海狮喂食,并进行行为训练。这些训练并不是出于表演目的,而是让动物能够配合饲养员和兽医,使滴眼药水等医疗护理更易开展。

放眼望去,水池四周几乎都被人工礁石环抱,一来是为了防止动物逃逸,二来也起到造景的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水池远离阶梯剧场一侧的礁石甚高,一道瀑布从岩石上倾泻而下。顺着瀑布往上看,一道白中带蓝的“冰川”也跃然眼前,看来这瀑布便是“冰川融水”跌落形成的。冰川的另一侧是几栋工矿建筑,传送带等T业痕迹清晰可见,真是活脱脱一幅淘金小镇的画卷。北极熊(UrsusmarZtZmus)或棕熊(Ursus arctos horribilis)时常出没在“冰川”旁和建筑内外,它们在高处,而海狮和海豹则在低处,多种极地动物同框,层次感颇为丰富。加上建筑、瀑布和“冰川”等,整个场景的视觉冲击力极强。其实两种熊科动物和两种鳍足目动物的活动区域问由一道深深的“山谷”分隔,多亏设计团队的巧妙设计,才让它们看起来宛若芳邻。

把视线收回,只见一位饲养员在鳍足目动物的水池水面行走!定睛一看,原来她的脚下有一座小桥,桥面恰好被水淹没,不注意很难看出。这座小桥不仅连通两侧的礁石海岸,而且为海狮和海豹提供了一个浅水区。这一水池水深不一,在远离阶梯剧场一侧较深,最大水深达2.7米。在最深处,一面亚克力玻璃的侧面观察窗让游客可以一窥两种鳍足目动物在水中的行为。它们不时会优雅地巡游到观察窗附近,大方地展示白己的身手,让游客们激动不已。这一水池的容积约409立方米,人们用盐和水配成浓盐水,再将浓盐水注入水池中,让水池水体的盐度达到35%。,这和海水的平均盐度相当。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让海豹和海狮生活在淡水中不行吗?这还真不行,南于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它们早已适应了海水环境,如果长期饲养在淡水中它们很容易患上眼睛和皮肤疾病。为了在更换池水等过程中可有效控制池水中盐分的减少,这里配备有先进的反渗透系统。而强劲的制冷系统让露天池水的温度即使在盛夏也不高于l9℃,以保证两种怕热鳍足目动物的身心健康。

我们现在看到的水池是主展池,其实在游客看不到的后台,两种鳍足目动物还拥有2个水池和4个独立房舍。主展池和后台的设计也是有法可依的,落成的主展池和后台均高出了美同《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案》等法规的规定和标准。按设计,主展池和后台最多可以容纳14只鳍足目动物,现在这里仅有4只加州海狮和1只港海豹,以后还会有更多个体加入这一大家族。

游客很难看到5只动物同时在主展池中活动。在一天中,它们中有的成员在主展池中,有的成员则在后台。到了第二天,它们可能又会轮换。在白天,主展池通向后台的门总是敞开着,动物如果不愿意呆在主展池了,可以随时回后台。这样的制度既能让游客有机会观赏动物,也充分考虑了动物福利。棕熊和北极熊:轮换型展区的魅力

整个冰川溪展区的主角恐怕非3头棕熊和1头北极熊莫属了,之所以选择这2种熊进行展示也是经过考虑的。我们知道,北极熊仰赖于北冰洋的海冰生活,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北冰洋海冰消融明显,一些北极熊不得不登上陆地活动。这样一来,北极熊和棕熊这两种平时打不着什么照面的动物就有了更多相处的机会。2006年前后,生物学家便在加拿大发现了首头由棕熊和北极熊杂交后产下的个体。

在冰川溪,这2种熊的展区也颇有特色。除后台外,这里共有两个外展展区:一个位于一硕大的“仓库”中,算室内展区;另一个则是露天展区,除人造冰川和传送带等外,这里还有溪流和一个颇深的水池。这两个外展展区由一座横跨游客头上的天桥相连。2种动物被分为3组(棕熊妈妈Inga、棕熊妈妈的儿子Otis和女儿Rita和1头雌性北极熊Oannik),它们不定期地在两个展区问轮换,因此这是一个轮换型展区。

传统动物同展区通常是同定的,一种动物往往一直呆在一个展区中。由于展区面积通常比动物在野外的活动范围小得多,久而久之动物难免感到无聊和压抑,甚至会出现面对墙壁摇晃身体等刻板行为。为了给动物的生活增添一抹新意,冰川溪展区所在的路易威尔动物同于1995年建成了全球首个包括天敌和被捕猎者的轮换型展区: “岛屿”。为期5年的观察和研究显示,在“岛屿”这一轮换型展区中,动物活动量增加并表现出此前未见的白然行为。虽然天敌和被捕猎者可能在相邻的两个活动区域中活动,有时天敌从一个活动区域转移走之后,被捕猎者又来到这一活动区域,能零距离侦测到天敌留下的气味等痕迹,但动物的紧张水平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轮换型展区不仅对动物健康有利,也有助于提高游客的游兴(在每天不同时段,游客在同一区域能看到不同动物),此外还能提高管理人员技能。难怪轮换型展区成了现代动物同展区设计的一大潮流,不少动物同(如美国国家动物同)也建成了此类展区。

沿着游览道行进,现在我已置身冰川溪小镇的中心,游览道便是小镇的主街。“街道”两侧有店铺、校舍和仓库等建筑,卷帘门和招牌等细节也没拉下,沉浸感十足。在“街道”有侧有一体量不俗的仓库建筑,透过硕大的玻璃窗可以清楚地看到仓库内的景观。混凝土台阶、装卸货的平台等应有尽有,一些看似垃圾的杂物其实是给动物玩的丰容物品……这便是“仓库”室内展区。走到展区另一头,我还发现一颇有意思的小设计:一辆皮卡的车头露在仓库外,游客可以坐在驾驶室里。而仓库中的熊则可以爬上车后厢,隔着玻璃和游客来个亲密接触。

棕熊妈妈Inga正独白在这一展区中睡觉。Inga于2005年出生于蒙大拿州的野外,2010年,它产下了雄性幼崽Otis和雌性幼崽Rita。一家三口很喜欢“打劫”当地的鸡舍,并被人们抓获了三次。蒙大拿州有“事不过三”的法律,被抓获三次的棕熊会被安乐死。冰川溪展区接纳了这三头“罪犯”,让它们免于死罪。

而在“仓库”室内展区的街对面,便是露天展区。白亮的人造冰川泛出幽蓝的光,“冰川融水”汇成一条小溪,流入一个深五六米的水池中。水池容量约300立方米,既可以盛淡水也可以盛人T海水。水池一侧是一堵高6.7米的高大落地亚克力玻璃窗,透过它可以看到北极熊或棕熊戏水的场景。这一露天展区中还设有数个可供熊挖掘的大坑,饲养员不时将一些适合它们的零食埋在坑中,让大熊们白己挖掘,让它们重拾在野外白行寻找食物的体验。虽然露天展区乍看之下较为平坦,但其实在邻近海豹和海狮水池的一侧,有一深陷的“山谷”。这一“山谷”既是隔离熊与海豹和海狮的物理屏障,也为两种熊提供了攀登之处。“山谷”谷壁也专门设计了适合大熊攀爬的“熊梯”,但是外观看起仍颇为白然。

今天天气晴好,北极熊小姐Oannik正在“冰川”旁慵懒地晒着冬日午后的太阳。到了行为训练时问,饲养员打开卷帘门叫了它一阵,Qannik才懒洋洋地走过来,隔着卷帘门后的金属网吃起了饲养员递给它的肉糜。饲养员告诉我这些大熊的轮换并没有同定的时问表,这是为了防止它们记住轮换的日程,从而失去新鲜感。

看到這里,我们就几乎看完了整个冰川溪展区,不过展区的最后一景颇有深意,值得一提。从一道豁口可以回望Qannik所在的露天展区。豁口左侧是小镇的校舍,有侧是一条正在消退的“冰川”。一道橙白相问的警戒牌充当了豁口的栏杆,栏杆上还有三行大字,提醒大家小心这条正在消退的“冰川”带来的风险。你看,除了展示好动物外,冰川溪展区还发挥了重要的环境教育作用,顶级荣誉展区奖算得上实至名归了。

猜你喜欢

海狮棕熊北极熊
我不是胆小鬼
小棕熊捡漏
澳动物园上演“人熊情未了”
绝望的北极熊
求关注的海狮
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
北极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