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的微传播实践研究

2019-07-24

关键词:组织生活党组织党员

林 琼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应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将青春志向笃定中国梦,把青春理想融入中国梦,用青春实践书写中国梦,书写青年的责任与担当。[1]高校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是广大青年中的精英分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建设力量,更是我党事业的继承者和建设者,他们正处在播种理想、形成自身价值观、确立信念、树立信仰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党章》第三十二条写到:“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2]高校基层党组织担负着培养、发展、教育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管理和监督学生党员的重任,其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确立怎样的理想、信念、信仰,直接关系到优秀大学生能否经受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3]高校基层党内组织生活是大学生党员党内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建设,强化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党员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的伟大信仰、提升综合能力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代对基层党组织生活的要求

当前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普及和应用, 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微传播的时代,微电影、微课、微直播等“微”事物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微传播已经深刻影响到人们的学习与生活。大学生在追求新事物方面更是领先一步,“两微一端”已经成为其接受信息和日常交流的主要渠道。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充分利用微传播开展组织生活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需要,也是迎合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加强党建工作重心下放到党的基层组织,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党支部及其党员,强调党支部建设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提升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十九大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确定为新时代党建的八项重点任务之一, 明确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部署、新目标、新定位、新举措。[4]2018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再次强调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党建的重要内容。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 细胞健康肌体才能有更好的免疫能力;党员合格, 党的组织才能坚强有力。有研究指出,高校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业和就业压力,在学校各类评奖评优中,学校与学生都过度关注学业成绩与专业能力,而忽视了思想政治道德素养[5]。学者李玉鸿等指出,“高职院校在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现代化水平,创新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上还做得不够,一定程度制约了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6]。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复杂,如何贯彻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创新党组织生活形式,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质量,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质量建设,发挥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促进大学生党员积极参与组织生活,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基层党组织生活的微传播构建

微传播的一个核心特点就是“微”,包括微内容、微介质、微动作等微元素。有研究将微传播定义为“借助数字通信技术, 运用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方式, 以微博、微信作为媒介, 通过移动便捷的显示终端, 进行以短小精炼为文化特征的一种传播活动或传播方式”[7]。“微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集合了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传播形式的特点”[8],充分体现了传播过程中的个性化、平等性、互动性、时效性。高校青年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与黄金期,他们的思想意识尚未真正独立,但是自我意识、权利意识却非常强烈;他们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和张扬个性,但是又相对缺乏全面的理性分析判断,其思想与价值理念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微传播的自主平等传播特点,正迎合了大学生强烈个体意识和个性特点,为他们的自我个性追求提供了便利,强化了他们的自我主体意识。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管理者和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微传播的优势开展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将党组织生活隐性渗透到微传播中,丰富基层党组织生活形式,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教育效果。

1.组建微媒体运营团队。基层党支部在内部通过自荐和考核形式,选出微媒体制作运营团队核心成员,并在学生中开展广泛宣传,招收团队成员,组建微媒体制作运营团队。微媒体团队把党员骨干、学生积极分子及优秀的学生联合在一起,构建基层组织与群众紧密联系的平台。微媒体团队由基层党支部支委、党员骨干及相关学生组成,负责微媒体的内容设计、制作、发布与管理,整个团队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基层党支部书记由辅导员老师担任,保证微媒体内容性质符合党的政治精神要求;基层党支部的其他支委分别在团队中负责管理相应职能的团队学生成员,如支部宣传委员负责管理媒体主题内容制作,组织委员负责团队人员管理考核分工等。团队结合党支部的组织生活计划和学习要求,设计微媒体主题,结合自身专业学习、专业实践、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策划、拍摄、采集相关媒体素材,开展微媒体的制作传播工作。

2.微传播内容设计。内容作为微传播中的重要部分,其质量的优劣和吸引力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认同度、参与度。组织生活微传播以实现对高校大学生有效教育传播为目的,丰富充实、生动化的微传播信息资源内容是提升微传播吸引力和号召力的重要保障。微传播内容一方面要做到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占据微媒体阵地;另一方面要充实信息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充分体现基层组织生活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导向教育功能,营造浓厚丰富的网上微媒体校园文化氛围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实现组织生活微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实施项目,团队应深入党员青年及入党积极分子一线,开展前期调研,根据访谈结果,针对学生思想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前时事政治热点及基层党组织生活常规内容,制定相应组织生活微传播主题计划。微传播内容主要涉及校园文化、时事政治、专业实践、志愿服务、基层组织生活常规教育五大方面,充分发挥微媒体的内容形式多样生动的优点,将相应的内容选择微视频、语音、图文、动画的一种或多媒体的组合形式进行传播展示。

3. 微传播控制保障机制。党组织生活要“努力实现形式、载体、结构方面的实践延伸”[9]。微传播具有传播碎片化、去中心化、互动性、即时性等优势[10],能有效改变传统组织生活的组织形式,实现组织生活的有效延伸。微传播去中心化能使组织生活传播更民主平等,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碎片化特点适合当下社会快节奏和学生对快餐文化追崇的特点;互动性能有效增进学生思想交流互动。借助学院公众号和基层党支部公众号及微信群进行宣传教育,可以实现组织生活线上线下、集中与分散、群体与个人的多种组织学习教育形式的有机结合。

(1)团队的资源把关意识保障。微传播团队的大部分成员是党员,提升他们的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是组织生活的重要任务之一。微传播不能仅仅满足于微媒体的制作设计,更要注重媒体资源内容传递的价值观把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杜绝虚假、偏激、负面价值观的相关资源。党支部要在微传播运营流程中逐渐培养他们高度的政治意识和时代责任感,一方面保证提升团队政治意识和思想道德价值观的分辨力,另一方面保证微传播的教育实效。

(2)主动传播与强化互动。微传播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通过人际关系进行人际传播。团队除主动将微媒体内容发送到公众号和聊天群之外,更要充分利用二级传播扩大影响,如通过学生干部、社团骨干、学生群体活跃分子、老师等的微信朋友圈扩大传播,使组织生活不仅仅在学生党员间传播,还扩展到学生群体中,引发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形成正能量。对于需要强化学生认识、加强教育的内容,则可以通过骨干党员和先进学生的主动留言引发学生开展讨论,促进学生思考以达到教育的效果。

(3)建立有效考核机制。党组织生活的微传播体现了党组织生活的创新,微传播内容既包括思想政治学习、民主生活会等严肃性的部分,也包括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正能量营造轻松愉快学习生活的部分。因此需要党员和积极分子有意识主动参与,并借助微传播向身边的学生传递正能量,营造积极向上传播价值。把学生参与微传播和在微传播中参与互动讨论的积极性引进学生党员相关评优考核过程中,使学生有意无意地参与微传播,从而有效保障微传播效果。

(4) 微传播与线下学习讨论有机结合。一方面,通过微传播将支部组织生活、教育、学习的相关主题内容进行发布,党员针对学习内容可在公众号上进行留言评论;另一方面,集中学习民主讨论作为党组织生活的主要形式也不可缺少。“在我们党的组织生活中讨论和处理一切问题,也可以使党员学习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具体运用。”[11]民主讨论可以围绕某一主题或中心内容,让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主动发表观点、互相争论,锻炼学生运用马克思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结合学习生活实际,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提升学生党性修养,改造学生世界观。如果说微传播是以较快捷有效的方式将学习教育资源传播给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让他们提前学习思考,那么集中讨论则有利于引发进一步的深入讨论学习。线下的学习讨论有利于充分体现学生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其学习能动性,有利于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氛围,强化教育学习效果,避免灌输式教育和一言堂的呆板学习形式。

三、微传播的教育效果

微传播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在提升学生党性方面具有巨大功效,加强了基层党组织与大学生的交流沟通,拉近了党组织和青年学生的距离,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有利于培养发展教育大学生党员。

1.微传播拓展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时空、方式和内容。基层党组织生活不再受限于集中开会学习的形式,组织生活在形式和内容上变得更加丰富。基层党组织生活微传播将具有指导性的、正面价值观、正能量的信息进行传播,对大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同时,这些具有教育意义和积极影响的信息作为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环境的重要信息资源,起到驱邪扶正作用。

2.微传播快捷化的特点,大大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效率。微传播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信息交流,抓住了大学生的心理,迎合了大学生日常获取信息交流的方式,形成相对民主平等的交流方式及氛围,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真正的交流对话,使组织生活充分发挥网络传播和传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教育两种教育方式的优势。微传播既可以实现群体传播互动,也可以实现个体与个体交流互动,能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3.微平台滋生新文化,微传播成为新的文化载体。微平台的创设,丰富了党组织活动的方式。党组织活动不再受限于线下形式,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学习。微传播丰富了青年学生参加党组织活动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党性,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效率和引导、教育培养党员的效果。

基层党组织生活微传播如果要持续在学生传播圈中形成一定影响力,需要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首先,党总支和学生思政教育相关领导部门需要给予大力支持,保证微媒体运营学生团队结构完整及延续性;其次,传播内容需要不断创新、充实以吸引学生,使学生党员和广大普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微传播中来,以达到基层党组织生活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组织生活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党员之家
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研究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教材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牡丹江市坚持‘一化四制’,推动组织生活落细落实”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