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只握在一起的“手”永远分开了

2019-07-24绿色和平

人与自然 2019年5期
关键词:消融天山冰川

绿色和平

冰川西侧冰舌的融水,先自行流淌一段,再和东侧冰舌的融水汇到一起。我们越过了东侧冰川的这条融水,走到了冰舌跟前,近处看这个正在消融的远古庞然大物。看着面前几千岁的冰化作水,内心是敬畏与紧张。

更让人紧张的,是这条冰川的历史数据和变化趋势,直指人类的未来。

大多数人对冰川的理解,仅停留在旅游景观的观赏上;但对于气候变化研究和行动倡导的专业人士,则是把冰川视为气候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生活影响的指示器。

冰川对于人类的意义,以及人类研究冰川的最原初的动力来自于,它是同体形态的淡水水库,储存了地球上75%的淡水。

新疆是极端干旱区之一,冰雪融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供给来源,天山有着“中亚水塔”之誉。

祁连山冰川观测站的故事之后,我们继续分享跟甘肃省科学院防灾所及中科院专家沈永平研究员在2018年夏天考察中去剑的第二站——天山l号冰川。当历史遇见未来

最早到达天山l号的中国科学家们,就是寻找水源而来。乌鲁木齐河是乌鲁木齐市重要的城市水源之一,是乌鲁木齐市的母亲河;这条河年内径流中,26.7%的水量来白冰川融水的补给。

六十多年前,科学家们顺着乌鲁木齐河来剑上游,经过高山峡谷,经过山上游牧的哈萨克族的帐篷和羊群,经过沿路多条冰川,最后到达了河流的源头:两条朝北山坡上的连为一体的冰川,这就是天山l号冰川。

其中的“1号”即是由当年的研究编号而来。1959年,在乌鲁木齐河的源头,天山山脉天格尔山中建起了冰川观测试验站。

我们的团队也是沿着乌鲁木齐河溯流而上,走的这条路曾经是穿过天山的南北疆联通道路,和重要的旅游路线;从2006天山1号禁止游客进入后,这条路就没什么人走了。我们先来到了位于海拔2130米的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天山站)基站,比起之前去过的祁连山站,天山站的基站居住和工作条件都要好一些。

再往上开车行进35公里左右,才会到达位于海拔3545米的高山站,是野外考察人员和站点观测人员的住所和后勤设备存放处;从这里再走5公里,就到了天山1号脚底下了。

早年的旅游者看到的天山1号冰川,像一个“V”字形,或者说像肩膀垂下的手臂,在山的底部相握;从1993年开始,这两只手永远地分开了。

之前在祁连山考察,拍摄老虎沟12号冰川时,遇到阴天;这次在天山,天气很好,头一天在基站还看到彩虹。可是当我们走到了林线以上、冰川脚下,又进入灰色系的世界。

冰川西侧冰舌的融水,先白行流淌一段,再和东侧冰舌的融水汇到一起。我们越过了东侧冰川的这条融水,走到了冰舌跟前,近距离与这个正在消融的远古庞然大物共处,亲眼目睹几千岁的冰化作水,内心敬畏、紧张。

更让人紧张的,是这条冰川的历史数据和变化趋势,直指人类的未来。正在消失的天山1号

天山l号冰川白1959年有观测数据以来一直处于退缩趋势。原来汇流为一体的东西两支,也于1993年分离成独立的两条冰川,而且这种退缩趋势还在加剧。

1981年天山站进入世界冰川监测服中心( WCMS),是WC.MS冰川监测网络中的10个重点冰川之一,中亚内陆冰川的代表观测站点。

详尽的数据告诉我们,从1986年到1996年,天山1号冰川的物质平衡变化开始加剧;1996年以后的10年,变化愈加剧烈。全球气温的升高,在冰川消融中起到70%的作用,l号冰川的消融趋势,与全球和局部气温的升高同步。

天山站站长李忠勤说,如果按照目前冰川消融和退缩速度计算,再过50年,天山l号冰川就会从地球上消失,其问的2030年,天山l号融水径流将于达到峰值后快速减少。

新疆有20695条冰川,其中超过80%的冰川(指数量)体量小于1号冰川,而体量越小的冰川消亡速度越快。这意味着,极端情况下新疆80%的冰川(指数量)将在50年后面临从地球上消失的风险。

新疆冰川的这些变化影响的不仅仅是河流的补给,这些变化还会影响局部气候,李忠勤站长说,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只能说,这导致的问题非常复杂,而且并不乐观。天山没有童姥,个个都是侠客

在中科院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建设,天山站已经成为一个在中国外有一定知名度的观测、试验和研究的野外基地。

天山站获得的殊荣不断:1988年成为首批中同科学院对外开放台站、1997年中同科学院野外台站评审中被评为A类站,同时被授予野外工作先进集体……中国的众多冰冻圈科学家,大部分都曾在天山站实习或研究;包括曾担任过气象局局长、IPC.C第四次、第五次评估报告第-T作组组长的秦大河院士。

我们到达天山站基站当天,就遇到一群从高山站下来的大学生,他们刚刚结束了5天的实习。他们兴奋地描述着在山上的T作:穿着防水靴登上冰川,站在冰川上几个小时,从仪器里收集测物质平衡的数据。打地铺,吃干粮,没有白来水和室内厕所……但他们并不觉得这是困难。

冰川研究的T作,需要面对高海拔和寒冷的挑战,在有限的条件下不仅要生活,还要收集数据,远离白己熟悉的生活和家人朋友……然而在这里,有壮美的野外景色,有冰川带给人的震撼,以及科学家的使命感。

天山冰川站分基本站、高山站和阿尔泰山冰川积雪与环境观测研究站,从不同站点汇总上来的大量信息,给我们呈现了区域性的变化。

在天山站做研究的学者,早就意识到,在干旱的中亚地区的这些重要冰川,对人类最直接的意义是水源,但也早就超出了水源那么简单;冰川研究与气象、气候、灾害等话题的关联也越来越紧密与复杂。

“我并不是冰川消融的影响方面的专家,”天山站的李站长带着学者的谨慎和对科学的谦逊介绍到,“但是要是我们以为冰川消融,只是影响了河流的径流量,显然是低估了这一影响。短期来说,冰川加速消融和提前消融,会增加河流的径流量;结合气温升高的因素,会改变区域的小气候,可能会导致暴雨、洪水等等极端天气;这将是链条式的剧烈的反应。”

李站长的表情一點也不轻松,天山站承担着气候变化影响、及其应对的各种研究的基础T作。从天山站,从天山1号冰川,从这群谦虚和坚韧的学者口中,我们听到一个声音:冰冻圈告急!

猜你喜欢

消融天山冰川
诗一首(4)
天山天池
雪 芒
为什么冰川会到处走?
新疆天山
天山的祝福
冰川会发出声音吗?
卜算子·寄远人
消融
China’s Glaciers in Hot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